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等你同行

  •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由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职业本科高校,经省发改委批准,学校在省经信厅、德阳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装备制造大企业、大集团,建设了4个省级工程实验室,拥有1.67亿元的仪器设备。这里有1400多位教职员工,还有一大批以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领军的优秀教师。
  •   随着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的展开,制造业亟需一大批有志青年投身于此,成长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择一事,终一生,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愿与你共同踏上匠心筑梦之旅。
  • 导语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2023年招生宣传片

校园风采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体育工作部·健康服务与管理系宣传片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

学院地址:四川省德阳市泰山南路二段801号

联系电话:0838-2651116

传 真:0838-2654118

邮 编:618000

学院网站:http://www.scetc.edu.cn

E-mail:zhaoban@ scetc.edu.cn

扫描了解更多精彩内容

学院各体育代表队简介

INTRODUCTION TO THE SPORTS TEAM

篮球队
足球队
健美操队

四川工程学院男篮简介

四川工程男子篮球队成立于1959年,多年来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篮球队得到了更快速的发展。自创建以来,篮球队不断向央企、国企、军工企业输送出一批优秀大学生球员,在领域中一显身手,大展宏图,成就了个人梦想。

在培养运动能力上,球队在教学中注重挖掘队员特长,教学上善于因材施教,科学训练,培养学生勤奋苦练精神。在培养篮球技术的同时也紧抓日常学习,注重德育为首,兼顾智育,使队员“文武双全”全面发展。球队训练人数常年保持在二十人左右,他们充满朝气,特点鲜明,团队合作意识强,纪律严明,场上敢打敢拼,作风硬朗!

获得比赛荣誉:

第21届中国大学生篮球三级联赛四川基层赛第一名

第22届中国大学生篮球三级联赛全国总决赛第七名

第23届中国大学生篮球三级联赛西南赛区第四名

第24届中国大学生篮球三级联赛四川基层赛第二名

四川工程学院女篮简介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女子篮球队成立于2006年,队员全部来源于全省普通学校。自建队伊始,即秉承“科学、民主、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刻苦训练,无私奉献,充分发挥运动队在篮球运动中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了学校篮球运动和群体活动的蓬勃开展。在管理上强化队伍内涵建设,在学业成绩和行为习惯上坚持严格要求,历届队员不仅顺利毕业、就业,从未出现过任何违纪违规事件,并且得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中航工业集团等用人单位的一致首肯。

组队16年以来,在各级比赛中获得21次“体育道德风尚奖”,完美诠释了“立德树人”的育人理念,为社会输送了数十名合格人才。2007-2021年,连续15次获得CUBA四川预选赛(普通组)冠军;2017年、2018年获得第七届、第八届CCBA全国总决赛冠军;2019年获得第21届CUBA二级联赛全国总冠军、2020年获得第22届CUBA三级联赛全国总冠军,完成了前无古人的四连冠壮举!

如果说,一个球队夺得了他们的第一座冠军,我们可能会称之为新王;如果它连续两次夺得冠军,我们大概会称其为一段传奇;如果说它实现赛事的三连冠,我们会说这是一个王朝,一个时代……

这些在足球节目中耳熟能详的词藻,似乎很少会照应在与我们紧密相关的高校联赛中。而今天故事的主角——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便是高校足球联赛中的一段传奇,并还将继续延续。

先来看看为什么我们说这是一段传奇:

2012-2013赛季,大足联赛新增校园组,川工程首次参赛。从省赛到南区决赛,再到全国总决赛,一路过五关斩六将,闯进了最终的决赛,而当时的全国总决赛恰好是由川工程承办。

最终,川工程点球战胜了强大的香港城市大学,在主场夺得首届大足联赛校园组的全国总冠军,也是球队历史上的第一座全国冠军奖杯。

2013-2014赛季,川工程与香港城市大学再次在最后的决赛相遇。这次没有点球大战,川工程1比0,强势卫冕全国总冠军。

2014-2015赛季,这一年原来的校园组正式分开形成校园组和高职组两个组别。川工程与深职在最后的决赛相遇,最终,川工程经过点球大战,战胜深职,获得首届大足联赛高职组全国总冠军,同时也是他们大足联赛跨组别的全国三连冠!

12-13,13-14,14-15,三个赛季,三连冠,川工程建立了属于他们的王朝时代!

更多详细介绍...

健美操代表队成绩斐然荣获中国职业院校健美操锦标赛一等奖16项,二等奖11项,三等奖7项

1、 2015年“大学组踏板操一等奖”、“二级有氧舞蹈一等奖”、“自编表演轻器械操(花球操)二等奖”、“男子单人操三等奖”;

2、 2016年有氧舞蹈2级、轻器械(花球)一等奖,踏板操二等奖,街舞、男子单人操三等奖;

3、 2017年校园健身规定套路一等奖,踏板操、有氧舞蹈五级、中国风响扇二等奖,街舞三等奖;

4、 2018年啦啦操规定套路荣获一等奖,有氧舞蹈六级荣获一等奖,健身广场操规定套路荣获二等奖,自编有氧踏板荣获二等奖,自编街舞荣获三等奖;

5、 2019年校园有氧踏板操荣获一等奖、有氧舞蹈六级荣获一等奖、竞技有氧舞蹈(荣获一等奖、啦啦操花球荣获一等奖、健身操踩踩踩荣获一等奖,中国风之响扇荣获一等奖、自编街舞荣获二等奖。

6、 2020年花球啦啦操规定动作一等奖、有氧舞蹈6级一等奖、竞技有氧舞蹈二等奖、第九套广播体操二等奖

7、 2021年有氧踏板一等奖、街舞一等奖、竞技有氧舞蹈混合二等奖、啦啦操高踢腿规定动作二等奖、第九套广播体操二等奖、排舞《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三等奖

精彩瞬间

HIGHLIGHTS

学校简介

UNIVERSITY PROFILES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是一所由教育部批准建立的公办全日制职业本科高校。学校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的“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川省德阳市,建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的旌湖之畔。千亩校园枕水而建,因势造园,既有芳草萋萋、枝疏叶浓的园林之妙,又有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处传来的琅琅书声……处处透出团结和谐的人文氛围和与时俱进的现代气息。

  学校占地1200余亩,在校学生12000余人,教职员工近1400人,其中正高83名、副高242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省教学名师”“四川省四有好老师”等6名、“全国技术能手”2名,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个、省级2个。聘有数十名国内外著名教授、专家为客座教授,建立有500余人的“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开设有43个专业,形成了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

  1960年,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时任国家主席刘少奇在视察德阳工区时提出“先建校后建厂,先培养人才后生产产品,实行厂校一体”。60余年来,学校始终牢记党的嘱托,扎根西部大地,与重装企业唇齿相依、风雨同舟,积淀了深厚的办学底蕴和鲜明的重装特色。一代又一代师生不忘初心、报效祖国,从火电、水电、核电、风电成套设备,到以C919、四代军机为代表的航空模锻件的制造,续写着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传奇,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四川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确立了“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先进办学理念,开创了“省市共建、社会共享”的全新办学局面,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职教惠民、服务社会”的辉煌办学成就,构建了“省市共建、资源整合、多方投入、社会共享”的办学格局。

  学校紧紧围绕国家经济发展方式转变,重装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产教融合,构筑技术创新服务平台,与北京航材院、29基地、中国二重等合作,共建了“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高温合金切削、工业机器人、冲压发动机先进制造”4个四川省工程实验室和德阳(西门子)高端装备智能制造创新中心、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四川省农机创新中心、国家科技汇智平台德阳融合中心等平台,经省发改委、经信厅、教育厅联合批准,牵头成立“四川省装备制造业产教联盟”。政产学研用相结合,协同实施人才培养、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在机械设计与制造、金属材料、智能装备、电子信息等领域积累了领先于同类院校的科研与技术服务实力,已逐渐成为区域内试验试制、工艺研究、新产品开发、成果转移转化、新技术应用与推广的重要支点,为航空航天、燃气轮机、海洋工程、智能装备等作出了重要贡献。2017年,学校“创新装备制造业现代工匠培养模式”成为我省首批全创经验成果之一,被教育部以简报的形式上报党中央、国务院。2017年9月,学校的办学和人才培养成就,入选中共中央宣传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举办的“砥砺奋进的五年”大型成就展;2019年9月,该案例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作为全国职业教育的典型,反映了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作用。2022年,学校“党建引领产教融合”案例——学生在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实训照片在中央宣传部、国家发改委、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和北京市主办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中央综合展区展出。继学校人才案例照片三次入选国家级大展后,2023年4月,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加快培养高素质紧缺技术技能人才的做法在央视《新闻联播》头条“新思想引领新征程”栏目《发展现代职业教育 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报道中深度呈现,彰显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职教力量,诠释了学校铭记立德树人初心、增强关键办学能力、提高职业教育质量的使命担当。

  学校秉承“科学、民主、求实、创新”的校训和“立德树人、精益求精”的校风,坚持“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办学方针,以创新的育人精神为每一位学生求知治学、强化技能、全面发展铺设成长成才之路。模式创新,率先建成“厂中校、校中厂”,探索出制造业“1221”和产学研一体化“1331”人才培养模式,先后两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以行业顶尖专家、大国工匠为引领,以工程实验室、大师工作室为平台,传授新工艺新技术新方法和绝技绝活,培养了一大批技术能手、技能大师,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60余年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12万余名各类人才,涌现出了原全国政协常委、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国家“改革先锋”获得者刘永好和“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何波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继续发扬“开放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围绕“育人为本、提高质量”的目标,坚定不移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注重内涵发展,坚持职业教育办学定位,加强对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研究和模式探索,为产业技术变革、社会发展不断培育高层次技能人才,进一步办出特色、办出水平,更好地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数据截至202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