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全国首批28所国家示范高职高专院校,经省发改委批准,学校在省经信委、德阳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装备制造大企业、大集团,建设了3个省级工程实验室,拥有1.48亿元的仪器设备。这里有900多位教职员工,还有一大批以国家级和省级教学名师领军的优秀教师。
  •   随着国家战略“中国制造2025”的展开,制造业亟需一大批有志青年投身于此,成长为新时代的大国工匠。择一事,终一生,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愿与你共同踏上匠心筑梦之旅。
  • 导语

我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等你

My College

名师风采

Master Hand

优秀校友

Excellent Alumni

刘永好

1976届机械制造专业毕业生,全国政协常委,新希望集团董事长。

带领新希望集团成为了集农、工、贸、科一体化多元发展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中国500强企业。目前拥有企业近400家,员工近6万人,带动超过450万农民走上致富道路。

在敢为人先、艰苦创业的征途中,刘永好先后荣获“中国十佳民营企业家”、“中国改革风云人物”、“中国十大扶贫状元”、“CCTV中国经济年度人物”、“中国改革开放30年影响中国经济30人”、中国企业管理杰出贡献奖以及“2000年亚洲之星”、“2004亚太最具创造力华商领袖”等荣誉。2011年,他以300亿元位列中国富豪榜第十九名,蝉联四川首富,并荣登《财富》杂志2012“中国最具影响力的50位商界领袖”排行榜。

钟海

1992届机电维修专业毕业生,创办贵州森瑞管业有限公司、中航森瑞武汉新材料有限公司、贵州航瑞科技有限公司等实业公司,形成了“森瑞管业”这一业内较有影响力的自主品牌。

目前公司员工近千人,年销售额达5亿元,是国家级“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贵州省名牌产品”,为地方经济发展和劳动就业做出了贡献。钟海由此获评全国第九届“创业之星”、贵州省“五一劳动奖状”等。

感言:感恩母校培养,奠定了我的人生和事业基础!

李虎兵

1994届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毕业生,成都市工商联常委、成都市双流区政协常委、成都市双流区工商联副主席、西航港企业家协会常务副会长、四川和美易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

四川和美易通(集团)旗下业务分为四大板块:

实业经营:四川达卡电气有限公司、四川变通电力建设有限公司

股权与证券投资:成都易安心企业管理服务有限公司

现代农业与康养:四川和美思延农业发展有限公司。

资产运营:成都品信联行物业管理有限公司,2012年投资营运的“天府菁蓉大厦”现已成为四川“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外展示和交流的重要平台。

感言:“树高千尺不忘根”,是母校和老师培养了我坚强的意志和奋斗精神,这将使我受益终生。

孙生如

2001届理化测试及质检技术专业毕业生,纳帕地产集团副总经理。

2000年至2006年就职于新希望集团房地产事业部,后进入纳帕地产集团。取得了工程师、国家注册一级建造师证书,先后担任公司办事员、部门经理等职,参与开发了多个较有影响力的房地产项目,获得单位“先进个人”、优秀职业经理人等称号。

感言:饮水思源,今悟老师:“传之道、授之业、解之惑”是老师给予的正能量,是学子事业发展的源动力。感谢母校,感恩老师!

曾小明

2006届数控技术应用专业毕业生,在校期间获得全国数控技能大赛第五名。

应聘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工作后,很快成长为车间生产一线技术骨干,现任车间数控加工组组长。因技术出众,先后多次代表研究所参加各类技术技能比赛,2010年获得中物院第20届技术比赛三等奖,2012年参加第五届全国数控大赛四川省选拔赛获职工组加工中心(五轴)第一名,并代表四川省参加全国数控大赛。

感言:校如家,师如父,育材之地,梦想之源。

魅力工院

Charming SCETC

砥砺奋进

Forge ahead and forge ahead

学校简介

College Profiles

  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隶属于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学校位于成都平原东北部的“国家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四川省德阳市,建于“中国人居环境范例”的旌湖之畔。千亩校园枕水而建,因势造园,既有芳草萋萋、枝疏叶浓的园林之妙,又有小桥流水、曲径通幽处传来的琅琅书声……处处透出和谐的人文氛围和清新的现代气息。

  在五十余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一路应运起肇、应时而变、披荆斩棘,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职教育发展之路,成为全国综合实力最强、发展前景最好的高职学院之一。

  建立高职学院以来,学校紧紧抓住国家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和四川装备制造业蓬勃发展的战略机遇,坚持体制机制模式创新,确立了“体制创新,开放办学”的先进办学理念,开创了“省市共建,社会共享”的全新办学局面,形成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职教惠民,服务社会”的辉煌办学成就,构建起了“省市共建、资源整合、多方投入、社会共享”的办学格局。

  目前,学校占地1166余亩,在校学生12000余人,教职员工927人,其中正高52名、副高216名,拥有“国家万人计划”“国家级教学名师”“四川省教学名师”等6名、“省级教学团队”4个。聘有数十名国内外著名教授、专家为客座教授,建立有600余人的“企业兼职教师人才库”。仪器设备总值1.48亿元,固定资产达5.25亿元,馆藏图书98余万册。开设有59个专业或专业方向,是全国机械行业“数控”“焊接”专业的牵头院校,拥有数控、焊接、电气等一批国家、省级精品专业,形成了突出应用与创新的办学特色。

  近年来,学校按照“体制创新、省市共建、产业对接、校企合作”原则,规划497亩地,投入8亿元,与行业、企业共建“四川工程产学研园”,整合行业技术创新中心、企业研试中心、区域技术服务中心等资源,协同实施高技能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化、新技术推广应用和创新创业等,形成直接服务产业发展的创新体系。

  产教融合,与中航集团共建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中心。该中心是中航集团在我省的6个军民融合工程项目之一。领军团队由我国著名材料时效分析专家陶春虎、8万吨模锻压机总设计师陈晓慈和学校材料学科带头人组成。联合中国二重、东方汽轮机股份公司、中国物理研究院九院、420、624等企业科研院所,开展航空金属材料的检验检测技术研究,承接航空材料检验检测专业人员培训与西南地区检验检测服务。

  国际合作,与德国KUKA共建“四川省工业机器人应用创新中心”。该中心是由省政府推动,省经信委和德阳市政府共同支持,学校承办的项目,针对我省工业机器人应用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开展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机器人应用研发,引领推动德阳国家高端装备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设。

  政产学研用融合,建德阳中科先进制造创新育成中心。该中心是由中科院成都分院、德阳市政府和学校三方共建。开展产业基础性、共性技术研发,科技成果转化、高端人才培养等工作,为德阳装备制造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人才和技术支撑。目前已有先进制造数字化设计中心、产业技术创新信息中心、德阳装备制造业“云制造”服务平台、微波能中试基地等入驻。

  融入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建“省级工程实验室”。由省发改委批准,学校在省经信委、德阳市政府的支持下,联合装备制造大企业、大集团,投入6000万元,共建“装备制造机器人应用技术、高温合金切削工艺技术、航空材料检测与模锻工艺技术” 三个“省级工程实验室”,在这三个领域开展基础性、共性技术研究,技术创新服务等。

  2013年,四川省教育厅组织我校与西华大学、中国东方电气集团有限公司联合开展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培养改革试点工作,我校面向四川省招收了机械电子工程(数控技术)、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焊接技术)两个专业的高端技术技能型本科生。学校探索形成的人才培养模式——“制造类高职人才培养模式”荣获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被教育部誉为“1221”人才培养模式,并在全国高职院校中推广。

  学校秉承“科学、民主、求实、创新”的优良校风,坚持“以人为本、依法办学,从严治校,精心育人”的办学方针,以创新的育人精神为每一位学生求知治学、强化技能、全面发展铺设成长成才之路。目前,21个少数民族,共计383名学生在校就读。学校开设了清真食堂,逢重大民族节庆日还组织开展庆祝活动,为各民族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生活条件。我校已与德国、美国、加拿大、日本、澳大利亚及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高等学校建立了长期友好合作关系,互派师生,交流学习。近年来,我校学生在国家和省市大赛中屡获大奖,毕业生深受社会和用人单位欢迎,学校就业率连年保持在98%以上。半个世纪以来,学校共为国家培养了9万余名各类人才,涌现出了全国政协常委、新希望集团董事长刘永好等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特别是装备制造业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回眸历史,展望未来,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始终肩负着“孕育国家建设之人才,开创高职改革之先河,发扬敢为人先之精神,促进社会经济之发展”的历史使命。

  站在新的起点,学校将继续发扬“开放创新、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围绕“育人为本,提高质量”的根本目标,坚定不移服务国家战略和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走政产学研用一体化道路,争做“发展的示范、管理的示范、改革的示范”,努力培养更多更好的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努力建成国内一流的“高水平国家示范高职”,绘就中国现代高职传承与创新并进、光荣与梦想交织的恢宏蓝图!

莘莘学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