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通行证密码 登录 |注册 |帮助
搜索
学术桥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是入选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进入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工程、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著名的“哈军工”),陈赓大将任首任院长兼政委。1970年在哈军工原址以海军工程系为主体组建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1994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大学。现隶属于工业和信息化部。学校占地面积125.61万平方米,建筑面积93.13万平方米。校园建筑中西合璧,飞檐碧瓦,气势恢宏。

  学校现设有船舶工程学院、航天与建筑工程学院、动力与能源工程学院、自动化学院、水声工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软件学院、国家保密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理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国际合作教育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国防教育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创业教育学院等20个学院,以及外语系、体育部、工程训练中心等3个教学系、部、中心;设有40多个科研机构以及150多个科研和教学实验室。学校具有“三海一核”领域主体学科特色鲜明、相关学科支撑配套、专业结构布局合理的特色学科专业体系。现有一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7个,本科招生专业55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

  

  学校历来有重视科研工作的传统,不仅以国内第一艘实验潜艇、第一艘水翼艇、第一台舰载计算机、第一套条带测深仪等数十项填补国内空白的重大科研成果著称,而且还以双工型潜器、气垫船、梯度声速仪等成果摘取过世界第一的桂冠。学校在船海核领域保持着很强的技术储备,水下机器人、船舶减摇、船舶动力、组合导航、水声定位、核动力仿真、大型船舶仿真验证等技术居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地位,现已成为我国舰船科学技术基础和应用研究的主力军之一、海军先进技术装备研制的重点单位、我国发展海洋高技术的重要依托力量。当前,学校是我国深海油气开发最核心装备3000米半潜式钻井平台、3000米起重铺管船的设计研发单位之一,是“深海空间站工程”六个系统中三个系统的牵头单位,是“蛟龙号”7000米载人潜水器水下导航定位系统国产化的装备提供方,为我国首条三体搜救艇、万箱集装箱船、自升式钻井平台等新船型开发及深海工程装备研发提供了全面的基础技术支撑。“十一五”以来,承担国家重大科技攻关、国家和国防“973”计划及“863”计划、国防预研和型号等一大批科研项目,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260余项。
  学校坚持国际化、开放式办学。与包括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英国南安普顿大学、澳大利亚悉尼大学、俄罗斯鲍曼国立技术大学以及国际原子能机构、世界五大船级社等世界一流大学、研究机构、国际组织和企业在内的22个国家165个单位建立了良好稳定的合作关系。当前,学校以服务国家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现代化为使命,以“一提三优”工程为统领,坚定不移走内涵式发展道路,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和水平,紧紧抓住“三海一核”领域的国家战略机遇,强化特色,继承创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正在向着特色鲜明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阔步迈进。现面向全球招聘各层次人才,诚邀海内外有志之士加盟!

 

哈尔滨工程大学诚聘海内外优秀人才

  哈尔滨工程大学坐落于美丽的松花江畔——北国"冰城"哈尔滨市。学校是入选首批国家"211工程"建设、进入国家"优势学科创新平台"项目建设,并设有研究生院的全国重点大学,是我国"三海一核"(船舶工业、海军装备、海洋工程、核能应用)领域重要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
  学校的前身是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即著名的"哈军工"),陈赓大将任首任院长兼政委。学校将在船舶与海洋工程、力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控制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机械工程、信息与通信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光学工程等学科,针对各层次专业技术引进人才提供"X111"模式的支持政策,即:根据各层次人才类型提供额度不同的具有竞争力的年薪、打造1个科研创新平台、组建1支学术创新团队、营造1个安居乐业的环境。
  
人才引进相关支持政策

  1.杰出领军人才:具有较强学术领导力,在所从事领域的科学研究方面取得国内外同行公认的重要成就,具备引领相关学科群赶超或保持国际领先水平的能力。杰出领军人才具体包括:海外著名大学教授、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国家"千人计划"长期专家入选者、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级教学名师等。
  年龄一般不超过50周岁,对于学校学科建设急需、紧缺领域的领军人才或学科带头人年龄要求可适度放宽。
  年薪:提供40-120万元年薪。
  平台:根据需要提供自然科学类不低于300万元、人文社会科学类不低于100万元的科研启动及学科建设配套经费;
  根据需要提供20-150平方米办公及实验用房;
  根据需要配置重要实验仪器设备,优先使用现有实验设备;
  出国研究、交流访问等诸方面给予特别优惠政策。
  团队:支持学术团队整体引进;
  配备学术秘书;
  赋予团队在人员引进、晋升、分配及评价等方面权力。
  环境:享受"平安一家"安居绿色通道特惠政策。
  平稳过渡——学校人才工作办公室专人提供全方位服务;
  安家费用——一次性给予30-50万元安家费;
  一套住房——提供不低于110平方米住房1套或150-200万元购房补助;
  家属安置——解决配偶就业及子女入学问题。

  2.青年领军人才:具有较强学术影响力,在所从事领域取得国内领先或世界先进水平的学术成就,学术影响力居本领域国内外中青年学者前列。青年领军人才以未来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评国家级教学名师等为培养目标。
  年龄不超过40周岁。
  年薪:提供20-50万元年薪。
  平台:根据需要提供50-150万元科研启动及学科建设配套经费;
  根据需要提供20-120平方米办公及实验用房;
  根据需要配置重要实验仪器设备,优先使用现有实验设备;
  出国研究、交流访问等诸方面给予特别优惠政策。
  团队:支持组建学术团队;
  配备学术秘书;
  赋予团队在人员引进、晋升、分配及评价等方面权力。
  环境:享受"平安一家"安居绿色通道特惠政策。
  平稳过渡——学校人才工作办公室专人提供全方位服务;
  安家费用——一次性给予30万元安家费;
  一套住房——提供不低于80平方米住房1套或100-150万元购房补助;
  家属安置——协助解决配偶就业及子女入学问题。

  3.青年拔尖人才:具有较强学术竞争力,取得突出研究成果,在所从事学科领域青年人中崭露头角的拔尖创新人才。青年拔尖人才以进入国家"青年千人计划"、国家"青年拔尖人才支持计划"、获得"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等为培养目标。
  年龄不超过35周岁。
  年薪:提供15-30万元年薪。
  平台:根据需要提供30万元科研启动及学科建设配套经费;
  根据需要提供20-100平方米办公及实验用房;
  可直接聘为正(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
  享受学校青年学术骨干支持政策。
  团队:支持以团队骨干融入学校已有学术团队;
  支持组建青年学术团队。
  环境:一次性给予10-20万元安家费;
  提供周转房或单身宿舍,按学校有关规定提供租房及购房补贴。

  4.优秀青年教师:具有较强学术潜力,在海内外高水平大学取得博士学位,或具有博士学位且拥有海内外高水平大学或科研机构两年以上教研经历;具有良好的学术基础和成长为青年拔尖人才的潜力。
  年龄一般不超过30周岁。
  工资:提供国家标准工资和校内岗位业绩津贴。
  平台:根据需要提供5-15万元科研启动及学科建设配套经费。
  团队:支持融入已有学术团队。
  环境:提供周转房或单身宿舍,若因房源紧缺不能提供,按学校有关规定提供租房及购房补贴。
  对于特别优秀、学校特别急需的人才,可不受上述引进条件及配套政策的限制,学校将采取"一人一议"的方式在工作和生活待遇等方面给予更优惠的政策支持。

应聘人员提供的材料

  1.工作简历,并说明本人意愿要求及对应聘岗位的工作设想;
   2.学历、学位、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证书原件及复印件;
   3.科研成果、主要论文的佐证材料原件及复印件;
   4.本人联系电话、通讯地址、邮政编码、电子邮箱。

联系电话:
吴雷 Tel:0451-82589527
高山 Tel:0451-82518061/Fax:0451-82569552
通信地址:哈尔滨市南岗区南通大街145号 哈尔滨工程大学人力资源处
邮 编:150001
E-mail:rencai@hrbeu.edu.cn


收藏此页  好友分享  我要打印  我要纠错

免责声明:

  ①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扫描关注学术桥微信账号
扫描关注微信
获取更多职位

Service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备12045350号-1 | 文网文[2008]22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902063号
版权所有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
站长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