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国娣,硕士研究生,现任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校长,党总支书记,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俞国娣校长曾先后荣获全国特色教育先进工作者、浙江省三八红旗手标兵、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浙江省“教改之星”金奖、浙江省课改先进个人等称号,是浙江省党代表、浙江省家庭教育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妇联家庭教育讲师团讲师、杭州市人大代表、杭州市“十佳”中小学校长、杭州市中小学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杭州市“星星火炬”事业功臣。是浙江省实验学校研究会理事、浙江省活动课程研究会小学语文分会会长。在推进学校办学和新课程改革的进程中,勇于实践、积极探索,始终行走在教育改革的最前沿。曾多次随“教育部特级教师讲学团”到全国各地讲学,深受欢迎。中国“长三角”最具影响力校长。
在杭城的基础教育圈里,说到杭州市崇文实验学校(下简称崇文),不少人都会竖起大拇指。显然,提到小学教育,崇文是一个绕不开的典型符号。崇文坐落于钱塘江南麓,既承接了四百年前钱塘江畔崇文书院的文脉,又是全国第一所专门为小班化教育设计的学校,“崇文尚德”的校训精神沿用至今生生不息。
2003年,崇文刚刚成立一年后,30来岁的俞国娣调任来崇文担任校长。如此年轻的崇文,碰上如此年轻的校长,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呢?很多人都非常好奇。俞校长认为,崇文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探索一种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因此她推动着“新班级教育”改革的巨轮缓缓前行……
如今的俞国娣,包里背着一本30年教龄的教师资格证。在崇文当了14年“掌门人”的她,回首往事,脸上更添了几分自信和从容。让我们倾听这位美女校长的教育经,走进她辛勤耕耘31年的、烂漫的教育花园。
2003年,崇文刚刚成立一年后,30来岁的俞国娣调任来崇文担任校长。如此年轻的崇文,碰上如此年轻的校长,会往哪个方向发展呢?很多人都非常好奇。俞校长认为,崇文应该从学生的需求出发,探索一种更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模式,因此她推动着“新班级教育”改革的巨轮缓缓前行……
如今的俞国娣,包里背着一本30年教龄的教师资格证。在崇文当了14年“掌门人”的她,回首往事,脸上更添了几分自信和从容。让我们倾听这位美女校长的教育经,走进她辛勤耕耘31年的、烂漫的教育花园。
从1986年踏进教育事业,俞校长共经历了6所学校,一直奋斗在上城区这块热土上,从教师到教导主任、副校长,再到校长,一路走来,教育的种子在她心中扎根越来越深。同时,她也越来越认识到,做教育必须要保护儿童、尊重儿童的个性发展。“我希望实现班级授课制的转型升级,尊重学生个性,追求学生的个性发展,这也是我多年坚持的教育追求。”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教师“一对几十”提高了教学效率,但这种方式似乎并不适合所有学生。俞校长说,面对一个个个性鲜明、性格迥异的孩子,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已经完全满足不了学生的发展。
以往,不同学科之间有着不可跨越的界限,难以为学生呈现彼此相连、整体的知识世界,教师也难以立体全面地了解每位学生。“整齐划一的教学进度似乎把学生当成了‘标准件’去生产,忽视了学生学习程度与个性特长的差异,”俞校长说。不仅如此,重教轻学的现状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索性与创造性,学生学得累,背上了重重的、被动学习的包袱。
两千年前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历久弥新,仍值得当今教育人孜孜追求。那么,如何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提供更适合的教育?创建之初,崇文就前瞻性地创设了“新班级教育”理念。俞校长说,崇文是浙江省最早进行小班化实验的学校,而一直追求的新班级教育就是在小班化基础上进行的探索。
“新班级教育”以“课”为活动单元,但不完全被“课”限制时间和空间;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但有一定的灵活性,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能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集体,感受到学习任务差异带来的同伴交往与合作的快乐——这种活动的分工与合作,才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对于刚从幼儿园升至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顺利转变角色至关重要,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乃至更长远的发展。为此,崇文采用“包班协同”的教育模式。
每个班级都由两位班主任共同负责五门必修课的教学,只要他们对某个学科或活动共同感兴趣就可以“搭帮”教学。在包班教育下,两位教师根据各自能力与兴趣负责主讲部分课程,所有课程都由两人合作完成。不仅如此,这两位班主任既是教师又是“保育员”,不仅在教室上课,还在教室里备课、批改、辅导、谈话,最大程度地陪伴处于适应期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和需要。
例如,一名教师主讲,另一名教师快速批改随堂练习、利用拓展训练时间对出错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或与有特别兴趣的孩子讨论,这是“一教一辅型”的配合;教授同样内容时,可以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进行分组,比如一组用音乐来导入,一组用运动来启发,就是“平行教学型”的配合,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特点施教。其实,在崇文,这样的老师叫全科教师,他们综合素质非常强,平时教学注重一次性打通多个学科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成长规律。
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随着学科专业性的提高,一位教师难以胜任多门学科的教学,于是崇文回归分科教学。不过,俞校长追求“适合教育”的步伐并未停止,实施了分层走班教学。比如学生走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科水平自主选择A、B、C层级,分班让4-6位教师进行授课;又如教师走班,多位教师共同执教多个班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在这样的包班教育下,师生间的沟通非常通畅,关系也变得平等亲密,更加利于孩子的成长。”俞校长说,“新班级教育”通过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构性变革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调整,突破了“学生个性化、教育个别化”发展的难题,真正关注到个别教学,关注到了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
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教师“一对几十”提高了教学效率,但这种方式似乎并不适合所有学生。俞校长说,面对一个个个性鲜明、性格迥异的孩子,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已经完全满足不了学生的发展。
以往,不同学科之间有着不可跨越的界限,难以为学生呈现彼此相连、整体的知识世界,教师也难以立体全面地了解每位学生。“整齐划一的教学进度似乎把学生当成了‘标准件’去生产,忽视了学生学习程度与个性特长的差异,”俞校长说。不仅如此,重教轻学的现状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探索性与创造性,学生学得累,背上了重重的、被动学习的包袱。
两千年前孔子提出“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历久弥新,仍值得当今教育人孜孜追求。那么,如何真正做到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个性,提供更适合的教育?创建之初,崇文就前瞻性地创设了“新班级教育”理念。俞校长说,崇文是浙江省最早进行小班化实验的学校,而一直追求的新班级教育就是在小班化基础上进行的探索。
“新班级教育”以“课”为活动单元,但不完全被“课”限制时间和空间;有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但有一定的灵活性,充分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能让学生感受到真正的集体,感受到学习任务差异带来的同伴交往与合作的快乐——这种活动的分工与合作,才真正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
对于刚从幼儿园升至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来说,顺利转变角色至关重要,因为良好的学习习惯关系到整个小学阶段乃至更长远的发展。为此,崇文采用“包班协同”的教育模式。
每个班级都由两位班主任共同负责五门必修课的教学,只要他们对某个学科或活动共同感兴趣就可以“搭帮”教学。在包班教育下,两位教师根据各自能力与兴趣负责主讲部分课程,所有课程都由两人合作完成。不仅如此,这两位班主任既是教师又是“保育员”,不仅在教室上课,还在教室里备课、批改、辅导、谈话,最大程度地陪伴处于适应期的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问题和需要。
例如,一名教师主讲,另一名教师快速批改随堂练习、利用拓展训练时间对出错的学生进行单独辅导,或与有特别兴趣的孩子讨论,这是“一教一辅型”的配合;教授同样内容时,可以对不同学习风格的学生进行分组,比如一组用音乐来导入,一组用运动来启发,就是“平行教学型”的配合,可以更好地根据学生的特点施教。其实,在崇文,这样的老师叫全科教师,他们综合素质非常强,平时教学注重一次性打通多个学科间的界限,关注学生的成长规律。
而对于中高年级学生来说,随着学科专业性的提高,一位教师难以胜任多门学科的教学,于是崇文回归分科教学。不过,俞校长追求“适合教育”的步伐并未停止,实施了分层走班教学。比如学生走班,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科水平自主选择A、B、C层级,分班让4-6位教师进行授课;又如教师走班,多位教师共同执教多个班级,学生可以选择适合自己的老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
“在这样的包班教育下,师生间的沟通非常通畅,关系也变得平等亲密,更加利于孩子的成长。”俞校长说,“新班级教育”通过教学组织形式的结构性变革和教学内容的合理性调整,突破了“学生个性化、教育个别化”发展的难题,真正关注到个别教学,关注到了不同孩子的不同需求。
崇文实行“新班级教育”多年,俞校长时常在矛盾中反思:教育人总给学生提出很多“塑造性”的要求,无休止地期许、鞭策学生,希望能获得“教学质量好”的评价,但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不是“教学质量”,而是“教育质量”!
俞校长认为,有时候,看不见的素养远比看得见的分数更重要。“要承认,那些在学生身上真真切切存在但无法评估表达、难以清晰陈述的东西,恰恰是更重要的素养!”经过反复思考与探索,俞校长归纳出了崇文小海燕的九大核心特质:爱学校、很快乐、有自信、爱探究、会合作、擅交往、有特长、重环保、懂感恩。这也正是“新班级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目标。
要达到这些目标,常规课程远远不够,学生特质需要在学习的点滴中培养。“为了给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崇文对课程结构做了大调整,通过整合、增减和重组课程,由点及面,从局部的、散落式的课程构建成整体性、系统性的课程体系。”
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同时,崇文一直追求特色发展,设计了语文与艺术领域、数学与科学领域、社会与综合实践领域、英语与国际理解领域和体育与健康领域等五大课程领域。
除了整合课程,崇文还在学习方法上做了改变。俞校长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因此,很多课程多采用体验式合作学习的方式,走班教学。崇文大量的体验课程为短时课程,一般为期一周。俞校长说,如今,综合实践性的专题活动类课程和选择性的社团活动课程比例大大增加,其中活动课程时间占总课程的30%左右,六年级更是高达32%。
比如,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是所有班级的“团队游戏”课时间,有环境适应类、沟通交往类、竞争合作类、意志责任类等多个主题。有个游戏叫“飞夺泸定桥”,六年级的学生手握接力棒搭起“铁索桥”,让同学过桥。学生们认真讨论游戏策略,在游戏后及时反思,心得很多:有人遇到小胖墩儿过桥,手有点撑不住,坚持以后感觉很自豪;有人感慨过桥时要十分信任搭桥的同学,游戏里的每个人都缺一不可。小小游戏,不仅让学生获得快乐,也能让他们从中感悟和收获,多方面发展。这正是体验式学习的优势。
一般学校都是三年级起开设科学课,但俞校长觉得,要尽早将科学的种子种下,适时便会发芽。于是,崇文给一年级小朋友开设科学课,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思考,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精神。“什么是实事求是,如果你单纯地告诉孩子,他并不理解。但他们可以在做实验求证,用数据说话,用现象证明,这就是实事求是。”
做了十几年的管理岗位,俞校长依然没有下过教学一线。她给六年级的学生上古文课,比如讲到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她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与诗中的人物和意象对话,深入研究和剖析诗歌的背景。学生们也渐渐学会从诗中的不同意象里读懂诗人的心情和情感表达,整节课轻松愉悦,妙趣横生。
俞校长认为,有时候,看不见的素养远比看得见的分数更重要。“要承认,那些在学生身上真真切切存在但无法评估表达、难以清晰陈述的东西,恰恰是更重要的素养!”经过反复思考与探索,俞校长归纳出了崇文小海燕的九大核心特质:爱学校、很快乐、有自信、爱探究、会合作、擅交往、有特长、重环保、懂感恩。这也正是“新班级教育”培养学生的核心目标。
要达到这些目标,常规课程远远不够,学生特质需要在学习的点滴中培养。“为了给学生更多体验的机会,崇文对课程结构做了大调整,通过整合、增减和重组课程,由点及面,从局部的、散落式的课程构建成整体性、系统性的课程体系。”
在开足开齐国家课程的同时,崇文一直追求特色发展,设计了语文与艺术领域、数学与科学领域、社会与综合实践领域、英语与国际理解领域和体育与健康领域等五大课程领域。
除了整合课程,崇文还在学习方法上做了改变。俞校长非常注重学生的体验过程,因此,很多课程多采用体验式合作学习的方式,走班教学。崇文大量的体验课程为短时课程,一般为期一周。俞校长说,如今,综合实践性的专题活动类课程和选择性的社团活动课程比例大大增加,其中活动课程时间占总课程的30%左右,六年级更是高达32%。
比如,每周四下午第二节课是所有班级的“团队游戏”课时间,有环境适应类、沟通交往类、竞争合作类、意志责任类等多个主题。有个游戏叫“飞夺泸定桥”,六年级的学生手握接力棒搭起“铁索桥”,让同学过桥。学生们认真讨论游戏策略,在游戏后及时反思,心得很多:有人遇到小胖墩儿过桥,手有点撑不住,坚持以后感觉很自豪;有人感慨过桥时要十分信任搭桥的同学,游戏里的每个人都缺一不可。小小游戏,不仅让学生获得快乐,也能让他们从中感悟和收获,多方面发展。这正是体验式学习的优势。
一般学校都是三年级起开设科学课,但俞校长觉得,要尽早将科学的种子种下,适时便会发芽。于是,崇文给一年级小朋友开设科学课,引导学生科学理性地思考,从小培养孩子的科学发展观和科学精神。“什么是实事求是,如果你单纯地告诉孩子,他并不理解。但他们可以在做实验求证,用数据说话,用现象证明,这就是实事求是。”
做了十几年的管理岗位,俞校长依然没有下过教学一线。她给六年级的学生上古文课,比如讲到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她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与诗中的人物和意象对话,深入研究和剖析诗歌的背景。学生们也渐渐学会从诗中的不同意象里读懂诗人的心情和情感表达,整节课轻松愉悦,妙趣横生。
到目前为止,俞校长已经经历了整整31年的教育生涯。刚毕业的她成为了一名语文老师,五年半以后,年仅24岁的她调任紫金观巷小学担任副校长兼教导主任,走上了管理岗位。那时的她,虽年轻气盛,但心里也会打鼓,不知该如何担任这个角色。如今的她庆幸于走上管理层的机遇,一直未忘初心,兢兢业业地摸索前行。
在崇文的这十几年来,俞校长曾多次遇到让她离开老本行的机会与诱惑,不过她没有动摇。她时常会回想起当初教过的小学一年级课文《小猴子下山》:小猴子下山后见一样爱一样,玉米、桃子、西瓜统统扔掉了,小兔子也没追上,最后空手而归。俞校长笑言,“要吸取小猴子的教训,我既然选择了教育这条路,就要专心致志地做好一辈子的教育,做人纯粹一点好。”
身在管理岗位多年,她深感管理一所学校比管理一班学生要难太多,尤其是对教师的管理。对她而言,这群平均年龄只有30.2岁的年轻教师队伍一直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更是一笔最大的财富。对待教师,俞校长着力培养师德师风,培养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完善教师发展的制度建设,建立“五维评估制”,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同时,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民主建设中来,参与制度的讨论制定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充分尊重教师的话语权……
身为一校之长,俞校长自然是学校里的符号,她认为自己应当为全校师生做出示范。在崇文,学生和老师都有自己的校服,他们以穿上这一身衣服为荣。这一群群行走的符号整整齐齐,仿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人可能不知道,俞校长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校时间从来都是一身得体的职业装。甚至,她一直穿着五年前的款式,甚为偏爱。“有些年轻教师曾抱怨,自己的漂亮衣服都没机会穿,那我就做个示范,每天如一穿校服,一样大气得体,慢慢去影响老师们。”
十几年来,俞校长带领崇文进行的“新班级教育”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行们纷纷从最初的怀疑转向如今的学习,这离不开俞校长对教育改革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和坚守。曾有人问俞校长,改革成功的要素是什么?她淡淡地说,多读书,多学习。
多年来,不管多忙俞校长都会保持一周阅读一本书的习惯,而这些知识便是她能锐意改革的源泉之一。“带着思考去读书,不断学习、融合,才能产生新想法。”俞校长说,改革自然要有理论支撑,书读多了,想法也就多了。
俞校长坦言,改革势必要一小步一小步地走,绝对急不来。改革前要多方寻找专家论证,不断完善;改革时要先尝试让教师接受,然后试图让家长理解,最后进行推广,让社会认同。“改革不是用新奇提法去吸引眼球,而应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做真正对学生好的实事。改革之路,即便成果的到来缓慢如滴水穿石,也必须坚持。”俞校长如是说。
在俞校长看来,校长一职意味着太多。“校长要敢于以学校的总设计师自居,这是一份不容推脱的责任,还要像一个演说家,必须让教师们理解,也要有一定的号召力。同时,还要像一位诗人,有时有点浪漫情怀,由一个水滴想到一朵浪花,由一朵花里想到整个春天……”而其实,俞校长更是一位青青麦田的守望者,守望着中国的小学教育,守望着中国儿童的成长。
在崇文的这十几年来,俞校长曾多次遇到让她离开老本行的机会与诱惑,不过她没有动摇。她时常会回想起当初教过的小学一年级课文《小猴子下山》:小猴子下山后见一样爱一样,玉米、桃子、西瓜统统扔掉了,小兔子也没追上,最后空手而归。俞校长笑言,“要吸取小猴子的教训,我既然选择了教育这条路,就要专心致志地做好一辈子的教育,做人纯粹一点好。”
身在管理岗位多年,她深感管理一所学校比管理一班学生要难太多,尤其是对教师的管理。对她而言,这群平均年龄只有30.2岁的年轻教师队伍一直是学校发展的关键,更是一笔最大的财富。对待教师,俞校长着力培养师德师风,培养教师的使命感、责任感,完善教师发展的制度建设,建立“五维评估制”,助推教师专业发展。同时,让教师参与到学校的民主建设中来,参与制度的讨论制定与重大事项的决策,充分尊重教师的话语权……
身为一校之长,俞校长自然是学校里的符号,她认为自己应当为全校师生做出示范。在崇文,学生和老师都有自己的校服,他们以穿上这一身衣服为荣。这一群群行走的符号整整齐齐,仿佛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有人可能不知道,俞校长始终严格要求自己,在校时间从来都是一身得体的职业装。甚至,她一直穿着五年前的款式,甚为偏爱。“有些年轻教师曾抱怨,自己的漂亮衣服都没机会穿,那我就做个示范,每天如一穿校服,一样大气得体,慢慢去影响老师们。”
十几年来,俞校长带领崇文进行的“新班级教育”改革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同行们纷纷从最初的怀疑转向如今的学习,这离不开俞校长对教育改革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和坚守。曾有人问俞校长,改革成功的要素是什么?她淡淡地说,多读书,多学习。
多年来,不管多忙俞校长都会保持一周阅读一本书的习惯,而这些知识便是她能锐意改革的源泉之一。“带着思考去读书,不断学习、融合,才能产生新想法。”俞校长说,改革自然要有理论支撑,书读多了,想法也就多了。
俞校长坦言,改革势必要一小步一小步地走,绝对急不来。改革前要多方寻找专家论证,不断完善;改革时要先尝试让教师接受,然后试图让家长理解,最后进行推广,让社会认同。“改革不是用新奇提法去吸引眼球,而应一切以学生的发展为出发点,做真正对学生好的实事。改革之路,即便成果的到来缓慢如滴水穿石,也必须坚持。”俞校长如是说。
在俞校长看来,校长一职意味着太多。“校长要敢于以学校的总设计师自居,这是一份不容推脱的责任,还要像一个演说家,必须让教师们理解,也要有一定的号召力。同时,还要像一位诗人,有时有点浪漫情怀,由一个水滴想到一朵浪花,由一朵花里想到整个春天……”而其实,俞校长更是一位青青麦田的守望者,守望着中国的小学教育,守望着中国儿童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