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 .中国教育在线
  缪华良,中学高级教师,上城区特级教师,杭州市百名中小学名师与浙派小学语文名师培养对象。现任杭师附小教育集团理事长,杭州市凤凰小学校长,兼职担任浙江省小语会理事,杭州市小语会副秘书长。曾任杭州市上城区教学研究中心主任(教研室)和语文教研员,在教研系统有15年的工作经历,从事校本教研与学校课程建设的研究成果颇丰,有多本专著出版。
  2017年9月,原杭师附小钱江校区和秋涛校区合并成为一所新的独立法人单位,杭州市凤凰小学(下简称凤凰小学),隶属于杭师附小教育集团。说起凤凰小学,有些人会觉得比较陌生,因为她才“诞生”三月有余,但提起这所学校的“掌门人”,不少人一下子就能反应过来,“啊,是缪华良缪老师啊。”
  2016年1月缪华良担任杭师附小教育集团校长,2017年8月,担任新成立的凤凰小学的校长。为什么会把缪华良校长叫做缪老师呢?“当校长前,我是上城区教学研究中心主任,还有15年的语文教研员经历,跟老师打交道的时间最多。”
  对于多年从事教研工作的缪华良而言,教学是学校的生命线。因此,既懂教学又通办学的校长,对一所学校的发展来说着实难得。“我一直倡导教师们以研究的方式来推进学校的办学,从学生视角出发研究学习。”11年的一线教学经历和15年的教研经历对缪华良转向学校办学有哪些影响?让我们一起去看看。

  从教研转向办学,对缪华良来说并不费力。作为第一任校长,他来学校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听课。“我将全校90多位教师、39个班的课全部听了一遍,课堂上能够找到很多课程建设的源泉。”在学校里,几乎每天都能看到缪校长拿着一个小本子随班听课。从教研员到校长,他已经听了5000余节课。
  缪校长做的第二件事就是构建课程。其实,自2016年担任杭师附小教育集团校长起,他就着手进行课程改革了。自教育集团创办以来,学校的课程几经修改、完善,从最初的1.0版到目前的4.0版,充分体现了学校对学生培养目标的准确把握。2015年《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出炉,同年3月浙江省教育厅颁布《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以此为契机,杭师附小教育集团正式迈入了4.0版课程的规划期。
  为了制订出适合学生发展的新课程方案,凤凰小学特地成立了课程发展研究院,前后召开了十余次座谈会,经反复修改后,最终将课程方案敲定。缪华良认为,在新的教育时代下,办学要聚焦“培养什么样的人”这一核心目标。“我们想通过课程让学生的核心素养落地生根,培养‘正行、好学、乐玩、善交’的凤凰学子。”
  在全新的课程体系下,凤凰小学每个年段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新课表,所有课程按日课表、周课表、月课表、学年课表来安排,动态化排课打破了以往长时间固定课程没有新鲜感的弊端。如校园六大节日课程、各类仪式课程、家校协同课程等,按日课表来;国学体验、生存课程、学军课程、学农课程等按周课表来;幼小衔接课程、四年级十岁成长课程、毕业班课程、全科主题学习课程等按月课表来;语文、数学等国家基础课程则按学年课表来安排。
  这学期一开学,凤凰小学一年级的小伢儿就收到了缪校长的“开学礼物”——与小学生日常基本规范一一对应的24种绘本。孩子们可以通过阅读绘本理解抽象的日常规范,并逐渐养成好习惯,顺利完成幼小过渡。“《猜猜我有多爱你》这本绘本表达的是亲情之爱,希望以此引导学生关爱父母,孝敬长辈。”缪华良说,一年级“启蒙”课程是学校课程群中的一部分,在开学后的一个月里,老师们会将学科知识与启蒙教育相融合,通过众多有趣的特色课程规范孩子们的行为习惯,尽快熟悉校园新生活。
  为了使核心素养更好地落地,缪华良提出了“新生活教育”的育人理念。“有滋有味的新生活一头链接学生的关键能力,一头则链接生活实际。”在他看来,学生的校园生活应该是丰富多彩且多元的,校园新生活就是要让学生在学校度过愉悦的童年生活。课程要能给学生带去丰富的体验和经历,而学生要能把学到的知识以及在此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核心素养落到生活中,为未来的发展奠基。
  想要实现有滋有味的校园新生活,就必须用课程来支撑。于是,凤凰小学围绕共建“公民生活”、共处“阅读生活”、共度“运动生活”、共享“艺术生活”、共创“实践生活”和共居“智能生活”等六大生活维度,构建了新生活教育的课程内容。
  在“公民生活”维度中,学校借力上城区“行走德育”项目的内容、路径和网图,横向整合思想品德学科和班队课形成了《道德与法治》校本课程,每周上1-2节大课,开展公民教育;在“运动生活”维度中,每天上午、下午各保证半小时的体育大课间活动时间,让学生多运动、多出汗;在“实践生活”维度中,不同年段的孩子可以参与学游泳、学农、学军等课程。学校还开设了“今年我十岁”四年级“启志”成长课程,以及“满满都是爱”六年级“启航”课程。
  拿四年级的“启志”成长课程群来说,一个月内,学生通过“我@父母”“我@家乡”“我@自然”“我@未来”“我@自己”等多个维度开展课程学习。“在‘我@自然’中,学生们会走进大自然和博物馆,行走西湖边,寻找诗词楹联等。”缪华良说,在“启志”成长系列课程中,孩子们会通过一种仪式感,意识到自己真的“十岁”了,懂得责任,学会感恩。
  元旦前夕,首届“童艺节”让凤凰小学变成了欢乐的海洋。秉承“让每一位学生都在活动中找到自己的角色”的理念,通过“童艺节”多彩的艺术活动,慢慢培养学生拥有一个伴随终生的艺术爱好,助力个性化发展。
  其实,不光是“童艺节”,学校还有童贸节、童健节、童游节、童创节、童话节等丰富多彩的节日课程。“我们倡导‘自由、自治、自主’的新生活教育理念,在这个理念的引导下,学校通过校园六节让孩子们在玩中学,同时为他们带去丰富的校园生活体验,为小学阶段留存更多珍贵的记忆。”缪华良说。
  当然,每个孩子的校园生活都该是丰富多彩的。那除了参与校园文化活动外,学生的个性特长如何发展呢?缪华良表示,在确保国家课程开足开齐的同时,学校将体育和艺术进行整合,以学生社团为核心,开设“玩转体艺”拓展课程,近40门课程涉及体育、艺术、科技、人文等多个领域,满足不同学生兴趣特长的发展。
  每周五下午,凤凰学子通过先前根据兴趣自主“秒杀”的课程,打通班级、年级、年段,进行分层分类走班学习。“大部分孩子都会参与周五的社团课,但有一小部分在音乐或体育等方面具有极高天赋学生可以‘自由活动’。”有的孩子会由爸妈陪同到上海音乐学院学习大提琴,还有的孩子会到陈经纶体校进行相关训练等,接受更高水平的培训。
  值得一提的是,在“玩转体艺”课程的实施中,凤凰小学建构了“塔式结构”课程实施路径,因材施教,促进每个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包括国际象棋、创客课程、诗词楹联、儿童戏剧、“男生街舞女生中国舞”、篮球、排球、足球、桥牌等在内的11门课,分普及、特长和精英三个层次实施。也就是说,任何一个学生都能在不同层次的课程中找到自己的发展点。
  比如,一年级每周都有一节国际象棋普及课,外聘专业人士来校上课;每周五下午还为感兴趣的学生开设社团课,进一步巩固;针对一部分极其痴迷的学生,学校还专门开设了“4点钟”课程,每周1-2次为在国际象棋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进行专业指导。
  在凤凰小学,“4点钟”课程深受学生喜爱,是培养“特长生”摇篮。去年10月,学校创立“凤凰之星”教师才艺坊,由十位凤凰老师领衔,开设儿童绘画、国际象棋、戏剧、乐高机器人、管弦乐、诗词楹联、书法、羽毛球、排球、足球、篮球训练等课程,最大化地发掘孩子的发展潜力。“4点钟”课程正是依托才艺坊开设的。为了提供更为专业的指导,学校还专门为才艺坊的老师配备课程发展顾问,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担任导师,做专业指导。
  “才艺坊的老师会利用课余时间,无偿为学生提供个性特长发展指导,为有特长的学生搭建上升通道,拓展了学生的成长空间。”一直以来,缪华良就十分提倡国家女排主教练郎平的成长道路,他希望学校也能为学生开辟一条“郎平道路”,不论是那一方面,都可以从最初的兴趣开始,逐步形成专长,之后成为自己的专业,最后成为自己的事业。“课程的开设,最大的用途就是扬长,让优秀的学生更出彩。”
  李希贵曾说,教师第一,学生第二。缪华良对此十分认同。16年的教研经历让他更为深刻地感受到,一所学校的第一使命就是教师成长,只有教师成长才会带领学生成长。那么,在教师培养上,缪华良有啥新路子?才艺坊的创立就是教师专业培养的新尝试,“才艺坊相当于为老师们的专业发展找到‘第二通道’,并由此为学校培养出了一批批特长生。这些孩子不仅为学校争得了荣誉,还实现了自己的个性成长。”
  除了才艺坊,凤凰小学还搭建了众多平台助力教师成长。比如针对骨干教师,学校成立了特级教师工作坊,针对青年教师,学校成立了名师工作坊和名班主任工作室。同时,采用师带徒形式,为青年教师的专业发展助力,效果明显。
  由于在27年的教育生涯中,缪华良跟教师打交道最多,因此他心里对教师培养有着非常清晰的规划。他说,学校致力于培养“双师型卓越教师”,即一方面老师们要通过专业发展变得更优秀;另一方面,老师们要成为“未来教师”的导师,也就是要将学校变成教师的培养基地。“促进教师发展是学校最重要、最基础、最持久的使命,所以必须要走好教师培养的每一步。”
  针对教师培养思路,缪校长总结为“三股水”。一股为“常流水”。学校积极与高校合作,为师范类专业的学生提供实习基地,源源不断的实习教师来校实践、学习。“现在学校里实习教师很多,这些年轻人一来也带动了孩子们的热情,课堂气氛非常好。”
  一股为“自来水”。缪华良认为,一所学校能否开放办学对教师能否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于是,他倡导老师们走出去,多去看看外面的世界,拓宽教育视野。同时,学校也敞开怀抱,欢迎其他省份的校长、教师走进来。本学期,有不少外省市的校长、中层管理人员来校挂职,更有来自全国14个省份和省内9个县市的校长、骨干教师500余人次来校交流学习。
  一股为“清泉水”。顾名思义,这股水是学校教师自己“涌”出来的。缪华良认为,学校想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能拿得出手的学科,起码要由教师团队打造1-2个学科高地。因此,他鼓励老师们参与学科建设。比如学校引进了Real PE英国体育课,成立体育学科“罗郭松名师工作坊”,把Real PE创意体育课程的理念,运用到体育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说到教学效果,就不得不联想到“轻负高质”。那什么样的课堂教学能够实现这一目标呢?缪华良认为,轻负高质要依托课程改革来实现,“课程改革包含两方面内容,一个是课程内容的改革,一个则是常态课堂教学的改革,也就是教师教学行为的变革。”他说,课改应基于学生的发展视角而研究,不仅仅在于课程本身,更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课程改革上,应注重拓展性课程的生长性,基于核心素养,对学生进行个性指导;而基础课程,则应体现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转变。比如,在语文课的改革上,凤凰小学的“悦读探究”校本特色整合课程就是一大特色。
  从去年开始, 学校开设“悦读探究”课程,每周一节,时长为50分钟。这门课将课外阅读的学习指导进入课堂,由阅读课老师指导学生“深读一本书”,开展各科阅读、交流分享和汇报展示活动。学校为此还专门编写了一套校本教材。
  “我们要求学生在小学期间完成350本相关书籍的阅读,每学期课堂上指导阅读6本。进入课堂指导的90本教学书目按班级人数配置,各班上课时轮流使用,其余拓展书目按每本书3-5册配置,学生通过借阅方式流通使用。”缪华良说, 除了课堂上学习精读书目,午后还有“文化午餐”,也就是“持续默读”课程,学生要根据学校推荐的书目进行补充阅读。另外,放学回家后还有“微信诵读”,学生可将自己最好的朗读语音发送到微信群,学校也会定期选取优秀的朗读作品进行展示。
  不仅如此,缪华良还提出了“创智新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启发学生思维,变革教师教学行为。他要求,不论什么学科,必须体现“四化”,即教学组织活动化、学习过程合作化、差异发展个别化和技术应用智能化。“老师们要从这四个方面出发,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式。”
  学校还研制了“创智课堂教学评议表”,让教师引导学生改变学习方式。同时,提倡老师们将电子白板等信息技术运用到课堂教学中,进一步促进学生的深度学习,加强课堂学习效果。“课改的目标离不开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离不开学生的生命发展。我们希望学生能够在具有挑战性的情境中学习知识,习得能力,培养品质,让核心素养落地,这就是课改的最终目的。”缪华良如是说。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备12045350号-1 | 文网文[2008]22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902063号
版权所有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