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网 .中国教育在线
校长名片
本期校长:吕建生

吕建生,寓“心无旁骛,马不停蹄,建设学生美生活!”省春蚕奖获得者、地市级优秀教育工作者,曾获区县级优秀教师,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优秀团干部,优秀工会工作者,优秀少先队员辅导员、优秀班主任、劳动模范、春蚕奖、十大藏书家等,执教数学十年,语文十余年,并曾兼承品德、历史、地理、自然、卫生、劳技、常识等教学任务,时兼省儒学会理事、人民法院陪审员等。负责学校全面工作,主抓顶层设计、思想引领、方向把握、路径探索、规划章程等。系杭州围垦新城教育领域学校体系文化虔诚执着的行者书生。

走进校长
  刚见到吕校长,给人第一个印象,就好像遇到了古时的儒雅书生,出口成章却又彬彬有礼。而正是这位书生,在走进下沙二小的五年里,将这所典型的农村学校,摇身一变成为“书香小筑”,起名北沙书院。古色古香的环境,知书达理的孩子,书院、书生、书童,让“下沙二小”成为杭城教育中一道别致风景;生命、生活、人生,使全国二十七个省份儿童“三生有幸”江南遇上了一处“读书好地方”。
 “会讲故事”的校园 激起孩子求知欲
  来到下沙第二小学,走进大门,便可看到江南独有的砖瓦墙上,用毛笔书写着“北沙书院”四个大字,带着浓浓的江南古韵。这里有古木香樟成林,吕校长还取了四味中草药名作为校训,厚朴、远志、清明、含笑,这四个词,蕴含着吕校长对孩子未来发展的深切期望。
  “学校,对于学生的培养来说,不外乎四培,就是培养习惯,培植风气,培育氛围,培护态度。”吕校长说,“其中的氛围,更是决定一个学校境界的重要因子,它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习惯、审美情趣等等各方面的成长。中国是一个传统文化极其深厚的国家,钱塘江流域也有着数千年的悠久文化历史,所以最后我选择了用‘国学’作为整个学校氛围营造的基础。”
  将学校设计成一个书院,是吕校长营造学校氛围的一大举措。在淡雅精致的校园里,看着每一砖每一瓦,走过每一个转角,都能遇到不一样的故事。
  走进校门,校门的正对面便矗立着一尊孔子雕像,孔子像背后是一颗百年银杏树,这便是“杏坛拜英”。“每个孩子都是奇迹,我主张孔子‘有教无类’的教学思想,立志将每个孩子都教育成才。”吕校长说。
  在教学楼的中央有一个数阵兵图,园内种植着各种珍稀药木,在数阵兵图的中间有一座道古亭,在古亭内蕴含着一些数学问题和数学规律,说起这个数阵兵图,吕建生校长满脸笑意,“这本来是学校积水排涝改造的项目,把它改建成数阵兵图,给孩子们学习刚柔相济,学习人生的管理有很大帮助。”
  这五年的时间里,大部分的周末和寒暑假期,吕校长都会待在学校里,不停地往校园里填充新的“校园家具”,从宋代开始,一直到元、明、清以及民国,从龙缸、石磨到砖瓦、山石,一个小石堆,一堵墙,一扇门,都有属于它们自己的故事。
  “孩子们每个学期,甚至有时候每一周过来上课,总会发现学校里多了一些不一样的东西,然后他们就会很好奇地问老师,这个是什么?代表什么意思等等。我就是希望让孩子们在校园的每个角落,一直都能发现有趣的知识和故事,让孩子与大自然对话,与古人对话,让孩子喜欢学校,对未知世界好奇,他就会迫不及待地从书本和老师上寻找的答案,进而慢慢喜欢读书,乐于读书。”
  同时,在营造学校氛围的同时,吕校长还不停地激励老师,要成为缔造氛围的能手,并将学校氛围转化成“课程”。
  比如,在校园大门的左侧,有一座古色生香的徽式院落,明时门楼、清末土砖、民国木扉、明清窗漏物,院落的每一砖每一瓦都透着书香历史的气息,而墙上窗漏上更是画着和琴棋书画相关的故事。历史老师可以在这里讲述明末清初的历史,音乐老师可以教导孩子古时的琴乐艺术,美术老师可以像孩子展示古时的绘画、雕刻技艺等等。
阳光课堂 让孩子在田园中快乐成长
  下沙二小还有一片很特殊的地方,它有着一个很有趣的名字,叫做“嘟噜噜农耕园”,面积12亩,在这里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土地。
  时值春季,农耕园里生机盎然,有青菜、油菜等待收获,有鸡、鸭、羊、兔子成群结队,当然还少不了孩子们的欢声笑语。每个班都有农耕园自留地,孩子们需要担起养护植物的责任,虽然不设比赛,但孩子们都很积极,怕自己的自留地养护的不好,只要课间一有空便会来瞧瞧。
  “我们是课间来浇水的,这些都是我们自己种的,这个是葱,这个是青菜,我们得好好照顾它们。”一位四年级小朋友说。
  农耕园是吕建生校长最常来的地方,他喜欢在这里给孩子们讲解各种植物的功用,教导孩子怎么种植花草树木,吕校长把这里称为“阳光下的课堂”,他希望孩子能在劳动中成长和收获。
  “这块地以前都是一些碎石堆,在我和学校的努力下,最后改造成了农耕园,因为我一直觉得,劳动是孩子健康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农耕园里,观察从一颗种子到成熟的生命历程,探究自然世界的精彩,体会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同时我也鼓励老师,要好好利用这片土地,开设各种‘课程’,不仅包含知识的传授,还有德育的培养。”吕校长说着,还举了一个例子。
  有一次,一位班主任接到几位家长的反映,说有自己孩子脾气比较急,在家里经常和母亲吵架。得知这个情况后,这位班主任就琢磨着怎么才能改善孩子和家庭的关系,最后他想出了一个方法,让班级里所有孩子,都在农耕园里养一株花。
  养花是一件很需要耐心的事儿,孩子们种上了花以后,每天需要定时定量给花儿浇水施肥,放长假的时候,孩子们会担心花儿会不会枯死,大雨大风天里,孩子们又会担心花儿会不会被刮走。久而久之,孩子们的耐心变好了,变得细心了,懂得牵挂了。等到收获的日子,班主任又教导孩子怎么把花移植到花盆里,并把它们作为母亲节的礼物送给母亲。这一轮活动下来,孩子们收获了很多珍贵的品格,一些家庭的关系也得到改善。
  “老师们都是非常有创造力的,我把硬件条件给他们,他们便围绕着孩子,设计了很多有意思的课程”吕校长说,“比如我在校园里推行中药文化,一些老师就用这个设计课程。先在课堂上提问,咳嗽了吃什么中药会有效?学生们查了,说金银花。然后来时带领学生们自己亲手种植金银花,从管理到采收,最后做成药材。在这个期间,语文老师教导孩子们有关金银花的诗歌,美术老师教孩子们怎么画金银花,数学老师让孩子们算算怎么把这些金银花卖到药店里等等,各种科目就借着金银花,串在了一起。因为金银花已经走进孩子的生活,所以这些教学内容很好地激起了孩子的求知欲望。”
课程“接地气” 贴近孩子内心
  有一天,教室里的窗玻璃和窗帘聊起了天,窗玻璃说:‘没有我,雨水就会把你打湿。’窗帘说:‘没有我遮挡阳光,教室里的孩子就看不清投影仪上的东西了’。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每个人都有每个人自己的优点。” 上面这个故事,是一名孩子在班级上讲述的寓言,故事完全是由孩子自己琢磨,自己编写的,这是下沙二小“哲学课程”中很特别地一个环节。
  “孩子们的心灵世界,应该是充满童话色彩的。所以我们先给孩子们讲述童话寓言,让孩子能易接受和明白许多的人生哲理。之后一步一步引导他们,让孩子们自己也能编写寓言故事,讲述寓言故事,把自己内心的世界释放出来,同龄的孩子们很容易引起共鸣,老师们也能更贴近孩子的内心世界。”吕建生校长说。
  而古色古香的校园氛围,4000多棵来自钱塘江各流域的树木,厚朴、杜仲、茱萸等数百种药材都成为孩子编写寓言故事的创作源泉。
  吕校长还制定了一系列的措施推进寓言教学——安排学校每个季节开展一次故事大王比赛,每年举办寓言节,美术老师教孩子们画寓言,音乐老师教孩子们唱寓言,然后社团活动中,孩子们还能亲自扮演寓言中的角色,把演寓言演出来。
  “学校的教学,最终还是围绕“课”来展现。”吕校长说,“所以我结合校训和孩子们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厚朴课程,清明课堂,含笑课业。”
  下沙二小外来子弟和农村子女较多,家长大多谋于生计,留给孩子的时间相对较少,针对这个情况,吕校长提出了学校的课程理念。厚朴课程指学校在上好国家课程的同时,要承担起孩子学习习惯、品德行为,生活态度等各方面教育,不把过多的教育压力转加给家长身上。清明课堂,指的是老师上课内容要简单明了,便于理解,贴近孩子的理解水平。含笑课业,指的是老师要控制课业总量,包括家庭作业,给孩子适合的负担,让孩子以适宜的速度成长。
  “我一直在跟学校老师说,爱学生要接近孩子的心灵,爱学生要爱到学生的骨头缝里面去,老师的教学要围着孩子转,孩子的成长是老师最大的快乐。”吕校长笑着说。
  这几天,吕校长又开始埋头挖掘“钱塘江”流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从跨湖桥到河姆渡历史,再到江南文化,吕校长打算逐步把钱塘江流域52个县各个品种的花草树木都种一些到学校里,把钱塘江流域诸多历史名人读书和成长的故事,编程课程资料讲给孩子听,把流域内各种有利于孩子成长的游戏活动搬到学校里,把学校打造成钱塘江流域的“书香小筑”,让孩子在这里快乐幸福成长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备12045350号-1 | 文网文[2008]228号 | 京公网安备110108902063号
版权所有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