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阳光温暖的午后,尚可背对着阳光,第一次认真的回忆着34年前的自己。1978年,他高中毕业,正赶上中国恢复高考。当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浙江师范大学数学系。“当时我选择了理科,实际上我的文科可能更好。”尚可说。如今看来,这话不错。
推开古朴的杭高青铜校门,是一条长长的甬道,这条甬道走过了鲁迅、李叔同等名家大师,走过了俞秀松、施存统等先驱志士和姜立夫、徐匡迪等科技精英。”这段富有浪漫情怀的话出自尚可。
2010年7月至今,尚可任杭高校长、书记。说起杭高,尚校长最先说到的是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老”,一个是“大”。尚校长解释说,“老”是学校办学的底气,“大”则是学校办学的胸襟。
杭高历史悠久,文化厚重,名家辈出,至今已出了51位院士。红墙瓦房、贡院御碑、叔同长亭;甬道苍翠、庭院和风、连廊时光,无不透出岁月光阴的温存。“正因如此,杭高学子的血统是十分‘高贵’,他们时刻浸润在名家先辈的非凡经历中。”
杭高的“大”,不仅仅指20世纪二、三十年代拥有中学科、师范科、商科的综合性中学之大,更是指大气开放的办学胸襟和兼容并包的办学气度。尚可说,百年来,杭高一直坚守教育的理想和信仰,坚守着“养正树人”的教育理念,创造适合学生成长的教育。“学校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让每个学生的个性有发展之处。”学校的氛围是浪漫的、大气的,学生也会因此拥有包容万千的胸怀。
除了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贡院校区,具有现代化气息的杭高钱江校区去年9月份已经正式投入使用,这被尚校长称之为“高大上”的新校区占地140多亩,硬件设施设备一流,正与贡院校区遥相呼应。尚校长还透露了一个消息,2018年杭高大江东分校区将启用招生,校址在河庄街道闸北村,建设规模为36个班级,1800名学生,校园占地面积205亩左右,建筑面积为11.5万平方米。
新高考改革之后,对于科目的选择学生有了自主性,从最初的文理科选择上升到了学考选考科目的选择。“新高考方案的实施让学生的自主选择体现得更明显了,同时也让学生的差异化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新高考改革之后,学校的分层分类走班势在必行。杭高从高一到高三保持行政班不变,以利于学生立德树人和习惯养成。必修课程和选考课程及校本课程三类课程并存,学生真真切切地形成了个性化的课程表。尚校长说,分层分类走班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非常不容易。一个是课程的安排非常难,还有就是对教师的自身要求特别高。有的老师教学考班,有的老师教选考班,有的老师则同时教学考班和选考班。这样一来在不同层次学生的教学上和对班级的管理上都给老师们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课堂教学的改革是一定的。
还有一点就是,除了语、数、外三门课以外,学生需要明确自己的专业目标,这就意味着,学生从高一起就要思考自己的职业发展方向,老师也要不断丰富这方面的专业素养。“杭高从2011年就开始尝试学生的生涯规划课程,从2012年起在高一年级推出职业生涯发展课,对学生学习、专业和生涯等方面进行指导。”尚可说。
每年学校会给学生做测试,了解各自的特点、优势和缺点等,联合大学给学生做讲座,介绍大学里专业发展的情况,让学生对职业发展有一个初步了解。不仅如此,学校还不定期邀请杭高在各行各业发展校友做分享。把他们的从业经历写成文章,分享给在校学生。“老师需要仔细研究和分析每一个学生,像医生为病人开处方一样对学生进行指导。”
说起第一次选考结束后出现的情况,尚可表示,新高考改革下的考生在后续的选考千万不要太关注博弈。学生一定要从自身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科目,因为合适的才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