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啥重要:通常一中和二中全会主要集中在人事机构变动上。三中全会是看新一届中央的“真功夫”的关键点,重大政策一般在此时出台。
会议议程:中共中央政治局向中央委员会报告工作,研究全面深化改革重大问题。
会议时间:2013年11月9日至12日
教育看点:出台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案。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详情]
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立德树人,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详情]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作出重大部署...[详情]
在此次公布的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内容中,最受家长、学校关注的无疑是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决定》规定...[详情]
《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逐步推行普通高校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综合评价多元录取机制。探索全国统考减少科目、不分文理科、外语等科目社会化考试一年多考。试行普通高校、高职院校、成人高校之间学分转换,拓宽终身学习通道...[详情]
《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统筹城乡义务教育资源均衡配置,实行公办学校标准化建设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不设重点学校重点班,破解择校难题,标本兼治减轻学生课业负担...[详情]
《决定》指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详情]
第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关于教育改革的相关议题,其中和咱们小升初家长相关的有几项,有关于学校,关于中考的,关于高考的,家妍将这些改革政策整理如下,希望咱们小升初的家长可以了解...[详情]
储朝晖表示,缓冲期虽然必要,但也不能太长。他预计,教育部即将公布的文件更有可能在2014年公布,即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就可以执行文理不分科的教学方式,2017年的高考执行文理不分科...[详细]
在此次公布的关于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内容中,最受家长、学校关注的无疑是考试招生制度的改革。《决定》规定,“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详细]
《决定》发布后,教育部前新闻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连用了17个“亮”字称赞《决定》“条条有深意”,“眼前为之一亮”,其中有4个“亮”字针对的是教育改革...[详细]
“《决定》围绕解决好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积极回应了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盼,也体现了党中央对加快解决教育难题的决心勇气。”北京师范大学校长董奇认为,《决定》中有不少创新提法...[详细]
教改没有推行,现在只是技术性改革,如果有教改,它的教改就是加强行政化改革,加强教育部的权威。改革不是加强行政化,而是削弱行政化。出路在于,一边改革一边开放,教育部门要放权...[详细]
《决定》在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方面提出“探索全国统考不分文理科”。其实近年来,不分文理科在各地都有所试点,实施中不少地方遭遇抵制。其主要矛盾集中在取消分科后反而加重了学生的课业负担...[详细]
“高考制度还是要坚持。因为完全取消高考,会让当官的和有钱的占便宜,穷人占不到便宜,所以不能取消,但要改革。要改革现在的考试方式,使学生能健康全面地发展。”
——教育部部长 袁贵仁
“教育改革不是加强行政化,而是削弱行政化。如果大学不能自治,高考改革就没有出路,高考改革必须打破全国统一的固化模式。教育要一边改革一边开放。现在既然没有提出进一步开放教育改革,那么前途未卜,我不看好,不开放就是没有改革。”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张鸣
“十年教改,一地鸡毛。但愿有关部门在总结时,不要再祭出10年前的‘成功论调’,以推进了诸多貌似‘改革’的改革,以及颁布了纲领性的教改《纲要》文件,作为教改的功绩。教改是否有突破,要看教育局面有否好转。如果有关部门如果还宣称教改成功,那只是一厢情愿,这不但会让公众失去对教改的信心,也会加剧优秀人才的流失,出现严重的教育危机。”
——21世纪教研院副院长 熊丙奇
“中国教育需要一场真正的变革。医生不能给自己开刀,必须请别的医生开刀。我们教育改革也必须这样,也必须动大手术。”
——原武汉大学校长 刘道玉
“三个面向,艳阳高照;应试教育,阴云密布;教改之路,崎岖难行,而且路上行人稀少。中国教育改革严重迟后,丢掉了教学改革最好的时机。而且把过去的一些东西更强化了,像升学的问题,就更加强化了。中国教育改革至少滞后了十年。”
——原国务院科教组成员 敢峰
刘道玉:中国著名教育家,原武汉大学校长,上世纪80年代的教改风云人物。他倡导自由民主的校园文化,从教学内容到管理体制率先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拉开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序幕。由于受到保守势力的阻挠,1988年刘道玉被宣布免去武汉大学校长职务。
社会评价:中国高校至今在“钱学森之问”上没有举措,这是刘道玉的无奈。息兵罢战,不是他的性格。他是个战士,为达目的,一往无前是他的个性。他最终选择了——呐喊。
朱清时:中国科学院院士,原中国科技大学校长,自2009年9月10日起,就任南方科技大学创校校长。南方科技大学在“去行政化、教授治校”理念下的办学实验,使校长朱清时先生成为一个辗转在中国高教改革风口浪尖的焦点人物。
社会评价:朱清时以科学家的实验精神探索中国高教改革的出口,这位老者应该获得应有的尊重。
李庆明:中央教科所高级访问学者,曾任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南山(深圳)附属学校校长,他倡导并实施“都市田园教育”,其文化立校、草根管理、新公民教育、活力课堂、文化阅读、精英启蒙、田野式教研等大胆改革创新反响强烈。
社会评价:李庆明虽然离开了他钟爱的央校,但是他继续以自己的方式大力倡导公民教育,这种真心培植教育的精神可歌可赞。
编后语:中国的教育虽然取得了一些成就,但它长期所包纳的垢弊一直在阻挡着人民享有更好更公平的教育。欲破次困境,必须革之。但在目前的中国,激进式改革不大可能,渐进式改革,虽步子小,也总算是进步了,多少让人看到了一些希望。我们想往更为彻底、更为实惠的教育变革,想往更好更公平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