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复高考40周年:盘点77、78级高考生中的那些名人--中国教育在线

1977年8月,邓小平拍板决定当年恢复高考。李克强立刻着手准备课本,加紧自学的劲头,如饥似渴地“备战”。在劳动之余,他积极备考,起早贪黑,为的是那个年代一个似乎遥远的梦——上大学。这年12月,那场在冬日里举行的考试,成为了一个时代的转折点。

现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李源潮毕业于复旦大学数学系,复旦82届数学系毕业生被网友称之为“史上最牛班级”。

李源潮回忆说:我接到入学通知书时的心情,和现在中学刚刚毕业的同学不太一样,既有一种激动的心情,感觉自己十年梦圆,人生翻开了新的一页,同时又有很冷静的思考,毕竟我们耽误了10年。

1977年恢复高考时,他正担任中学老师。担心自己与学生同场考试的尴尬,他放弃了当年冬天的考试,1978年直接考上了武汉大学的研究生。

1981年毕业于武汉大学,他长期从事文学、美学、历史学等多学科和跨学科研究,央视《百家讲坛》“开坛论道”的学者,其主讲的“汉代人物风云”、“易中天品三国”系列首播即获热评。

1982年大学毕业后回惠州老家,被分配到惠州科委当机关干部。李东生却不满足,自己联系了一家合资企业“TTK家庭电器有限公司”,也是以后发展起来的TCL集团的第一家企业。凭着踏实、执著的工作态度,李东生得到了领导和同事的肯定,逐步做到了车间副主任、主任,28岁时被任命为TCL通讯设备公司总经理,实现了人生的第一次飞跃。

1978年、1979年,俞敏洪两度高考失利,其英语才考了55分。

但怀抱着“不断面对失败的人,成功的机会比普通人多得多”的信念,终于在1980年又一次参考,考取北京大学。努力抓住每次得之不易的机会,在他第一次被美国签证官拒签25年后,“新东方”在美国上市。

张艺谋也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考生。在此之前,他下乡插队,做农民,后又当了七年的搬运工。1978年北京电影学院进行全国恢复高考后的首次招生,张艺谋经过一番曲折被破格收入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

在回忆高考时张艺谋曾说:“没高考,没现在。”其实,当初想上大学的目的很简单,就是为了谋出路,再实际点儿说就是得到免费教育,包分配。只要是大学生出身,地位就不一样。

顾长卫,1957年生,出生于陕西西安。著名电影导演。他回忆高考说“那就像一道光。”

卫后来在说高考对自己的影响时曾说:“事实证明,我们比父辈们要幸运很多,社会的变革为人们实现自身价值提供了无限的可能。”

1978年参加高考考入中央戏剧学院,1982年毕业。曾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国务院新闻办《中国网》专栏作家、专家。曾写文章《高考故事——1978》详细的叙述了自己恢复高考后考大学的经历。

1977年恢复高考的时候,中央戏剧学院招生的条件之一是年龄在18-31岁之间,而当年,肖复兴正好31岁。这或许就是他与中央戏剧学院的缘分。

刘震云,是当代著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1978年复员,在家乡当中学教师,同年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是当年高考河南省文科状元。 “2011第六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刘震云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6位。2015年,刘震云曾获得茅盾文学奖的《一句顶一万句》中的部分内容入选云南省高考语文试题。

1976年前后,时局急促变化,陈嘉映一再告诫自己“要在天下滔滔之中坐定书桌”,一边做些翻译,一边读书。1977年恢复高考,让陈嘉映得到了在北大学习德语的机会,机缘巧合成为海德格尔的弟子熊伟教授的爱徒,从此走上研究西方哲学的道路。

1983年赴美留学,1990年以《论名称》一文获博士学位,1993年回国,重返北大任教,后调往华东师大哲学系。现任外国哲学学科专业负责人,特聘教授。

策划设计:陈小红制作:冯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