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式教育与美式教育一直是教育领域关注的话题之一,教育体制各有优缺点。中国的教育可以让孩子很勤奋,不怕重复性的训练,让他们拥有耐力和毅力以及扎实的学习基础。美国的教育则更强调批判性思维和创造力。而在美国成长的孩子确实会有不菲的经历。
中国教育在线近期就中美教育差异问题采访了已移居美国多年的黄先生,他非常自信的向我们介绍了他的孩子黄野,并透露出黄野即将于今年7月份在国内举办演奏会,届时将有上千名观众到场,他非常为黄野自豪。
黄野,生于深圳,5岁开始学习钢琴,9岁时学习单簧管演奏,先后求学于深圳交响乐团,伯克利音乐学院,朱丽亚音乐学院,2013年夏季被著名爵士大师Eddie Danles 收为学生, 演奏跨越古典、爵士、流行风格。
名师评价:我一生有1千多学生,你是唯一最有天赋的我从未有过。
黄野很有天赋和能量,将会是下一代最有影响力的爵士音乐家。
来自纽约的青年爵士四重奏-黄野和他的伙伴们
。音乐天子黄野即将于7月3日在深圳举办演奏会。
演出日期:2015年7月3日(星期五)
演出地点:南山文体中心聚橙剧院大剧院
演出时间:20:00-22:00
演出规模:1100人以上
演出包场:侨外集团 侨·CLUB贵宾客户专场演奏会
2012年7月在深圳保利剧院首次与澳大利亚以及香港的职业音乐家合作四重奏演出"深港爵士之夜"
2015年1月10,黄野在朱丽亚音乐学院成功演出了他自己的作品七个乐章的《YeHuang'sSuite》
2011-2013参加过纽约NYJA爵士大乐队,合作过很多著名音乐家,参演过StPeter's2012爵士音乐节。
思维灵活,能够及时摆脱自己的偏见,用他人的正确观点看问题:国内的教学观念比较刻板,运用的是填鸭式的教育,标准答案,而在美国教育中更注重的是团队教育,或者说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种答案,只要你说出你的理由。思想灵活,能够形成许多概念,善于掌握新的较深的概念: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习到的知识总是有限,而掌握了学习的方法,知识便如打开闸门后的水,奔腾不绝。学习到的知识总是有限,而掌握了学习的方法。
尊重,是美国儿童教育中的重要方式和特殊营养。比如,美国人讲究对孩子说话的口气和方法,不但大人要认真倾听孩子的话,而且有时还要蹲下来同孩子对话,使孩子感到你在尊重他,并可避免他有"低一等"的感觉。孩子吃饭时不能硬逼;孩子做错了事不得横加训斥;要孩子换衣服也不可用命令的口吻,否则,都会给孩子的心理上留下自卑的阴影。家长带孩子外出做客,主人若拿出食物给孩子,美国人则最忌讳提早代替孩子回答"不吃"、"不要"之类的话。
美国人很爱孩子,但不会总是抱着、盯着孩子。六七个月的孩子就自己抱着瓶子喝水、喝奶,大一点就自己学用刀吃饭。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决不喂,总是让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戏也是自己一个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块做,很少缠着父母。父母外出旅游,把很小的孩子就交给祖父母或花钱寄放别人家,请人带几天。家里办晚会或去参加别人的宴会,也看不到家长总牵着自己的孩子。
教育不是只在学校,还在家里,在周围环境,在社会氛围。而现在,常见到家长、学校、周围环境在推卸责任——家长说:"我把孩子送到学校,教育好他就是学校的责任";学校说:"他逃学都是因为周围的网吧,歌房太多了";网吧老板说:"我只是开一家店挣点钱养家糊口,是他自己逃学来玩的"……中国最缺的,是责任教育。学会对自己的言行负责,对社会、民族负责,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必要的社会责任感,亟待实现。
美国不太重视"基础知识"的学习,极其看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因而才会有美国白领不会算10减6等于几貌似"可笑"的事情发生,他们觉得要趁孩子年龄小时抓紧培养创造性思维,而中国教育特别重视所谓的"双基",重在练"基本功",不重视对学生创造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美国的学生低分高能,中国的学生高分低能。因而世界500强企业,一般不愿意接收中国学生,在他们看来,中国教育是培养知识的奴仆,而不是在"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