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对我们的生活和学习有多重要,其实很难说清楚。一方面我们不断强调不要迷信数据,一方面自己的思想和行动又不由自主的被数据影响。数据不是万能的,没有数据却是无从下手的。

1、招生人数

  这条信息一般在招生院校公布的专业目录里面有说明。我们通常认为招生人数和录取几率成正比。一些特别热门的专业,如果不知道具体招生人数,很可能从报名的那一刻起已经注定失败。为了保险起见,同学们不能仅看今年的数据,最好能查看往年的数据。(该类数据自2015年后由教育部直接下发到各高校)

  · 2015年各高校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人数 · 2014年各高校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人数

  · 2013年各高校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人数 · 2012年各高校硕士研究生计划招生人数

2、报考人数

  这是一个比较关键的信息,从中可以看出你的竞争对手到底有多少。虽然这一数据只能看到前几年的,但是足够我们大致判断出当年的报考情况。每年招考波动不会有太大的变化,所以从以往的人数中也可以管窥一二。有的高校特别是名校热门专业报考人数非常多,像这样的专业,如果没有足够强大的实力建议大家不要报考。

  据教育部数据统计,2018年考研报考人数达到238万,较2017年201万,增长18.4%。

  · 查看历年各省市考研报名人数

3、录取人数

  通过这个我们能得知这个专业去年到底录取多少人,再结合去年专业目录公布的招生名额,可以判断出该专业去年的招生录取情况。有一点要注意,有些高校个别专业实际录取人数多于招生人数,这是因为该专业当年生源质量很好,所以学校适当扩招。还有就是最终录取人数大于报考人数,是因为该专业报考人数不足,有调剂生进来。这一小小的变化可能就是某些同学的救命稻草。

 · 历年考研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统计 

 

4、报录比

  录取人数除以报考人数就是该专业报录比。这一数据直接反映出某专业的火爆程度。有很多名校的热门专业报录比达到10:1,甚至20:1。这反映的是名校热门专业的真实考情。竞争如此激烈,同志还需努力。

  · 近三年各类院校报录比

5、推免人数

  很多同学认为推免人数和考研没有多大关系,这其实是一种误解。很多名校热门专业每年的推免名额很多,有的甚至占了当年招生人数的一半甚至更多。于是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就很少,考研竞争更加剧烈。如2014年人大金融学硕推免就占录取人数的53.96%,所以各位同学在报考之前,必须通过院系官网搞清楚自己报考专业的推免人数。如若留给统考生的名额太少,在正式报名结束之前,同学们还可以修改报名信息。

  · 2018推荐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申请攻略  · 推荐免试攻读研究生政策解读

  · 推荐免试高校考研院校名单 

6、复试分数线

  复试分数线是对大家最重要的数据,也是报考自我水平评估的重要指标。除了自主划线的34所高校之外,大部分高校大部分专业的分数线一般都是国家线。还有部分专业的实际分数线远比国家线高得多,上一年录取最低分数线也比国家线高不少。对于这样的专业,同学们心里必须清楚真正的分数线。

历年考研国家线:2018年 2017年 2016年 2015年 2014年 2013年 2012年 2011年 2010年 2009年 2008年 2007年 2006年 2005年 2004年 2003年  

· 34所自主划线高校历年考研复试分数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