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党委书记段秦崃中国教育在线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

河北经济发展报告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蓝皮书发布,这部蓝皮书是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首部“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由河北工业大学京津冀发展研究中心,联合河北大学、河北经贸大学和河北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学者编写而成。报告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我国重大国家战略,从人口和城市规模来讲,河北的城镇化进程和质量从某种角度来讲,制约着京津冀一体化。目前河北省城镇化率只有48%,不及国家平均数53.7%,与北京和天津的86.3%、83%存在较大差距,直接体现为河北省缺少300万以上人口的大城市,无法与京津两地形成合理“金字塔”状的城市等级格局。

进城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及其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是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而衍生的两个重要社会问题。

“农村职业教育+城镇学校学历教育+社会就业培训”的新型培育路径,以及农民工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的“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保障。

农民工随迁子女数量在2020年将占到全省适龄儿童总数的14.06%,远高于2012年4.3%,河北城镇中小学承载能力将面临严峻考验。

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约1400平方千米,2020年约1800平方千米。2014-2020年河北省城镇化政府累计资金缺口约为1.1万亿元。

河北城镇化率仅48%,不及国家53.7%,与北京和天津的86.3%、83%存在差距,无法与京津形成合理“金字塔”状城市等级格局。

11个地级市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唐山、石家庄、邯郸、秦皇岛4市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7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1.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   新型城镇化是河北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及下一轮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然而,城镇化对河北省推进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经济发展却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有限。
  蓝皮书指出,2014年河北省经济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过程中保持良好势头,经济增长速度稳健回归、经济增长动力结构改善、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物价上涨得到有效控制、居民收入有所提高。展望2014年,新型城镇化将是下一轮河北省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然而,城镇化对河北省推进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经济发展却对城镇化的拉动作用有限。
  报告建立了VAR模型,经过实证检验表明,河北省现阶段城镇化水平对推进经济发展有积极作用,而经济发展对城镇化发展所起的作用十分有限。城镇化对经济发展有促进作用,是因为城镇化能有效地改善产业结构、社会结构、就业结构、消费结构、空间结构等社会经济问题。在国内外需求低迷的大背景下,对于河北省来说,以往以高资源消耗为特征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将无法继续,城镇化是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
  至于经济发展对城镇化发展的拉动作用有限,主要有四方面原因:一是现阶段河北省城镇化率与经济发展不协调,近年来,河北省城镇化速度虽然增长较快,但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也滞后于河北省工业化水平,与产业支撑、就业、人口的吸纳能力不相适应;二是河北省城市规模偏小,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不强。截止2012年末,在河北省11个设区市中,市区人口在100万以上的仅有4个,总体城市规模偏小,难以形成有竞争力的城市群带动周边县域经济的发展;三是河北省粗放型的城市发展方式,资源被过度消耗,综合承载力不强;四是尽管河北省城镇化进程加快,城镇化规模快速扩张,但农民工的就业、社保、子女教育、居住条件、医疗卫生等基本权益没有得到很好的保障。对于河北省现阶段的城镇化进程来说,仅靠经济投资推动已远远不够,必须有一系列的制度动力作保障。
  (参见《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模式》p1-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2.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   河北全省城镇化水平偏低,11个地级市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极不平衡。
  蓝皮书指出,从总体水平来看,河北省城镇化水平偏低。河北省的城镇化水平一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两者之间的差距经历了一个由缩小到扩大的阶段,在2000年时两者差距达到了一个最高峰,河北省的城镇化水平比全国总体低16.62个百分点。2000年之后,河北省的城镇化建设处于蓬勃发展时期,城镇化速度高速增长,两者的差距逐渐缩小,到2009年底,河北省城镇化水平与全国的差距达到最小,为2.86个百分点,但是随后差距又进一步加大。2014年全国城镇化率为53.73%,河北省为48%。同时,河北省也地处沿海,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较,河北省城镇化率也相对落后,仅比广西略微高一些。
  在11个地级市中,唐山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最高,石家庄位居第二,邯郸位居第三,其他依次为秦皇岛、廊坊、保定、邢台、沧州、张家口、承德、衡水。区域城镇化发展仍不平衡。11个地级市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差距较大,唐山、石家庄、邯郸、秦皇岛4市城镇化综合发展水平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7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从城镇化的速度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协调程度来看,全省11个地级市城镇化发展综合指数最高的是唐山,紧接着由高到低依次为秦皇岛、石家庄、廊坊、邯郸、沧州、保定、承德、邢台、张家口、衡水。与全省平均水平比较,唐山、秦皇岛、石家庄、廊坊4市继续高于全省,其他7市低于全省。
  河北省各设区市在人口城镇化与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对比上呈现出四种类型。高—高型:唐山、石家庄、秦皇岛,城镇化的速度与质量均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高—低型,廊坊、张家口,城镇化的速度高于河北省平均水平但质量低于河北省平均水平;低—高型:邯郸,城镇化速度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但质量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低—低型:邢台、沧州、保定、承德、衡水,城镇化的速度与质量均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参见《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模式》p20-2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3.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   河北省11个地级市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在经济发展、城市功能、社会稳定3个维度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特征。
  (1)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唐山、石家庄、邯郸、保定4市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余7市低于全省平均水平。新型城镇化带来的更多不是对投资的拉动,而是对消费的拉动。在经济规模方面,河北省很多城市的增长是依靠投资拉动的,而这种增长,效率是非常低的,缺乏内生增长能力。在经济效率方面,河北省内发展很不平衡,人均GDP最高的唐山是最低的邢台的三倍多。在GDP增长率方面,近三年各设区市的GDP增长率保持在8%以上。这说明我省近年来经济发展富有活力,增长空间较大。在产业结构方面,河北省的第三产业比重较低,即便是三产比重排名第一的秦皇岛也仅有47.72%,还不及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而且,唐山、邯郸、邢台、保定、承德、衡水6个城市的三产比重仅为30%左右,说明河北省整体三产比重不高,产业结构还不合理。
  (2)从城市功能来看,河北省城镇聚集能力增强,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但具体到各市发展水平也有所差异。在城区水平方面,石家庄、唐山、邯郸分列城区水平前3位,而张家口和承德则位于后两位。唐山、石家庄、廊坊、秦皇岛、张家口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地区则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在城市设施方面,秦皇岛综合得分第一,石家庄第二,唐山第三,但是从具体数据来看万人拥有公共汽车、人均城市道路面积这两项指标唐山均排名靠后。经济实力较弱的衡水位居第四,表明衡水在承载聚集力方面实力显著增强,也为产业发展拓展了空间。张家口、邯郸、廊坊、邢台、保定、承德、沧州分列其后。
  (3)从社会稳定来看,在社会保障方面,石家庄、唐山、邯郸位居前三位。在城镇登记失业率方面,较低的地区有廊坊、承德、衡水、秦皇岛,且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其他地区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这其中廊坊的城镇失业率明显低于其他设区市。在生态环境方面,只有秦皇岛生态环境方面较为良好,森林资源和水资源比较丰富。但是从具体得分来看即使排在第二位的唐山较秦皇岛相差较大。与其他省份大气环境来看,河北面临的形势异常严峻。环保部2014年8月23日发布7月份全国74个城市的空气质量状况,按照城市环境空气综合质量指数评价,空气质量相对较差的前10个空气质量最差的城市当中,河北占了6个。在城乡统筹方面,城镇居民的人均收入和人均消费支出分别是农村居民的2.57倍,2.46倍。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与城镇居民差距较大。在各地级市中,唐山、廊坊、石家庄、邯郸、秦皇岛5地区的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于全省水平,其余7地区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参见《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模式》p24-3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4.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   在人均GDP、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城镇化率、人均城市道路面积、人均绿地面积、失业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类发展指数8个指标方面,河北省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较,仍然存在较大差距。
表 河北省与发达国家比较
序号 比较内容 发达国家标准 河北实际情况 河北追赶大致所需时间
1 人均GDP 12644美元 (2010,世界银行) 5795.5美元 (2012) 约为6年 (河北2006—2012年平均增速14%)
2 第三产业产值占GDP比重 70% 35.32% (2012) 至少33年 (河北2012年增速2.05%)
3 城镇化率 85% 48% (2014) 约为19年 (河北2006—2014年平均增速3.07%)
4 人均城市道路面积 25平方米 17.84平方米 (2011)) 至少12年 (河北2011年增速2.8%)
5 人均绿地面积 25平方米 14.26平方米 (2011) 至少56年 (年均增速1%)
6 失业率 5%以内(合理的失业率) 3.68%(城镇登记失业率) (2014) 统计口径不一致
7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 35000美元 (美国) 3645.9美元 (2014) 约为20年 (年均增速12%)
8 人类发展指数 0.95以上 (挪威、澳大利亚列第1、第2位) 0.737,全国第9位 (2010) 20年以上

  造成这种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有五个方面:
  (1)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从河北省整体来看,欧美发达国家第三产业平均占GDP70%左右,河北省仅为32.7%,相差甚远。即使河北省第三产业占比最高的秦皇岛也只有47.72%,由此可见河北省第三产业比重明显偏低,吸纳劳动不足。
  (2)居民收入水平增长相对于人均GDP较慢。人均GDP和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按现有增长速度,二者达到发达国家标准大致所需的时间分别为至少7年和至少20年。可以看出,虽然人均GDP水平的发展速度较快,距离发达国家标准差距较小,但反映居民收入水平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却发展较慢,说明在保持地区经济快速、稳定增长的同时,居民收入的提高却并未同步。
  (3)城镇化水平偏低。河北省城镇化总体水平不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及沿海省份,与发达国家85%的水平相比差距十分明显。这与河北省先天不足和区域特征不无关系。此外,河北省与京津相邻,较两者相比吸附力较弱,所以聚集效应不明显。
  (4)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较低,在城镇化率、人均道路面积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分别大约20年、12年,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说明在社会结构的优化以及关系到居民生活质量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上做得还不够。
  (5)生态环境形势不容乐观。在人均绿地面积方面,与发达国家差距约56年,说明河北省在环境保护的力度方面差距较大,要强化环境保护与经济增长并重的观念。
  (参见《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模式》p39-4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5.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   应从五大方面稳步推进河北省新型城镇化进程和不断提高新型城镇化质量:
  (1)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走集约型城镇化发展模式
  一是加快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推进城市与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城镇发展动力的转换。二是创新发展理念,树立“智慧城市”理念,推进管理制度和管理方式的变革。三是培养和引进创新人才。
  (2)构建合理的城镇群体系,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
  河北省要形成省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新兴中等城市、特色县城和重点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空间格局。石家庄、唐山在扩大城市规模的同时,重点提升城市的能级,不断改善城市环境和配套服务,降低商务成本,使之发挥成长极和动力源的作用。重点发展邯郸、保定等其它9个设区市,将这些城市建成人口规模在100万—200万人口的中等城市,作为今后河北省城镇化发展的重点。迁安、任丘、定州等一批基础条件好、发展潜力大的县级市要扩容升级为新型中等城市,发挥其在转移农村人口主渠道的作用,完善小城市功能。有重点地发展一批特色县城和重点镇,改善基础实施,优化城镇布局,使之成为连接城乡的纽带和大中城市的发展腹地。
  重点培育和发展城镇群体系,即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和沿海城市带,统筹区域发展资源,增强大中小城市的密切联系。在全省空间布局上:第一,环首都城市群,以线为主、点面结合,以保定、廊坊、承德张家口为主题发挥临近首都的优势,增强承接北京产业转移和区域发展协调能力。第二,冀中南城市群以点为主、线面配合,继续强化石家庄的龙头地位,以衡水、邢台、邯郸为主体,抓住冀中南地区作为国家主体功能区重点开发区域的机遇,充分发挥交通和资源优势,合理确定城市职能分工,打造一批各具特色的产业园区。第三,沿海城市带,以面为主、点线结合,以秦皇岛、唐山、沧州市为主体,充分发挥秦皇岛港、黄骅港、唐山港重要出海口的优势,提升中心城市功能,形成港口、产业、港城互动发展的新格局。
  (3)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一是完善设施建设标准,推进基础设施扩容、升级和改造,建立适应人口和产业聚集的城市基础设施体系。二是完善城镇公共设施服务网络,科学规划建设图书馆、影剧院等文化设施,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合理配置社区服务设施。
  (4)加强城镇生态环境建设,建设宜居城镇
  要同时抓环境治理、节能减排、园林建设,加大二氧化硫、机动车尾气和烟尘、粉尘、扬尘等防治力度,在中心城市实施PM2.5环境监测。
  (5)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要把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关键举措,强化城乡能源、交通、通信、水利等基础设施的衔接互补,实现城乡共建、城乡联网、城乡共享。要把人人享受基本公共服务作为城乡统筹发展的根本保证,加快构建终身教育、就业服务、社会保障、基本医疗卫生、住房保障、社会养老服务“六大体系”,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参见《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模式》p41-4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6.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   河北省城镇化进程中存在土地供应不足的问题。在不减少农用地的前提下,通过复垦补充耕地总量,并可作为城镇建设扩张的折抵指标的未利用土地仅有1625平方千米。根据预测结果,2015年城镇建设用地需求约为1400平方千米,2020年约为1800平方千米。
  河北省土地利用结构以农用地为主,建设用地比重相对较低,未利用地面积较大。全省未利用地36589平方千米,但主要分布在山区、滨海地区、黑龙港低平原和坝上地区,土地质量差,开发难度较大,可开垦为耕地的后备资源潜力仅为1625平方千米。
  (参见《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模式》p45-6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7.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   在河北省城镇化过程中,存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民利益保障和土地利用过程中的双风险。
  蓝皮书指出,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农民利益保障风险。土地征收制度下隐含的利益空间和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导致农民的权益得不到有效保障。在土地流转过程中,由于制度与体制的缺陷以及监督的缺位,农民利益得不到有力的保障,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一是现行的征地制度不够完善,地方政府滥用征地权大面积的违规圈地,剥夺农民权益,甚至出现农民“被上楼”的现象;二是土地补偿制度与市场经济规则不相适应,补偿标准过低,农民得不到土地增值带来的收益,导致农民的财富被剥夺;三是征地补偿方式大部分是一次性货币补偿,不能解决失地农民旳长远生计问题,使农民未来的生活缺乏保障;四是征地速度超越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导致失地农民缺乏就业机会;五是征地程序不规范,监督机构不健全,执行占用耕地补偿政策时,克扣、拖欠、截留、挪用失地农民征地补偿费的情况屡有发生;六是失地农民的利益诉求没有表达和解决的途径。
  土地利用过程中的风险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用地粗放,集约化程度低。尽管城镇化用地在不断扩大,然而土地闲置浪费,利用效率不高。目前河北省市级以下园区,平均投资强度每亩不足100万无,年利税每亩不足万元;中小城市的“城中村”、农村的“空心村”现象也比较普遍;二是双重用地问题突出,一方面城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呈逐年上升趋势,河北省城镇人均建设用地面积由2003年80.01平方米/人增长为2012年的103.18平方米/人,增幅为28%;另一方面,农村用地呈人减地增的逆向发展趋势,从2000年到2012年,全省农村人口减少了近1000万人,全省宅基地面积却增加了近200多万亩;三是优质良田量少,耕地生产能力下降。河北省可供开发的耕地后备资源在减少,2010年未被利用的土地为366万公顷,占河北省总面积的70%,由于地然条件的限制可开垦为耕地的土地仅为16万公顷。尽管通过开发和整理耕地后备资源可以使全省耕地总量达到数量上的平衡,但新开发整理的耕地在质量上远远低于城镇建设所占用的优质高产良田,造成耕地生产能力下降。
  (参见《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模式》p67-6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8.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   土地风险存在,应该从妥善处理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利益与保障问题,以及释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加快城市存量建设用地开发这两个方面防范。
  蓝皮书指出,妥善处理土地流转过程中农民利益与保障问题。改革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征地制度和征地补偿制度,解决好农民进城后的“三块地”(宅基地、承包地、进城后住宅用地)问题。首先,要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序退出、有限流转制度,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机制;其次,要积极推进征地制度和征地补偿制度改革,按照被征土地的“未来用途”和市场价值来测算被征地农民应分配利益,并进行合理补偿,让农民更多分享经济发展带来的土地增值收益;再次,丰富和完善补偿方式,要充分考虑失地农民未来的生活保障问题,从就业、医疗和养老保险等方面给予补偿,并建立进城落户农民城镇住房保障机制;最后,要规范征地程序,加强对执行工作的监督,切实保护失地农民的利益。
  释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加快城市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应对城镇化过程中土地资源不足的两条途径:一是农村居民点的整理;二是提高城镇土地利用效率。合理地整理农村居民点是建设用地指标增长和增加耕地的主要来源。农民进城务工以后,大量农村集体土地被闲置,建议加快建设农村集体土地流转制度,统一城乡土地市场,通过市场机制不仅可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同时也可以提高增量土地成本,避免城市“摊大饼”式的扩张。另外,通过整理农村宅基地减少居民点占地,通过复垦补充耕地总量,并可作为城镇建设扩张的折抵指标,从而可以减少城镇建设占用优质耕地。
  (参见《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模式》p71-7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9.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   河北省城镇化存在资金严重不足的现象。据测算,2014-2020年政府累计资金缺口约为1.1万亿元,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存在巨大风险。仅靠财政资金难以独立支撑城镇化建设重任,必须发挥政府、企业、个人、外资等各方面的投资积极性,多方面拓展融资渠道,建立多元化的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投融资机制。
  蓝皮书指出,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存在巨大风险,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
  第一,融资主体单一,政府风险大。近年来,政府可以通过融资平台间接向市场借债,缓解城镇化的一部分资金压力,然而,融资平台贷款名义上是公司贷款,实质上是由控股的地方政府来负债,政府几乎承担了所有的风险,这些地方债更严重的问题在于:地方政府还债能力有限,地方债的投向多数是市政建设,交通运输等方面,其中除了土地收储,这些项目在短期很少甚至基本没有现金流。另外,地方债是有利息的,并且地方融资平台的资产收益率很低,比债务利息率低很多,如果这样下去,债务会越滚越大。
  第二,民间资本进入难,地方债规模小。尽管河北省不断鼓励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化建设领域,拓宽城镇化融资渠道,但是由于土地制度及相关政策的改革滞后,民间资本进入的门槛依然很高。另外,尽管河北省是地方债发行试点,并于2011年首发地方债,全年总计73亿元,2014年发行地方债约为129亿元,但是,河北省地方债发行规模较小,并且主要用于保障房建设。因此,河北省地方债对于城镇化的建设只能是杯水车薪,城镇化建设资金还存在较大缺口。
  第三, “土地财政”制约可持续发展。近年来,河北城镇建设资金1/2-2/3来自土地出让收入,仍然走“征地—出让—建设—以地融资”的老路。如果市场形势发生变化,土地出让收入低于预期,将面临较大还贷压力。虽然土地财政可以通过一次性的出让土地来解决城镇建设中的资金需求,但是,土地资源是有限的,以地融资具有不可持续性。
  (参见《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模式》p69-7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10.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   应该从强化城镇化建设的财税支持及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化建设领域两方面加强防范融资风险。
  蓝皮书指出,通过改善财税制度来为城镇化提供资金保障,逐步摆脱城镇建设对“土地财政”的过度依赖。首先,要按照“谁收益,谁交税”的原则开辟新的税种,同时加大现有相关税种的征收力度,从而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卖地”冲动,避免城市建设盲目扩张;其次,加大城镇化的财政支持力度,成立城镇建设基金,统筹管理和使用,确保建设资金足额落实。
  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化建设领域是解决资金不足的问题。首先,通过税收减免、财政补贴等方式,鼓励民间资本以参股、控股、独资等方式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事业;其次,疏通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化建设的渠道,鼓励民间资本以债权、参股等方式投资地方融资平台公司;再次,建立主要投向市场不能有效配置资源的非经营性项目的政府投入机制;最后,建立民间投资与政府投资的合作机制。
  (参见《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模式》p72-7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11.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   从总体趋势看,河北省的城镇化发展已从过去严重滞后于工业化水平逐步趋向于与工业化相适应或相协调,两者的偏差程度正在逐年缩小,呈现四大特征:
  (1)在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协调水平方面,全省及各城市普遍较高,并且大部分地区在十几年的时间内呈逐渐上升的趋势,体现了11个设区市近些年为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与城镇化发展所做的努力。但不同城市之间协调度水平仍存在较大差异,个别城市协调度近两年有所下降,综合来看,唐山、石家庄、邯郸和沧州协调度较高且较稳定,张家口、秦皇岛、保定和衡水四个城市的水平相对较低,需要在巩固现有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调整力度。
  (2)在产业结构与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方面,全省以及11个设区市协调发展度虽然已经处于良好协调水平,但仍然还存在很多问题,而要向更高水平的优质协调发展,困难度将会更大。各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异,张家口、秦皇岛、保定、衡水等市的协调发展度相较于省内其他城市,还处于较低水平。全省和各地区都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核心问题依然是产业结构的相对落后不能适应现代高速度的社会进步和高效率的发展要求,需要政府不断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进而加快城镇化发展。
  (3)全省产业结构层次依然较低,对城镇化的正向作用不明显。11个设区市来看,除拥有特殊旅游资源的秦皇岛以外,产业结构都呈现出“二、三、一”的形式,与发达国家或地区的“三、二、一”的形式仍存在较大差距,河北省未来发展的主要途径依然是大力发展二、三产业。然而根据上文的相关性分析,我省城镇化水平与第一产业呈负相关关系,与第二产业呈正相关关系,与第三产业相关关系不显著,说明我省第三产业发展缓慢,对吸纳农村劳动力更具有优势的第三产业和以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的重化工企业为主的第二产业存在结构性的不协调,限制了城乡劳动力的转移速度,影响了就业结构,不仅对城镇化发展造成阻碍,也影响了协调发展等级。
  (4)资源与环境矛盾的不断加剧制约了整个经济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多年以来,河北省受到资源价格较低,污染成本较小等因素的影响,产业结构发展一直不合理。工业产业中,以有色金属行业、石油加工业、化工业、造纸业和纺织业为主的高耗能、高投入产业所占比重过大,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一直比较严重,污染的环境成为经济发展的牺牲品,也制约着城镇化的发展。土地、大气和水资源的污染问题已经成为现阶段关系到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的重中之重。
  在新的经济形势与政策导向下,我省需要对依然处于滞后城镇化的现状有一个清楚的认识,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在保证工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实现对城镇化的促进和支撑作用,不断提升城镇化的质量。
  (参见《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模式》p75-9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12.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   进城农民工的教育培训及其随迁子女的义务教育是河北省新型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农村人口向城镇流动而衍生的两个重要社会问题。
  蓝皮书提出了“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综合保障体制:
  1.政策层面的制度性保障
  在各项政策和体制改革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大力改革户籍制度,进一步放宽农民工所在城镇的暂住证、就业证的办理和限制条件;第二,实施农民工子女电子学籍登记卡制度;第三,加大力度引导落后地区剩余人口进入城镇生活工作;第四,完善省内义务教育财政管理制度。第五;进一步落实随迁子女接受完义务教育之后的高考入学方案。
  2.学校资源的配置保障
  在教育资源的整合配置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统筹协调全省的学校布局,实现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第二,大力改善省内城镇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安置好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入学;第三,规范省内义务教育阶段的收费;第四,加强学校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第五,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第六,积极鼓励和支持社会力量开办民工子弟学校或民办学校,作为公立学校的重要补充,从多种教育角度出发保障农民工随迁子女的就学。
  3.家庭方面的关爱保障
  在引导农民工家庭教育良性发展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努力改善家庭居住环境;第二,注意提高家长自身素养;第三,加强与孩子的情感沟通。
  4.全社会的氛围保障
  在动员全社会力量创造积极氛围方面,建议采取以下措施:第一,加强农民工平等地位的宣传力度;第二,建立健全困难家庭儿童的捐赠和救助体系;第三,鼓励各方社会力量共同出资开办农民工子弟学校。
  (参见《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模式》p128-154,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13.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   新型城镇化过程本身是一个乡村文化转型过程,是村民自身对身份市民化、文化城镇化转变的认同,这是一个内、外因素共同作用的过程。河北省此过程中呈现三大特征:
  一是形成了以“冀文化”为母体的文化同一性,同时“京畿文化”、“腹地文化”的辐射也为目前乡村文化城镇化转型提供了基础。
  二是村民对城镇文化的认同呈现持续上升趋势,但增幅相对缓慢;对乡土文化依赖度逐步降低,但积极改变乡土文化的人数比例偏低等问题,折射出传统农业思维的巨大惯性及其对文化城镇化的阻力。
  三是一些政府部门对新型城镇化认识有偏差、乡村文化建设缺乏稳定机制、对县城文化的辐射作用不够重视、对国内外经验缺乏借鉴等是目前文化城镇化转型的主要不足;从内在自觉分析,受生产方式、收入结构、家庭恩格尔系数等因素制约,村民文化素养偏低、城乡文化二元化特征依然突出则是主要阻力。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所以政府的引导只有唤起村民内心的自觉才会真正发挥效力。
  (参见《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模式》p155-18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14.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   加速河北省乡村文化城镇化转型的五大建议:
  (1)重视村民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在城镇化中的决定作用
  各级政府应从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到村民文化自觉、文化认同在城镇化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它既是城镇化的目的,也是城镇化的重要路径。应加大力度、采取各种措施,切实提高村民的文化素养,使其从思想源头认同、向往城镇化。
  (2)制度、政策应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中国城镇化的“后发外生型”特征,又决定了以各级政府为核心的外部引导、支撑力量的不可或缺,特别是制度、政策层面,具有相对稳定性的保证、促进。文化转型是村民由内而外的心理过程,所以外在保障、引导需要一定的稳定性,才能见到成效。
  (3)重视冀文化基石作用,促进城乡文化一体化
  河北省构建城乡文化一体化的基质应是其历史文脉的浓缩——“冀文化”。冀文化作为河北省域文化,它有着数千年的形成、发展历史,20世纪中期之前,一直涵盖京津冀三地,在城乡一元化的古代,它是整个京津冀地区文化的母体,这一文化特质,就成为今天京津一体化、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文化认同。
  (4)发挥县城在地域文化中心的辐射作用
  县作为我国一级行政区划,肇始于秦汉,许多县城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中国古代城市的等级体系,加剧了乡村与大中城市的分离,这就使得县城作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对乡村社会文化具有巨大的亲和力、凝聚力、辐射力。目前城乡一体化,必须重视县城对乡村腹地文化的吸引力。
  (5)积极借鉴国内外城镇化经验
  目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解决“双二元结构”, 为减少推进过程中失误,需要积极总结前车之鉴:一方面是国内经验,另一方面就说国外经验。在土地、就业、户籍、社会保障、教育等公共服务领域推进“均等化”,真正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村民市民化转变。
  (参见《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模式》p181-182,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15.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   新型城镇化的推进需要经济增长和环境优化的合理平衡,河北省综合承载力渐趋脆弱。
  蓝皮书指出,在土地承载力方面,在土地短缺、土地集约度低的同时,河北省的土地生态恶化也降低了土地承载力。河北省现有沙化土地3188万亩,占总面积的11.3%,土地沙化已经成为影响河北省沙区群众生产生活、阻碍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别是坝上高原和冀北山地土地沙化比较严重,是形成京、津、冀沙尘天气的主要沙尘源地之一,防沙治沙任务十分艰巨。
  在水资源承载力方面,2005和2006年水资源承载力较强。2007年后特别是在2010年和2011年短缺严重,2012年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有所下降,到2015年,在强化节水和南水北调、引黄等各项开源工程实施后,水资源缺口仍为27亿立方米,仍需超采地下水解决,所以从长期来看水资源承载力呈弱化,水资源危机依然困扰着河北省发展。
  在环境承载力方面,一是大气环境堪忧。河北省三类大气污染物排放总量达400多万吨,在全国排第一位,留给经济增长的环境容量的已十分狭窄。二是水质环境并不乐观,虽然2005-2012年河北省I-III类水质断面比例总体上升,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区域下降,但是2012年劣V类水质断面比例高于2011,水质隐患并未根除。三是固体废弃物污染非常严重,一般工业固体废物在全国31个省份中排第一位,综合利用率排倒数第一位。如果以钢铁和化工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不能迅速转型,河北省所面临的水质恶化危机会严重制约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步伐。
  在交通设施承载力方面,河北省环绕京津,同时又沿海,交通设施承载力较强,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支撑力大。河北基础设施的供求处于相对平衡状态,承载力较强,但客货运能力结构与客货运需求结构存在错位。随着河北省产业转型,经济增长对货运的需求会逐步下降,同时随着消费的激发,旅游业将会迅速增长,客运需求将会上升。从供给角度来看,由于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率的压力,未来基础设施投资增速将会大幅下降。
  在市政设施承载力方面, 2006-2012年,市政设施承载力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市政设施已难以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河北省供热能力高于全国水平,但低于气候与河北相似、年人均GDP水平逊于河北省的山西省,社会承载力较差;河北省人均GDP与全国相当,但城市公共交通承载力未达全国平均水平;另外,河北省城市公共交通设施不完备,不如全国平均水平,承载力不足;河北省天然气供应能力还未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在社会承载力方面,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河北省教育和医疗水平普遍偏低,随着未来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村教育和医疗需求开始向城市教育和医疗资源转移,这会进一步加大城市社会各项事业的压力,导致城乡冲突和城市教育医疗服务的持续短缺,社会承载力面临巨大的压力。
  (参见《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模式》p183-2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16.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   造成河北省综合承载力不强的四大原因:
  除交通设施承载力、土地承载力略具优势外,土地和水资源、环境容量、能源、市政设施和社会等承载力均面临严峻挑战。这一局面由多种原因造成,如“三高”行业比例过大导致污染严重和能耗过高,压缩了环境容量、水资源、能源供给能力;如由于环绕京津,造成承载力 “虹吸作用”,河北省常常对京津弱体输血,在用电高峰,河北省经常牺牲自身的需求,向北京输电。在河北省极度缺水条件下,近些年多次利用南水北调中线京石段应急供水工程从岗南、黄壁庄、王快、安格庄4座水库向北京调水,牺牲沿途用水需求常年利用引滦入津工程向天津输水;如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城市市政设施建设经费、教育和医疗经费不足导致市政设施落后和社会承载力不强。
  (参见《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模式》p183-211,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17. 《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指出——   提高河北省新型城镇化的综合承载力五大对策建议:
  (1)提高河北省土地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在充分尊重农村土地产权属性的基础上逐步建立农村土地的市场交易和定价机制,鼓励和支持转移落户到城镇的居民退出农村宅基地和房屋交易,开展土地承包经营权和其他集体经济权益的有偿流转。改革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定和调整机制,为新型城镇化保驾护航。以农业生产工具的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科学化、生产组织的产业化和劳动者的知识化为基点,根据未来河北省城镇布局的结构特点,在宏观、中观和微观上科学规划布局土地用途。坚持市场导向原则,加快土地整治,提高土地集约度。建立多元化的土地整治投融资渠道,确立投资者收益保障机制,按照“谁损毁、谁复垦”的原则,加快土地复垦。
  (2)提高河北省水资源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引入市场机制,全面构建河北省水务市场体系。在水利工程建设、输采水和供水设施运营领域引入民间资本,同时在用水环节全面引入的价格机制和水价分级机制,引导企事业和居民自觉节水。研制和推广水资源开发和利用新技术,迅速提高用水效率。鼓励引导民间投资进入非常规水的研发;通过政策优惠提高非常规水的商业竞争力;通过政府补贴和民间投资快速推进对传统灌溉技术的新型化改造;促进城市生态用水优先使用再生水和雨水。
  (3)提高能源和环境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推进污染源自动监控能力建设。建立完善重点污染源动态管理数据库;完善自动监控系统的“第三方”运营制度,保证监控过程的规范和公正。推进污染治理市场化进程。实现治污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营主体企业化、运行管理市场化;完善环境税费调节机制;大力促进环保技术研发,建立根除高能耗和环境污染的长效机制。努力实现环保技术成果的产学研准确对接,提高市场转化效率。加大对地质能源勘探和开采技术的扶植力度,增加清洁能源产量。
  (4)提高基础设施和市政设施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积极争取省外行政资源支持,加速各级路网优化。积极促成京津冀在铁路和公路规划中的协作机制的建立,争取更多的国家政策倾斜。消除民间资本经营基础设施的体制障碍,拓宽基础设施建设的融资渠道。放宽基础设施领域对民间资本准入条件;通过政策优惠将民间资金集中到落后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招投标机制和民众监督机制。
  (5)提高社会公共服务承载力的对策
  拓宽财政资金来源渠道;积极吸引民间资金进入社会服务领域;强化政府的预算管理和社会监督。
  (参见《河北省经济发展报告(2014):——新型城镇化的路径选择与运行模式》p212-216,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4年3月)

蓝皮书指出城镇化既是河北省有效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切入点,也是河北省下一轮经济发展的主要着力点。报告指出应从解决土地、融资不足的角度抓好城镇化建设过程中土地、融资风险,特别是释放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加快城市存量建设用地开发;强化城镇化建设的财税支持;引导民间资本进入城镇化建设领域。构建合理的城镇群体系,推动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河北省要形成省域中心城市、区域中心城市、新兴中等城市、特色县城和重点镇协调发展的城市发展空间格局。还要重点培育和发展城镇群体系,即环首都城市群、冀中南城市群和沿海城市带,统筹区域发展资源,增强大中小城市的密切联系。完善城市功能,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

eol.cn简介|广告服务|联系方式|网站声明|合作伙伴|京ICP备12045350号-1|文网文[2008]228号|京公网安备110108902063号|招聘信息

中国教育网的严正声明 | 版权所有 赛尔网络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