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校长从中学的副校长转而做大学老师,从大学老师转而到教育行政部门做起教育局的副局长,然后又辞掉了局长去做教授,最后又从教授的岗位上卸任下来,来到一所民办学校进行国际化办学。请您给我们介绍一下,经历的这些岗位,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在参加工作的这34年中,感觉中国的教育有太多的地方不符合教育规律,甚至在一些环节上是违背人性的。2013年我辞去上海市的一个重点中学的校长的职务,回到大学去教书。我对自己的人生的设计是就在大学里面度过工作的最后10年。2015年上海新纪元教育集团董事长陈伟志先生邀请我来主持这个学校,经过三个多月的沟通,我突然有个闪念,也许我可以到崇明岛上,按照我的意愿办一所理想的学校。这两年来我跟我的团队倾注了最大的力量,力争想把这个学校办成我们自己比较满意的学校。
目前中国的教育国际化主要是课程的国际化,主要是引进IB课程、AP课程、ALevel或者BC课程。很多学校在强调“原版引进”课程,实际上根本不存在一成不变的课程,世界课程发展的主题就是改革,不管什么课程,都是建立在特定的文化基础、政治基础、社会基础、经济基础之上的,而中国引进国际课程,只能把课程本身引过来,不可能把课程所产生的政治基础、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文化基础也引过来。
中西融合是中国教育国际化的一个根本性问题。人们普遍理解为,所谓教育国际化,就是把国外的外教引进来,把国际课程引进来,甚至高级点说把国际项目引到我们中国,其实这是狭隘的,也是不符合实际的。教育国际化就是把教育打开。中国的教育,正在向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走过去,西方发达国家的教育,也正在向我们中国教育走过来。
谈到教育国际化这个话题,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学习海外教育强国,比如说美英澳加,包括像最近这几年都比较火的芬兰,但是实际上,他们都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优秀,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教育国际化应该怎样做比较好呢?
课程的国际化,第一步是引进一些成型的国际课程。第二步是引进一些比较专业的课程论专项,去研究国际课程,需要做到迅速地把握国际课程的这个特质和要点,同时研究中国的学生发展状况,中国社会未来需要的人才的核心素养,在这个基础上发挥联通作用。国际课程的核心就是重视知识,更重视思维,重视知识本身,更重视知识的运用。目前中国从事课程论研究的人并没有去研究国际课程,更没有研究国际课程如何中国化,这是中国国际教育课程发展的一个盲点。
从学校课程体系来说,学校怎样把课程实现中外融合。这个问题是非常复杂,非常难实现的。这个问题涉及到教育主权,甚至涉及到国家安全的意识形态。因此,国家对于国际学校的课程设置是有硬性规定的,有些课程必须要开设。同时,我们还有本校自己的一些教育要渗透进去,再有还要完成国际课程里的一些核心课程,其实这相当于是戴着镣铐跳舞。
“1”代表学校一个完整的课程体系,称之为个性化的课程体系。“3”就是这个课程体系由三部分构成。第一个部分称之为标准课程。以初中跟小学为例,严格执行上海的课程体系中间的基础课程这个板块;在高中则引进美国高中课程。第二个部分称之为中西融合课程。包括STEAM课程、AP课程、国学课程。新纪元学校有一个完整的国学课程的教学体系,从小学到高中毕业,这12年中间要完成2400多个课时的国学课程体系。另外还有一个双语课程。第三个部分称之心灵滋养课程。是新纪元自创的一个课程模块,针对当下人们的心灵构建需求而设立的,具有时代背景与社会背景。“功利的教育、焦虑的家长、空心的孩子”是当前社会心态的一种描述,是一种时代病,学校通过比较正规、系统、专业的心灵滋养课程体系,让孩子心能丰满起来。
李校长以语文为例说明,他在美国听过几百堂课,其中也包括美国的母语教育课,会发现他们的母语教育课比我们要更深厚。中国的语文课太注重工具化,是把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来学习的,工具就操练,操练熟了就OK了。但在美国、日本、加拿大、新西兰、澳大利亚、芬兰、英国,甚至包括台湾和香港,都听过他们的母语课,感觉他们更把语文课当成一个文化课来上。更能够让孩子跟社会、跟世界全方位沟通,更能够促进他们思维的发展。所以李校长在上语文课时,会把更多的思维性的问题交给孩子,在整个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
对于一所新建的学校来说,在学校创立的前三年内,一定要打好基础。李校长认为,创立一所民办学校有5关要过。第一关:基建关,建设精美校园成为民办学校基本话语权。 第二关:价值关。构建学校与家长共同的价值观。第三关:管理关。构建相互理解、相互契合的管理模式。第四关:课程关。快速准确构建其它学校没有的课程。 第五关:教师关。给教师规划职业发展路径是留住师资的最大动力。
站在中国教育的立场上面来说教育国际化,就等于说是中国的教育,面对世界把自己打开,那么具体的描述的情景就是中西融合,这样说是一个比较合适的一个描述。
从事国际教育的同行们,自身都面临一个转型升级的任务,因为大部分都是从公办教育转型来的,那么什么叫做校长的转型升级呢?从最深刻的意义上,是内心的一些东西的深刻变化,各位同行们要有清醒的认识,这个过程是非常痛苦的。但是回头一想,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必定要经历一次痛苦,这个痛苦的过程,对于大家来说就是涅磐。
教育需要自由的环境,让更多人参与,从各自不同的角度共同探索,形成不同的发展方向,发展类型,这样是比较健康的。标准是需要的,但只需保底,要避免大而全。
NAPIS校长联席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