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校简述 |
教育教学 |
学科科研 |
合作交流 |
社会声誉 |
|
研院简介 |
重点学科 |
培养机制 |
国际交流 |
|
学校简介 中国高等航海教育发轫于上海,1909年晚清邮传部上海高等实业学堂(南洋公学)船政科开创了中国高等航海教育的先河。1912年成立吴淞商船学校,1928年更名为吴淞商船专科学校。1959年交通部在沪组建上海海运学院。2004年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上海海事大学。上海海事大学是一所以航运技术、经济与管理为特色,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和理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学校致力于培养国家航运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人才,已向全国港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输送了6万余名毕业生,被誉为"中国航海家的摇篮"。为更好地服务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和国家航运事业发展,根据上海市高校布局结构调整规划,上海海事大学主体搬迁临港新城。2004年11月19日,新校建设破土动工,并于2008年10月基本建成。校园占地面积133万余平方米,总建筑面积60万平方米,绿化率52%,水域面积8万平方米。新校区及其完善的功能配套设施将成为学校更好地为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为中国和世界海运事业发展服务的一个新的平台。详细>> |
教育教学
学校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工程),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专业学位硕士授权点,45个本科专业,12个高职专业。拥有8个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学校拥有交通部重点实验室——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具有世界级先进水平的航海模拟器——木兰航运仿真纪念中心;水上训练基地,万吨级育锋轮教学实习船,天鹰、天琴两艘无限航区远洋训练船及29艘水上训练艇。
实行校院二级管理体制,现设有商船学院、交通运输学院、经济管理学院、物流工程学院(设中荷机电工程学院)、法学院、信息工程学院、外国语学院、海洋环境与工程学院、文理学院(设徐悲鸿艺术学院)、科学研究院、海洋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院等二级办学部门。在20000余名全日制学生中,有本科生17200余人,各类在校研究生2900余人。详细>> |
学科科研 学校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6个研究中心。
学校设有物流研究中心、水运经济科学研究所、港口机械工程设计研究所、航海科学技术研究所、海商法研究中心、海洋文化研究所等与航运有关的科研机构,以及上海港口机械质量检测中心、全国海洋运输情报网等为航运业提供咨询与科技服务的机构。学校主办并公开出版《上海海事大学学报》、《集装箱化》、《水运管理》以及《计算机辅助工程》等学术刊物。
在"十一五"期间,上海海事大学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的成就。学校科技总经费从2005年的6756万元迅速增长至2010年的2.47亿元,年增长率达到53%;其中,在高层次项目方面的重大突破尤为引人注目,2005年上海海事大学国家级项目仅有4项,2010年增长至19项;2005年省部级项目仅16项,2010年增长至90项。2005年上海海事大学六大检索论文篇次总数仅97篇次,2010年增长至432篇次;其中SCI检索的论文数从2005年的18篇增加到2010年的45篇。详细>> |
合作交流
学校与境外50余所姐妹院校建立了校际交流与合作关系,开展教师交流、合作办学、合作科研、学生交换等。与联合国国际海事组织、波罗的海国际航运公会、挪威船级社等国际知名航运组织/机构建立了密切联系。自2010年起开设"国际班",邀请美国、韩国、波兰、俄罗斯、德国等国家航海院校的学生来校学习"航海技术"、"航运管理"等专业。2011年,经教育部批准,学校与加纳中西非地区海事大学合作举办"物流管理"本科教育项目,并开始在非洲招生,这是上海市地方高校第一个颁发中国高校本科文凭的海外办学项目。2012年,学校获教育部批准正式成为"接受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院校"。详细>> |
社会声誉
上海海事大学作为第四批获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资质的10所高校之一,是我国海运界首家拥有教育部科技查新资质的单位。能有力地促进港口、航运、物流行业的科技进步,对助推上海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实施"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具有重要意义。学校物流情报研究所依托上海海事大学图书馆和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从物流产业的发展和研究需要出发,致力于开展物流情报研究工作。学校致力于培养国家航运业所需要的各级各类专门人才,已向全国港航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输送了6万余名毕业生,被誉为"高级航运人才的摇篮"。详细>> |
研究生教育介绍
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是我国首批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有权授予硕士学位的高等院校之一.1986年7月成立研究生部,负责全校研究生教育和教学管理工作.1994年起具有单独入学考试招收在职研究生的自主权;1995年获准面向港澳台地区招收研究生;1996年开始与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联合培养工商管理硕士(MBA),并获得外国留学生招生权;1997年成为全国56所工商管理硕士(MBA)研究生办学试点单位之一,并获得在职人员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授予权;1998年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开始招收企业及经济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在职攻读工商管理硕士(MBA)学位,并获得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授予权.上海海事大学现已形成了以航运经济管理和航海科学技术为特色的科研方向和重点学科.学校在加强研究生基础教育、技能训练的同时,重视研究生参与科研项目.在许多国家级、省(部)级重大项目中,研究生都成了主要参与者,在围绕将上海建设成为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关项目和课题研究中做了不少工作。详细>> |
上海海事大学重点学科
学校设有2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交通运输工程、电气工程),2个一级学科博士点(交通运输工程、管理科学工程),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12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4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6个专业硕士点(包括工商管理硕士MBA、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法律硕士、翻译硕士、工程管理硕士、工程硕士)拥有集装箱供应链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航运仿真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航运技术与控制工程交通行业重点实验室、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上海市高校知识服务平台高级战略研究中心——上海国际航运研究中心、上海市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上海海事大学海商法研究中心、上海航运物流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市社会科学创新研究基地(上海航运中心建设研究方向)等省部级重点研究基地。现有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5个国家级特色专业(航海技术、物流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轮机工程、航运管理),9个部市级重点学科,17个上海市本科教育高地。 |
培养机制改革
博士生的培养以科学研究为主,重点是培养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同时根据学科对博士生培养的要求、学位论文工作的需要和个人实际情况,开设一些必要课程,使学生在拓宽基础理论、加深专业知识、掌握学科前沿的基础上,学会进行创新性研究工作的方法和培养严谨的科学作风。
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应制定本学科的硕士生培养方案。培养方案应具体体现硕士生业务上的培养目标,其研究方向应考虑适应国家建设的需要,把握学科发展的主流和趋势,并结合本学科的实际情况确定。应注意根据新兴学科、边缘学科和交叉学科的发展,有计划地调整研究方向。培养方案的内容主要包括本学科的课程与学分安排,同时应对培养目标、研究方向、论文安排、文献书目等作出明确的规定。培养方案应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讨论通过,经学院主管领导签署意见,报研究生部审核、备案后实施。培养方案是培养研究生的主要依据,也是检查培养质量的标准。研究生的培养工作需按培养方案的要求来实施。 详细>> |
国际合作与交流
上海海事大学在国内外高等院校和学术界,尤其在国际航运界的影响日益扩大,受到联合国有关机构和国际海事组织的广泛重视,与国际航运教育、科研机构有着密切的联系。学校同联合国亚太经社会合作举办了两期学制为三年的航运经济管理研究生班。由学校组织教学的中英浦东高级商务英语培训部也设在上海海事大学。1990年起,学校先后与欧亚拉美等10多个国家和联合国有关机构联合举办了60余期各类专门业务讲习班、研讨班、讲座和讲学,与波兰格丁尼亚高等海洋学校、前苏联敖德萨海运学院、日本神户商船大学、日本东京商船大学、荷兰马斯特里赫特管理学院等建立了校际关系,并与美国太平洋大学麦乔奇法学院、澳大利亚海运学院、世界海事大学、美国缅因海事大学,香港理工大学等有合作或交流。详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