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野教授表示,当下文化创意产业在全球开始成为顶级产业,传媒已经成为一个生产要素,而且融入到各行各业,甚至社会生活生产的每一个环节。中传MBA抓住这样一个机遇,要培养两种人,一种人叫懂传媒的管理者,一种叫擅管理的传媒人。王雪野教授强调,文化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终端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也是举足轻重的。更重要…【详细】
王雪野教授认为,从我们国家目前MBA发展的情况来看,体量远远不够。整个欧盟内部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当中,60%都是MBA。美国每年的经济增长,有三分之一是由MBA贡献的。就目前中国的MBA人数,体量只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而我们的人口是美国的多少倍?所以中国MBA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市场需求也非常大。MBA学生毕业以后面向社会,或者学…【详细】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这里是"智"地有声2014年知名商学院巡礼活动。坐在我身边的这位嘉宾是来自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的副院长王雪野教授,王教授您好。
王教授:您好。
主持人:今天非常欢迎王教授来到中国教育在线就中国的MBA教育,分享一些您的解读。MBA教育它可以说是一个舶来品,在中国发展也有二十多年了,伴随着发展必然有很多改革在发生,请王教授从您自己的角度出发来给我们解读一下,您眼中中国的MBA教育现在是处在一个怎样的阶段,跟国外的这个MBA教育相比,有什么差距?
王教授:嗯,好的。这个问题问得其实挺高大上的。
主持人:嗯,没错,挺大的。
王教授:首先呢我自己一个观点是什么,我们目前虽然发展了二十多年,按我理解好像是二十三年了。
主持人:对。
王教授:那么这二十多年的发展呢,规模,人数,还有大家对MBA的认可度,然后我们国家社会企业组织对它的重视程度,都有了一个非常非常大的发展。但是这中间我们怎么去定位它,这个我觉得也是我提出来,你这个问题非常好的一个原因。就是说我们现在发展这么多年,其实它处于一个什么阶段?还是在探索,还在探索。那么探索呢,就意味着我们还有差距,这个差距呢主要来自于三方面,一个是我认为是思维。就是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是MBA教育,在我们目前国内的MBA教育当中,至少不能说所有的商学院的领导和商学院的老师,还有我们商学院的学生都能去理解它,这是第一个差距。
第二个差距呢,我们讲就是模式,究竟什么样的教育才是MBA教育,才是商学院教育,那么我们还在探索期。第三个,我觉得最大的这个差距就是我们的软实力差距,我们的师资,我们的案例库,我们的课程,还有我们的这个课程跟实践结合的这方方面面的东西,这都是我们的差距。所以我们作为这个商学院的这个从业者,应该说任重道远。
主持人:就像您说的,虽然还是有差距的,但是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的MBA教育还是走出了一些自己的特色,前两天我看到有一则新闻,说现在大学同学聚会,或者是见面第一句话就可能会问你,读MBA了吗?从另外一个方面就反映出现在MBA在中国方方面面都已经渗透下去了,您觉得就是咱们企业界的这些人,他来读MBA根本的目的在哪呢?
王教授:非常实际地讲,国内和西方发达国家的MBA教育,那么MBA学生的这个求学的目的是有着根本的差异,由于我们国家还处于这种快速发展期,那么城乡二元之结构还没有完全打破,尤其是我们的户籍政策,导致了很多很多方面的一些不平衡,那么这样的话大家就想方设法的然后去冲破各种各样的藩篱,然后去谋求自己一个平等的这个境遇和权利。那么MBA呢很不幸,它成为这样一个工具之一。那么这呢,就是说导致了我们国内的MBA学生,他求学和攻读,他的目的非常复杂。
我大概总结了一下,有这么几类,第一类就是们讲在学校毕业以后,步入社会,尤其是到了一定的管理岗位上以后,感觉到自己原来的所学所识还是有欠缺的,就跟不上自己目前需要面对的工作,这一批人就是为了自我的提升。
主持人:充电。
王教授:然后充电,然后去读MBA,那么经过这种系统的这种管理学知识,工商管理的这种学习,然后让他能够胜任他们自己目前的这个工作,那么这是一类。
第二类呢就是说任何社会,不管国内外,那么他在自己整个的事业发展过程中间,他需要一个人来平摊,那么这个MBA呢,由于大家知识、水平、层次、经验,各方面那么都处于一个相近的一个层面,所以读MBA呢,扩充自己的人脉,有助于自己事业的发展,那么这也是一个非常多的一个选择。
主持人:对,好像很重要的一点。
王教授:对对,第三个呢就是说进来以后呢,我可以通过MBA的学习,我认识很多专家教授,认识很多企业家,比如像中传MBA,那么我们的双导师制度,那么其中实践导师全部是一流的企业家。那么这样的话呢,他可以为自己整个,他自己事业的纵向发展开拓一个空间,那么这也是一个趋向对吧。
还有就是什么呢,比如说有些我们经常讲一句话,叫什么,叫这个经济非常好的时候,大家顾不上学习,当经济疲软和低迷的时候。
王教授:大家有时间来学习。
主持人:是有这么一个说法。
王教授:那么这样的话就形成一个反差,在这个反差过程当中呢,攻读MBA可以让自己的心静下来,然后好好去思索自己将来的发展方向。还有一些就是比较复杂的一些因素的,比如说刚才我谈到的,我通过攻读MBA,能不能解决我的户口问题呀,因为在中国这个户口问题涉及得很多,避暑在北京涉及到买房买车,孩子的教育问题,等等等等,非常多,很现实的问题,这需要解决的。
那么还有就是什么呢?有些这个同学呢,在工作当中因为自己交际面比较窄,那么自己的终身大事一直解决不了,那么MBA是一个非常好的平台,那么这非常多,这些案例。那么在西方国家呢,这种目的就比较单一了,其实就是两个,一个是充电,自我提升,还有一个就是人脉。
主持人:这都是在职场方面去磨砺自己。
王教授:对,就是MBA学生他最大的特点是什么,是我要学,就是我自己有了内心的学习驱动力,然后过来学习,和我们普通的一些学生不一样,这是MBA和普通的研究生很本质的一个区别。
主持人:中国来读MBA的这些这个人,可能目的确实是多种多样的。
王教授:对。
主持人:您一开始也提到了,中国的MBA借鉴了很多国外的经验,但是现在跟国外还是有一定的差距。那么您觉得基于中国经济的这样一个大环境,什么样的MBA人才,才是中国经济最需要的呢?您觉得现在的MBA教育,培养的这些领军人物应该具备怎样的基本素质?
王教授:首先我说一下,这个我对这个MBA整体的一个看法,就是从我们国家目前MBA发展的情况来讲,就像刚才我们说的这个人数已经越来越多了。
主持人:对。
王教授:那个这么大的量,相对于我们国家的体量来讲,我给它的定位是什么?它太小了。
主持人:远远不够的。
王教授:我们就比两个例子,两个数字,一个欧洲,就是整个欧盟内部,那么它的整个企业的总高层管理者当中,60%都是MBA,或者其它学位以后又读MBA出来,那么占超了一半。美国的每年的经济增长,有三分之一是由MBA贡献的。就是我们目前中国的MBA的人数,在社会上它的体能和体量只相当于美国的十分之一,而我们的人口是美国的多少倍?所以从这儿来讲,它真的发展空间非常大,市场需求也非常大。
那么从我们国家这个需求来讲呢,我认为我们的MBA学生,毕业以后面向社会,或者学习当中应该锻炼自己或者具备自己的一些能力,第一个我认为必须爱国,你是中国人,你必须爱国,那么这是一个最基本的。那么第二个呢,自己必须有非常非常好的宏观视野和宏观思维,那么只有具备了这种宏观视野和宏观思维,才能够在全国乃至全球的经济一盘棋当中,然后去定位自己的发展的一个点和方向,这是非常重要的,也就是我们说的决定自己企业战略发展方向的一个基本素质。
然后第二个呢,就是基本的管理素质和机能,我说的是机能,而不是技能,那么这个机能呢他需要去经过长期历练和修炼,那么他才能具备,就是我怎么样能够带好团队,小至三五,大至数百人上千人上万人,你怎么样做一个让大家爱戴的,有威信的,能够带领大家往正确的方向走的这样一个领袖人物,那么这是也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再有呢我认为就是一些日常的一些基本的知识,这些是应该具备的。我经常给我的学生讲,我说你虽然没学过财务,但是你至少要看得懂三张报表。就是我们在工作当中,必须去面对很多很多我们现实遇到的一些工作的内容,那么在MBA阶段他要解决。
然后还有两点,一点是什么,必须有爱心,这个大至对国家的爱,小至对自己家人的爱对吧?然后呢在社会上要有责任心,这是我们作为一个企业管理者或者企业家应该具备的。最后一定要学会健康管理,把自己的身体管理好,健康管理好,然后有更好的身体和更充沛的精力去投入到工作中去,这是他们应该具备的。
主持人:我觉得王教授说的特别得对,读MBA的这些人,其实对于中国未来的发展,是起到一个关键作用的。
王教授:对。
主持人:如果这些人的被冠上一些功利色彩,价值观不正的话,也是不太好的影响。
王教授:功利我们不反对,要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主持人:对。现在企业有一些声音是说中国MBA培养的这些人才,可能并不是我们所需要的,这跟您一开始提到的跟国外的培养模式或者理念方面有差距,可能也有关系。
主持人:现在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去选择读这个MBA了。
王教授:对。
主持人:这些年轻人花了不菲的学费或者代价去读的MBA,您觉得这个投入跟产出是成正比的吗?
王教授:不仅是成正比,而且它的收益会非常非常巨大,我们都知道一个人他成长过程当中,他从学校步入社会,他是需要有一个历程的。那么这个历程,它有多长,决定它人生的顶点能够走多高。那么当你在自己,然后在这个社会上,在单位里然后去摸索去探索的时候,没有人去指点,这时候他走的路肯定会很长。如果他要够了我们MBA报名的三年的期限,然后就去上,或许他在校期间,就是读MBA期间,没有他那些同学那么风光,但是对于他的人生经历来讲,它将是一个巨大的收获,因为身边有这么多有经验的良师益友,然后给他指点,给他指引。
而且从我自己的了解,很多这样非常年轻的同学进来以后,在校期间就找到了自己新的人生起点,或者说叫事业起点。所以我认为他们是非常非常值得的。
主持人:对,就等于是会重新的去规划一下自己,不论是职场还是人生目标。
王教授:我觉得要比规划还要重要,关键是一种他自己内心和思想成熟的一个提前,还有就是事业和思维的一个拓展。这个是其他方式换不来的。
主持人:中国的MBA院校也是越来越多,有很多的院校在办出自己的特色,因为MBA说实话同质化也是蛮严重的,那就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而言,请王教授讲一讲,咱们在办出自己的特色,走出这个自己的路这方面是如何去做的?
王教授:好的,中传MBA呢,就是在整个MBA大家都非常年轻,它是第八批院校。
这个,也就是我们2009年设立,2010年开始招生,到今年正好五周年,这个马上我们过几天,就下周末,我们要有一个五周年的院庆,这个其实从我作为这个开创者之一吧,然后感触还是非常多的。那么我们因为是后来者所以在起步的时候,我们就想的怎么样才能脱颖而出。当时我们的压力也是非常大的,那么脱颖而出靠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两点,一个是实力一个是特色,当时我们的定位实力来讲呢,因为我们作为传媒大学的管理学科,它是全国第一批管理学科,那么虽然后来没有在学校的整个大框架内发展列为重点发展对象,但是毕竟有那么多年的积淀,所以它还是具备的。
那么从特色来讲呢,其实我们赶上了一个非常好的时候,首先呢全球的这个产业分工,由于科技发展的推动重新布排,也就是什么,我们经常讲的文化创意产业,那么在全球开始成为它的顶级产业,我们国家呢正在进行产业改革或者叫产业升级换代。这时候呢,传媒大学是国内教育部直属的211大学的唯一一个以文化程度为特色的重点大学,而且它的学科结构它的人才它的科研各方面,那么就奠定了文化创意这一块的,文化传媒这一块的它的一个优势。
所以说呢我们如果不抓这个大潮,那就我们几乎等于是可以说没有用什么词去形容你,如果不抓这个机遇的话你是什么,所以我们就很敏锐地抓到了这一点。紧接着我们成立以后,很快国家就推出的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这样一个战略性的一个构想,而且全国各地就开始,开始发展文化产业。文化传媒业作为文化产业终端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那么它也是举足轻重的。更重要的是什么呢?还有一点我们就是科技的发展非常迅速。我们看从这个移动互联,到我们的社交媒体,这几年的发展可以说日新月异,非常非常地快,我们在业内,就是说我们专业领域我们叫什么?我们叫传播革命,传播革命,我们整个由这个原来的一对多的单向传输变成了互动传输。
那么这种互动传输呢,而且是纪实性的,所有的人和人沟通的模式全部发生了改变,那么这种改变呢影响到了什么?影响到了我们的沟通,影响到了管理,影响到了营销。而且传媒,我曾经在光明日报发了一篇文章,就探讨这个传媒经济的新发展,那么其中一个主题的一个核心的理念就是什么呢?就是传媒,传媒已经成为一个生产要素,而且融入到各行各业,甚至我们社会生活生产的每一个环节。
所以中传MBA就抓住了这样一个机遇,那么要培养两种人,我们在那个建章立,宣传册里说得非常充分,也提炼得很精炼,一种人叫懂传媒的管理者,一种叫擅管理的传媒人。就是说你必须在现在这个时代,不管你在哪行,你作为一个管理人员,尤其是企业的管理人员,你如果不懂得应用传媒,那你势必会淘汰。而只有来传媒大学的MBA学院学习,你才能学会怎么充分用好传媒手段去提升管理,去做好营销,这就是我们整个一个就是这个彰显特色的一个契机,我们把它抓住了。
所以说我们是行业院校,其实不充分,不充分,因为首先呢传媒大学目前已经是综合性大学了,我们有25个二级学院,那个专业,非常庞杂。另外呢从这个行业来讲呢,传媒由于刚才我说的那些原因,它已经不是一个。
主持人:其实遍布全院。
王教授:对,它不是一个行业概念了。
主持人:对。
王教授:所以说我们是全行业覆盖的这样一个MBA校。
主持人:所以听您这么解读,我觉得可能就破除了一个误区,就觉得可能去这个中国传媒大学读MBA的话,我是不是只能是比如说传媒口的,或者是电视台这种的管理人员才能去读,其实并不是。
王教授:是,刚才我讲了,我们培养两种人,一种是懂传媒的管理者,这个就是针对非传媒行业的人士设立的。
主持人:对。
王教授:你是管理者,但你必须懂传媒,来了这儿重点要学什么?学怎么运用传媒去做管理。第二种人,叫擅管理的传媒人。
主持人:传媒人。
王教授:这就是传媒行业的。那么针对传媒行业呢也是应国家之需,我们都知道现在电视台电台出版社,报纸杂志各方面全在改制,改制怎么改呢?让他们成为一个市场主体,也就是融入到市场部门去,而这些单位原来都是事业单位,他们对市场没有经验。
主持人:对。
王教授:所以他们对整个面向市场的这种管理人员,营销人员缺口非常巨大。
主持人:需求很大。
王教授:所以我们一定要担负这个使命,然后为我们的传媒业的这些人才走入市场,他们的提升,那么单位的人才的培养然后做出一个贡献。
主持人:对于这么多的MBA学生而言呢,他们的这个选择也是很多的,中传其实是面向全部的这个行业,整个社会来招生的。那么您觉得相比于其他的兄弟院校而言,除了刚才咱们的这个非常有特色的这一些特点,您觉得咱们还有一些哪些优势,能够吸引到MBA学生呢?
王教授:其实优势非常多,我想重点强调的是什么,我们的MBA教育是从内核到外表的真真正正,彻彻底底的MBA教育,也就是和国际化接轨的商学教育。而不是把普通的研究生培养模式搬到MBA项目中间的那种准MBA教育,这是一个内核的东西。
那么除了这个以外,比如说像我们的双导师制对吧,然后我们的目前可以说国内一流的师资,我们的师资队伍分为四部分组成,一部分是传媒大学本身的优秀的教师,那么第二部分是我们在国内高校当中聘请的非常好的这些专门给MBA讲课的优秀的老师。
第三部分,是我们的实业界,就是企业界的企业家和我们一些政府的很有造诣的一些官员过来给我们的同学讲课。第四部分是我们请的国外的专家,那么形成了一个非常非常实力的,有实力,实力强大的这样一个师资队伍。那么除了这个以外呢,我们讲究的一个整个一个理念叫服务理念,那么这个服务呢那么师生沟通啦,这个我们的大家庭文化了,我在这里不多说了,我只想说一句,就是在中传MBA学院,老师讲的行不行,好不好,学生说了算,所有的老师不参与评价,那么评价只有学生一个群体,而且一个老师他刚开始开完讲,一讲或者两讲,我们学生开始评价,如果这个老师他们认为不行,他可以直接打不及格,如果全班的平均分数不及格,老师马上就要下岗。
这种政策我们坚持了五年了,那么现在为什么我们的师资队伍,敢拿出来响当当地说我们是全国一流,因为就是通过这种洗礼沉淀下来,所以说。
主持人:真正有实力的才能留下来。
王教授:对,所以今天在中国传媒大学整个这样一个两万五千人规模的大学里,如果谁能在中传MBA讲坛上站住那他是一种荣誉。
主持人:对。那么现在这个MBA的这个,还有一个伴随它的说法就是学费越来越高了。王教授您觉得MBA学费的水涨船高,跟您之前提到的读MBA是非常有价值的是相关联的吗?未来还会有一个怎样的发展态势呢?
王教授:总体来讲,我认为中国目前国内商学院的学费,MBA的学费是有泡沫的,这是我一个观点。那么这个商学院的MBA的学费怎么去恒定呢?应该是你的一届的学生,毕业以后三年他的年薪的平均数。
主持人:是有这样一个公式的。
王教授:一个基本上大家比较公认的,这样一个你怎么去核对学费,比如说我一百个学生毕业,毕业以后三年,把这一百个学生的年薪加起来再除了一百,你应该定这样一个学费,这是比较合理的。那么目前我们国内有些院校的学费确实是虚高。
主持人:虚高。
王教授:确实是虚高。中传MBA的学费2015年不会有变化,还是十万零八千,而且我们是根据我们的这个学生的原则去恒定。
主持人:就是按照这个算出来的。
王教授:对,非常科学,而且中传MBA还有一个,就是基本上我们内部才清楚的一个叫反哺教育的一个规则,就是你像有些院校他这个MBA它是属于三级管理,学校,学院,中心,那么这样的话呢能保证MBA教育的这个经费,它就有限了,因为层层被抽离嘛。
中国传媒大学MBA学院它是独立的二级学院,它是二级管理。
王教授:而且学校没有规定,从MBA要每年拿多少钱走,所以我们几乎是90%的这个学费全部反哺给我们的这个MBA项目,全部用于学生的这个师资啦,活动啦,学术交流啦,还有我们的学生活动啦等等等等,然后可以说他们获得的这个收益,是非常非常大的,因为有了经费的保证。另外呢中传MBA在拓展上,包括自己的这个学生的发展空间的拓展,创业的拓展,各方面的支持,包括孵化啦,包括这个创业基金了,各方面的扶持,都是非常非常有力的。
主持人:十万多的学费,在国内的水平来说,已经算低了。
王教授:对。
主持人:很有性价比。
王教授:中等水平。
主持人:最后非常感谢王教授做客我们的访谈间,再次谢谢您。
王教授:好的,感谢。
主持人:好,再见。
致力于培养掌握工商管理规律,具备现代企业管理者素质和能力,熟谙文化传媒运用和运营方法,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和全球视野的高层次复合型管理人才。培养特色:首创文化传媒MBA / 开放式办学,与业界水乳交融 / 雄厚的师资力量/ 丰富的文化传媒资源 / 坚实的文化传媒实习与就(创)业平台 / 先进的教学设施 / 多彩的MBA文化生活 / 鲜明的国际化特色 / 一流的管理与服务/共享的全校教学资源…【详情】
中国教育在线商学院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