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请组织放心,这个钱不是国家给我家的扶贫款,也不是资助款,而是我平时做兼职靠劳动赚的钱,希望为学校抗疫出点微薄之力......"昨天,湖北商贸学院党委副书记方爱荣收到了一封来自内蒙古锡林郭勒的学生的信和一笔抗疫捐款,心里百感交集。在寒假前的一次校长午餐会上,方爱荣清楚知道这个署名叫张海成的孩子父亲患脑膜炎,母亲右眼失明,为内蒙古当地"精准扶贫"户,每一分钱都可能是看病的救命钱。
出生于1998年的张海成是该校建管学院17级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家住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从小家境贫寒,母亲右眼失明后一直靠父亲在外打工维持生计,去年父亲被查出患有脑膜炎做了开颅手术后也丧失了劳动力,一家生活的重担就压在了张海成一个人身上。为节约生活开支,也为了方便照顾,全家借住在姐姐家中,被当地政府列入受助家庭。进入大学之后,国家和学校的资助政策帮助张海成减少了很多经济压力,"努力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来回报学校和社会"成为了张海成大学期间的目标和信念。
凭着一股子不怕吃苦的劲儿,张海成以寝室、图书馆为家,以星月相伴,多次获得国家励志奖学金,以及全国首届暨湖北省第六届"致同杯"会计技能挑战赛优秀奖等课外实践赛事大奖,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课余时间和周末张海成奋战在学校周边各个兼职单位赚取自己的生活费,"白加黑","五加二"的艰辛但充实的生活让张海成在黑暗中拥有了无比珍贵的光明。
"生活就是一面镜子,你笑他也笑,你哭他也哭,我没有理由不坚强,一定要好好回报社会。"这是张海成发自肺腑的真情告白。
此次疫情爆发的一次返乡之旅更让张海成感到肩上的责任。"因为要带在北京刚做完手术的父亲复诊,就先从武汉坐到北京,再从北京坐滴滴到家,结果回去之后就成为了所谓的'敌人'和'病毒。'"张海成说,先后接到了北京市卫健委、当地教育局、公安局、派出所等单位的调查,整个人陷入不安、恐惧、焦虑之中,但最后还是稳定了情绪,积极配合每次各级组织的调查,等到完全确认自己和家人无异样后才放下心来。
"此次疫情打乱了人们日常的欢快脚步,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艰难返乡的他经历了漫长的隔离期后迫不及待地渴望加入到这场抗疫战争中,因为武汉返乡人员的特殊身份,张海成反复申请了多次才如愿成为当地社区一名抗疫志愿工作者。他主要负责检查社区1300户居民的人员出入登记工作,每天对来往车辆和人员进行解释询问、登记造册、体温测量、证件检查等。
张海成工作的地点位于锡林格勒塔林社区,有时候最低温度在零下二十几度,虽然每次出门都穿着长羽绒服,可在冷风中一站几个小时还是经常冷得直哆嗦。"执勤的地方有个屋子,里面有个炉子可以进去取暖,可又怕稍有闪失就有漏网之鱼。"张海成说,事情虽然繁琐,却是抗击疫情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因为这是社区隔离的第一道防线,一旦出现问题,整个社区都将陷入恐慌。为了不给病毒一丝流动传播的机会,他在岗时丝毫不敢懈怠,每一项小事都严格按照社区防疫工作要求和流程一步一步完成,确保社区防空第一关"不失手"。
白天上网课,休息时执勤抗疫,张海成在家乡过着充实的日子,心里对学校的思念和担心却与日俱增,前几天他看到学校转发团省委为这次疫情捐款的通知后,立刻联系学院团委书记姚祁春,捐出500元。这500元看似不多,对张海成来说,却是一笔"巨款"。
"白班一场是150元,如果提前一天晚上进场,做一场是220元。"张海成主要靠给一家婚庆公司布置婚礼现场做兼职来赚自己的生活费和贴补家用。他的活儿主要是搬运婚礼上所有的道具、桁架、放映设备等,经常早上六点多起来去赶地铁,晚上到十点多才回去。
"十一时连接了七场,有两场是通宵布置场地,五场是当天搭台,盒饭都顾不上吃,一天下来肩膀都酸得不是自己的了,不过年轻人有的是力气,也能靠自己的能力承担起家庭的责任了。"张海成笑着说。
考虑到一分一厘都是张海成的血汗钱,姚祁春坚决不收,数次拒绝,张海成情急之下就给该校党委副书记方爱荣写了这么一封长信,表达自己坚决抗疫的决心以及对母校的感恩。"此次寒假回家的车票是校长送的爱心车票,所以这个恩情一定要报。"原来,信里,张海成还回忆了寒假前夕母校举行的校长午餐会的情景。"校长和我们一帮同学像朋友一样侃侃而谈,没想到的是饭吃完后,校长给我们每人发了一张回家过年的爱心火车票,这一切都让我感动不已,就暗自激励自己,一定要在自己有能力的时候能够服务社会,回报社会。"
"再贫寒也要有一颗温暖的心,只是希望自己的感恩之心能在爱的传递中继续升华!"目前仍在社区坚守岗位的张海成表示一定会坚持到疫情防控阻击战最后胜利的那一刻,用一颗赤子之心和自己独有的方式来回报给予他温暖的社会。(中国教育在线 通讯员 张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