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8月1日公布《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简称《新守则》),面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教育部将原版《守则》和针对小学生、中学生的两个《日常行为规范》合二为一,形成了新版《守则》。
公众可填写《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反馈表》,并通过以下方式反馈意见:邮件:dyc@moe.edu.cn;传真:010-66092062;邮寄地址: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7号教育部基础教育一司德育处(邮编:100816),截止日期为2014年8月20日 【详细】
2.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遵守校规校纪,遵守社会公德。
3.热爱科学,努力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和有益的活动。
4.珍爱生命,注意安全 【详细】
2.爱学习。勤思好问,乐于探究,上课专心听讲,勇于发表见解,按时完成作业,养成阅读习惯。
3.爱劳动。自己事自己做,积极承担家务,主动清洁校园,参与社会实践,热心志愿服务,体验劳动创造。
4.讲文明。尊敬父母师长,平等友善待人,言行礼貌得体,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
5.讲诚信。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
6.讲法治。遵守校纪校规,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规则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
7.护安全。红灯停绿灯行,防溺水不玩火,会自护懂求救,远离毒品,珍惜生命。
8.护健康。养成卫生习惯,不吸烟不喝酒,控制上网时间,抵制不良信息,坚持锻炼身体,保持阳光心态。
9.护家园。节粮节水节电,践行垃圾分类,爱护花草树木,低碳环保生活,保护生态环境。
焦点1增控制上网等贴近性内容
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征求意见稿)》由过去的10条缩减为9条。旧《守则》第一条“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已经修改为“爱祖国。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
与传统的“孝敬父母、热爱集体、团结同学”等词汇相比,新《守则》引入了很多新鲜的时代词汇。诸如 【详细】
焦点2内容全面细化逐条有解读
与旧《守则》每条一句话相比,新《守则》更加简明。每条用“爱祖国”、“讲文明”、“护安全”等三个字概括。后面解读详细内容。例如“爱祖国”,后面有详细要求:尊敬国旗国徽,奏唱国歌肃立,升降国旗行礼,了解国情历史。“爱学习”则具体细化为 【详细】
焦点3法治和诚信单独列入守则
新的《守则》更强调法治和诚信,关于这两点的内容全部单独列项。如旧《守则》中的“遵守法律法规,增强法律意识”已经改为“讲法治。遵守校纪校规,参与班级管理,养成规则意识,了解法律法规,不做违法之事。”更加强调学生的规则意识。
同时,学生讲诚信的重要性也被明确。此前只是“诚实守信”,现在则明确要求“守时履约,言行一致,知错就改,有责任心,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让学生的可操作性增强。【详细】
焦点4敢于斗争见义勇为被删除
在《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第40条为“见义勇为,敢于斗争,对违反社会公德的行为要进行劝阻”,在新的《守则》中也悄然删去,不再提及,以“会自护懂求救”进行涵盖。【详细】
宏观概念难懂小事入手易解
清华大学附属小学德育主任梁营章认为,清华附小的办学理念是:儿童站在学校的正中央,因此所有视角都以儿童视角出发。过去的《守则》主要是教育孩子什么都“爱”,“那是对圣人的要求,即便是成人也无法完成”。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对一些宏达的概念无法真正理解,他们只能通过身边细小的事物来记住一件事或者一种概念。梁营章认为,新守则虽然有明显改进,但与国外的学生守则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详细】
虽有细化但一些内容还难懂
记者就新《守则》询问了部分家长和学生。正在海淀读小学二年级的弯弯说,自己并不知道学生守则,但是“爱祖国、爱人民”是少先队队歌中的内容,他们很早就会唱,具体指什么她并不知道。弯弯妈妈说,虽然新《守则》在内容上细化了很多,但是对于小学低年级孩子来说,大部分内容还是不能完全理解。其中“不抄袭不作弊,不擅动他人物品、借东西及时归还”的内容可操作性很强,孩子能够理解。【详细】
做学生“够得着”的守则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续梅表示,原来的《守则》过于宏观,最终的行为规范要落实在中小学生行为中,但孩子们普遍反映,这些内容不能和孩子紧密联系起来,无法贴近学生。
“我们希望制定孩子够得着、实实在在的中小学生守则”。续梅说,《守则》要结合时代特点,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因此,在制定的过程中,教育部多次召开座谈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