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安庆师范大学学子追寻延乔足迹 赓续红色血脉
2024-07-29 10:52:00
安庆师范大学
  2024年7月4日,是陈延年烈士牺牲97周年纪念日。7月3日至7月10日,安庆师范大学大学生记者团暑期实践调研团以“传承延乔精神 汲取奋进力量”为主题,前往上海市、安庆市等地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活动,感悟延乔精神,赓续红色血脉。
追寻延乔足迹 汲取奋进力量
  7月4日,团队成员来到上海市龙华烈士陵园进行实地调研。在陈延年、陈乔年墓碑前,团队成员献上鲜花和缅怀书信,并通过致敬默哀、举拳宣誓等方式与延乔兄弟展开一场“跨时空”对话,致敬陈延年、陈乔年两位革命烈士,传承红色基因。
  “为追寻信仰求学于上海、法国和苏联,为共产主义事业战斗于广东、北京和湖北……”安庆市皖江文化馆内,依照时间顺序布置的展板详细展示了陈延年、陈乔年的求学与革命经历,以史料图片与文字介绍相结合的形式,真实再现延乔兄弟为革命所作出的巨大牺牲与伟大贡献,团队成员在此重温革命历史、铭记烈士精神。
  皖江文化研究会会长汪军向团队成员讲述了其恢复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故居旧址的往事。20世纪80年代,为建设城市自来水厂,南水关陈家老宅被拆,不少人为此叹息。2015年,安庆市南水关老水厂的位置可能腾退,汪军根据张君、李帆群、万峰岩等几代文史人留下的珍贵资料,四处奔走取证,最终在2019年发现了关键性证据,即“陈延年、陈乔年烈士故居旧址”文保碑。在2021年8月13日,安庆市人民政府正式将陈延年、陈乔年烈士故居旧址更名为陈独秀、陈延年、陈乔年故居旧址。
聆听革命故事 传承延乔精神
  7月8日,实践团成员分别拜访了中共安庆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三级调研员方庆寨和陈延年、陈乔年兄弟的侄女陈长璞。
  方庆寨从事党史研究27年,他在学习党史的过程当中,了解到陈延年和陈乔年的革命英雄事迹,便对其展开了专题研究。“研究历史人物不仅要关注他们的生平事迹,更要深入理解他们的思想变化和心路历程。”方庆寨认为,宣传历史人物时必须基于真实可靠的资料,避免断章取义和道听途说,这样才能确保历史的真实性和教育的有效性。
  在与团队成员探讨如何更好地弘扬延乔革命精神时,他表示,传承延乔精神不仅要讲好他们的革命故事,还要揭示故事背后的本质思想和精神内涵。“理想信念贯穿他们的一生,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一切都是他们对理想信念的践行。”
  20世纪80年代起,陈长璞便致力于祖父及两位伯父相关史料的搜集整理以及独秀园的修建。近年来,她受邀走进多所学校,为学生们讲述陈延年、陈乔年的故事。“我一直为他们的精神传承作出不懈努力,如今你们是传承延乔精神的主力军,希望你们能够感悟延乔精神的核心内容,用实际行动传递‘延乔新声’。”
  恰逢新中国成立75周年之际,团队成员以对方庆寨和陈长璞的采访内容为基础,共同进行了剧本《信仰的力量》创作。剧本以陈延年、陈乔年两位青年革命英雄为主视角,从求学生活、自主实验、流血斗争到英勇就义等多维度再现兄弟俩的事迹。实践团成员走进社区,通过剧本表演,再现中国共产党的血性与光辉,激励青年学子从延乔兄弟身上学习并汲取信仰之光。
凝聚青春之力 续写红色故事
  7月6日至7月9日,团队成员先后走进安庆市怀宁县腊树中学、宜纺社区、先锋社区等地,为市民和学子带来六场名为《走过延乔路》的宣讲,讲述延乔故事,宣传延乔精神。
  实践团成员将红色资源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结合团队实地调研成果,以陈延年、陈乔年兄弟二人的革命事迹为切入点,辅以电视剧《觉醒年代》剧照、延乔路图片等相关史料,采取视频展示与亲口讲述相结合的形式展开宣讲。在和革命先烈“跨时空”的对话中,用声画结合的形式让红色精神可观可感,使延乔精神逐步从“字面观”走向“地面观”,使得革命教育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青年学生。
  “团队在前期数次对于延乔兄弟事迹和其精神内涵的学习、思考,有了这一次凝练的成果,这是一种从未有过的体验。”团队成员李武表示,希望用实际行动诠释延乔精神的当代价值,将信仰力量传递给更多的人。
  “昨天参观了皖江文化馆,馆中恰好在举办以延乔兄弟为主题的展览,今天便听到了延乔兄弟相关的事迹宣讲,他们的形象在我心中愈加深刻和真实。”准大一新生、安庆市民娄俊城表示。此前,他对陈延年、陈乔年兄弟的英雄事迹亦有过一定了解,他表示将会把“延乔兄弟”的故事传播给更多人,更加积极深入了解并传承延乔精神。
  “一百年前,一群青年人扛起救国大旗。一百年后,一群青年人扬起强国之帆。能在安庆这片红色热土上讲述延乔兄弟的故事,我们深感责任在肩。”团队成员陶玉涵说道。未来,团队将继续深入社区、学校,以“微宣讲”为载体,在社会实践中引导广大群众和青年学子学党史、强信念、跟党走,让延乔精神深入群众心中。
  (文/刘子阳 陶玉涵  图/李武 孙佳欣 姚梦婷 董选如 夏雪)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