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诚聘高层次人才
一、学校简介
安徽中医药大学创建于1959年,其前身为1952年创立的安徽省中医进修班(学校)。1959年,安徽省政府正式批准成立安徽中医学院,郭沫若先生题写校名。1970年,安徽中医学院并入安徽医学院。1975年,国家教育部批准恢复安徽中医学院。2000年,安徽省医药学校并入安徽中医学院。2011年,省政府批准在安徽中医学院的基础上组建成立安徽省中医药科学院。2013年,教育部同意安徽中医学院更名为安徽中医药大学。
学校是国家中医临床研究基地、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国家中医药国际合作基地、国家药品临床研究基地、硕士研究生推荐免试单位。2005年以良好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2009年学校以优异成绩通过国家教育部中医学专业试点认证。少荃湖新校区建设被列入安徽省“861”计划,2013年上半年一期工程竣工并投入使用。
学校现占地总面积1171亩,有梅山路、史河路、少荃湖三个校区。东校区坐落于合肥市梅山路103号,西校区坐落于合肥市史河路45号,少荃湖校区坐落于前江路。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13872万元。图书馆藏书175万册(其中纸质图书94.32万册),古籍部珍藏古籍线装书3.3万册,是“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中药标本中心储藏了11万份药用植物腊叶标本,是全国医药院校珍藏标本最丰富的标本馆。新安医学文化中心是安徽省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
学校现有全日制在校生13205人(其中博士生、硕士生1059人)。现有13个二级学院(部)、3所直属附属医院、4所非直属附属医院。现有教职工2500多人(含附院),其中副高以上职称人员500余人。国医大师1人,安徽省高校领军人才5人,博士生导师22人,硕士生导师333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23人、省政府特殊津贴8人;安徽省学术与技术带头人、后备人才25人;国家名老中医学术经验项目指导老师26人。有来自国内外的56名知名专家学者担任我校客座教授。
学校现有23个本科专业(其中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特色专业5个,19个专业列入一本招生),有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5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有安徽省学科建设重大项目2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7个,省级B类重点学科11个,7个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1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建设专科、23个安徽省中医药重点专科。
学校以人才培养为第一要务,牢固确立教学中心地位,把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为永恒主题,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能力素质的培养,坚持“弘扬新安医学,培育中医人才”的办学特色,人才培养质量不断提高。学校现有2个国家级教学团队、8个省级教学团队,1门国家级精品课程、35门省级精品课程。有1个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个国家级实验实训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近5年来,先后获国家级、省级质量工程项目200余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特等奖2项、一等奖2项。
学校注重办学特色的彰显,深入推进教学改革,举办新安医学教改实验班,在临床专业建立客观化结构考试中心。2010年开始与长春、福建2所中医药大学开展相互交流培养学生;设立大学生课外科技创新与创业基金;开展“百人获奖、千人参与、万人受益”的大学生知识技能竞赛和“挑战杯”等各级各类竞赛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社会实践活动。2010—2015年学校共有学生200余人次在学术科技与创新创业领域获省部级以上表彰和奖励80余项。学校曾被授予全国大中学生志愿者“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先进集体。2010年以来,学校毕业生平均就业率在94%以上,连续获得安徽省普通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或“标兵单位”称号。
学校大力推进科技强校战略,积极促进教学水平与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近5年来,学校共承担各级各类项目1300余项,其中承担国家“973”计划、国家“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星火计划重点项目、重大新药创制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196项,科研经费2亿余元;取得研究成果300余项,获得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42项(其中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华中医药学会科技奖一等奖1项)。现有10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28个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建立了安徽省中药材科技产业战略联盟。学校被国家科学技术部授予“全国科技特派员工作先进集体”称号,被国家中医药管理局授予“中医药科技管理工作先进集体”称号。学校获中华中医药学会“推动中医药学术发展特别贡献奖”。
学校不断加强产学研用合作,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能力不断增强。建校以来,我校培养了4万余名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遍布安徽省及国内外医药领域。学校与黄山、亳州、绩溪、舒城等市县人民政府签订全面合作协议,与河南宛西、江苏康缘、深圳三九等国内知名中医药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建有亳州济人药业等30个产学研合作基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不断提升。积极为政府在出台有关中医药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提供决策咨询,学校在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安徽)基地建设中做出了积极贡献。第一附属医院是全省最大的三级甲等综合性中医医院;第二附属医院是全国首家也是规模最大的三级甲等针灸专科医院;第三附属医院是国家第三批重点建设的中西医结合医院,神经病学研究所附属医院是一所国内外有影响的以“肝豆状核变性诊治”为优势的专科医院,国医堂是一所为广大患者以纯中医方式为主要医疗手段的医疗单位,其都成为开展社会服务的重要力量。
学校与美国、澳大利亚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50个医疗和教育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1994年获准招收国外留学生,先后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学员来校攻读硕士、学士学位以及临床研修。与美国、瑞典、新加坡、日本、韩国及港澳台地区的院校开展学者互访和学生交流活动。
在57年的办学历程中,学校逐渐形成了以“至精至诚、惟是惟新”为校训的优良传统。目前,学校已发展成一所以中医药学科为主,相关学科协调发展,办学层次齐全,中医药特色鲜明的高等中医药院校。
面向未来,学校将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中医信念,弘扬中医精神,秉承“至精至诚、惟是惟新”的理念,实施“质量立校、人才兴校、科技强校、特色弘校、文化塑校、和谐融校”的办学方略,围绕特色,强化优势,提升质量,着力培育“精诚是新”中医药人才,构筑安徽中医药协同创新高地,弘扬“北华佗南新安”中医药文化,引领安徽中医药事业产业发展,建成富有特色、卓有贡献、高水平有影响的安徽中医药大学,为建设美好安徽、服务人民大众健康做出更大贡献。
校址:
合肥市前江路1号(少荃湖校区)
邮编:230012
合肥市梅山路103号(梅山路校区)
邮编:230038
合肥市史河路45号(史河路校区)
邮编:230031
电话:0551-68129004∕68129026
传真:0551-68129028
二、引进对象
引进对象包括以下几类:
(一)博士生导师。年龄在50周岁以下。
(二)具有教授、研究员专业技术职务人才。年龄在50周岁以下,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1、近五年获国家或省部级表彰的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2、省部级二等以上科技奖获得者。
3、近五年国家级或省级重大项目主持人。
4、省级以上学术与技术带头人。
(三)学科、专业建设紧缺的博士。年龄在40周岁以下。特别优秀的,年龄可适当放宽;所学专业、研究方向与学校所需专业相符。
三、高层次人才需求岗位
序号 | 专业 | 学位 | 岗位 | 人数 |
1 | 内经或相关专业 | 博士 | 教师 | 2 |
2 | 康复医学、针灸推拿学及相关专业 | 博士 | 教师 | 3 |
3 | 护理学 | 博士 | 教师 | 2 |
4 | 病理学、病理生理学 | 博士 | 教师 | 2 |
5 | 生理学 | 博士 | 教师 | 1 |
6 | 医学免疫学或微生物学专业(毕业于医学院校) | 博士 | 教师 | 2 |
7 | 食品工程专业(食品质量与安全本科或硕士背景) | 博士 | 教师 | 2 |
8 | 中药学(药物分析研究方向) | 博士 | 教师 | 2 |
9 | 中药药剂学(本科:中药学) | 博士 | 教师 | 2 |
10 | 生药学(本科:中药学或药学) | 博士 | 教师 | 2 |
11 | 中药化学或天然药物化学(本科:药学或中药学) | 博士 | 教师 | 2 |
12 | 中药药理学(本科:中药学) | 博士 | 教师 | 2 |
13 | 物理化学(本科:化学相关专业 | 博士 | 教师 | 2 |
14 | 金融学 | 博士 | 教师 | 2 |
15 | 会计学 | 博士 | 教师 | 2 |
16 | 理论经济学 | 博士 | 教师 | 2 |
17 | 网络工程专业 | 博士 | 教师 | 2 |
18 |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 博士 | 教师 | 2 |
19 | 中医药文化、中医基础理论等 | 博士 | 科研人员 | 2 |
20 | 生理学及相关专业 | 博士 | 科研人员 | 1 |
21 | 针灸推拿学、中医学 | 博士 | 科研人员 | 2 |
22 | 中药资源学、生药学 | 博士 | 科研人员 | 2 |
23 | 药理学 | 博士 | 科研人员 | 1 |
24 | 药剂学 | 博士 | 科研人员 | 1 |
25 | 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 | 博士 | 科研人员 | 2 |
26 | 生物医学工程、模式识别图像处理 | 博士 | 科研人员 | 2 |
27 | 神经病学专业 | 博士 | 科研人员 | 1 |
28 | 图书情报学 | 博士 | 专业技术人员 | 1 |
29 | 药学或中药学 | 博士 | 专业技术人员 | 3 |
30 | 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临床专业 | 博士 | 专业技术人员 | 3 |
31 | 临床医学(含中医临床、中西医结合临床、临床医学) | 博士 | 专业技术人员 | 50 |
32 | 康复专业 | 博士 | 专业技术人员 | 2 |
33 | 针灸推拿专业 | 博士 | 专业技术人员 | 10 |
34 | 中医内科专业 | 博士 | 专业技术人员 | 4 |
35 | 中医妇科 | 博士 | 专业技术人员 | 2 |
36 | 骨科 | 博士 | 专业技术人员 | 2 |
37 | 心血管专业 | 博士 | 专业技术人员 | 2 |
38 | 重症医学专业 | 博士 | 专业技术人员 | 2 |
39 | 普外科(或泌尿外科) | 博士 | 专业技术人员 | 2 |
40 | 肿瘤学 | 博士 | 专业技术人员 | 2 |
四、 待 遇
引进的人才,除享受本校同职级教职工同等待遇外,另外还享受以下待遇:
(一)引进的博士生导师
1、享受引进人才津贴20万元(人民币)。与学校签订服务期协议后一次性支付。
2、学校以货币化补助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补助标准为20万元(人民币)。
3、提供科研启动费20万元(人民币)。
4、配偶享受以下照顾: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者,符合调入条件的予以调入,不符合调入条件的予以聘用。并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能力,安排到相应的教学、教辅或管理服务岗位工作。大学本科以下学历者予以聘用。主要安排到相关服务岗位工作。如配偶无工作且不要求学校安排工作的,享受每月50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享受期8年。
(二)引进的正高职称专家
1、享受引进人才津贴10万元(人民币),与学校签订服务期协议后一次性支付。
2、学校以货币化补助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补助标准为10万元(人民币)。
3、科研:提供科研启动费6万元(人民币)。
4、配偶享受以下照顾:
具有大学本科以上(含本科)学历者,符合调入条件的予以调入,不符合调入条件的予以聘用。并根据工作需要和个人能力,安排到相应的教学、教辅或管理服务岗位工作。大学本科以下学历者予以聘用。主要安排到相关服务岗位工作。如配偶无工作且不要求学校安排工作的,享受每月500元(人民币)的生活补贴,享受期8年。
(三)引进的博士
1、享受引进人才津贴6万元(人民币),与学校签订服务期协议后一次性支付。
2、学校以货币化补助的方式解决住房问题。补助标准为6万元(人民币)。
3、一次性给付安家费1万元(人民币)。
4、提供科研启动费3万元(人民币)。
5、专业技术职务晋升按《安徽中医药大学关于教学系列高级专业技术职务校内聘任的暂行规定》执行。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