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当日的北京,被第一场雪覆盖,天气异常的好,一扫已经持续了一周的雾霾。
尽管外面天寒地冻,北京网易大厦的直播间里却互动火热,这是一期普通的有道家长俱乐部直播活动。
“孩子偏偏喜欢‘天坑’专业,我想让她学热门专业,怎么办?”
“家长需要帮孩子整理错题本吗?”
“新高一孩子玩手机成瘾,学不进去怎么办?”
……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学业生涯规划专家丁延庆」——最近因表示“接受女儿平庸”的观点而走红,他在直播中以专业的学术视角给出解决思路;
「有道小图灵信息学总教练乖妈老师」——她是已经“上岸”的家长,儿子邓明扬江湖人称“乖神”,在世界级数学、信息学比赛中一路开挂,现在是双料竞赛金牌得主,却自称“只是数学的初学者”。乖妈的1000多篇博客文章,详细记录了孩子从成长到成才这一路的历程和家庭教育方法。她希望能在直播中把这些方法分享给更多家长。
「网易有道CEO周枫」——作为当年无锡市高考状元、清华本硕、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的学霸,他的成功经验能否复制给他正在读初中的孩子?其实他和很多家长有“共鸣”,当然他也有更多解决问题的办法。
「有道主讲老师包君成」——因生动有趣的授课方式,广受初中学生和家长喜爱,时常收到家长来信探讨家庭教育的相关问题。
这一期300多万赞的直播间里,他们到底都聊了些什么?
以下为他们的直播对话实录:
01「学业生涯规划:未来的人生主要是扬长」
包君成:周老师,您觉得从小初阶段就开始给孩子做学业生涯规划,是不是太早了?
周枫:来之前我也想了这个问题,我简单的分享三个观点。
第一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计划和规划对于任何事情都非常重要,我上中学的时候,学业生涯规划还没形成体系,但我也在比较早就开始考虑学习生涯的安排,最后结果也比较好。
第二个,我觉得中小学升学的目标要和长期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升学普遍是为了上好大学,但上大学不是目的,长期的职业发展、怎么找到自己的热爱,或者说人生更幸福,这个更值得去考虑。
现在社会选拔的角度主要是在补短,学习是为了解决能力的不足,帮助完成升学。但未来的人生,主要是扬长。比如你语文不好、文言文搞不定,这个短板可能影响你的升学,但文言文对你将来的工作并没有影响。千万不要因为这个影响自己的兴趣发展,把自己的长板做长。
第三个,随着教育的发展,学生的选择是越来越多的。这既是机会也是挑战,像新高考选科、强基计划这样的选择越来越多,所以为什么要做好学业生涯规划,怎么选变得更加重要。
包君成:有个家长想问说高考是走文化还是艺术更容易?
丁延庆:很明显,这个问题不可能有一致的答案。我们一般倾向于提倡遵循兴趣和特长来进行选择。
其实生涯规划的过程,是一个教育过程,特别是一个自我教育的过程。我们做生涯规划,我们引导孩子让他进行自我教育,之后让他进行自我发现、自我树立。
再提供一点我自己个人的观察,其实过去十几年、二十年,我们国家的课外教育和课外培训是非常非常膨胀的。有数据说现在北京市的少年儿童有300万人学过钢琴,从这个数据看,走艺术道路他未来的竞争是会越来越激烈的。
包君成:那现在孩子的兴趣爱好很明确,比如说生物这门课学的很好,但家长看来是天坑专业,而且比较难就业,甚至只能是卖卖药,卖卖医疗器材。
丁延庆:综合来看,生化环材,大家所谓的“天坑”专业,实际收入水平肯定不高,但在众多专业中肯定也不低。这几个专业的主要问题在于,本科和研究生毕业后的就业落差比较大,比如说专业对口就业率,在理工科专业里算是比较低的。
但任何事情都不能一概而论,就像化学专业,在我们山东绝对是优势就业专业。现在我们看到计算机供需两旺,就业起薪特别高,在所有专业里差不多一骑绝尘了。但不能所有人都去学,也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学,所有人都去学计算机也是灾难。关键是你的热爱和擅长。
我们发现家长太过于关注就业这一端了,孩子上大学的专业,最终目标就是为了找个饭碗,甚至不是说多好的工作,其实我觉得这个视野要拓宽一点,增加一点精神追求。
包君成:孩子的兴趣发掘是一个过程,如果将来我有孩子,我应该怎么去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还是通过观察他的什么行为?
周枫:我们刚生孩子的时候,都会去问别人这件事情该怎么办,但是有孩子的父母都知道,孩子的事情永远没有解决一说。这是一辈子的事情,或者说至少是一个十年、二十年的事情。
同理,兴趣发现也是一个非常持续的过程,父母能做的是陪伴他们去做尝试、去不停实践,从成年人的角度观察他们在不同事情上的反应。
归根结底,这也是孩子自己的事,不是父母的事。父母只能在关键时间给他们提供一些帮助,告诉他们一些可能他们这个年龄还没有看到的东西而已。
包君成:所以,兴趣是孩子自己的事情,他要自己独立自主地去规划,家长其实提供更多的信息给他去做参考,包括未来就业、社会话题等等。
02厨房计时器如何破解玩手机?
包君成:孩子玩手机的问题其实也是个未解之谜,我相信肯定有成千上万的家长都面临过这个难题。
乖妈:孩子的手机问题挺普遍的,因为大家都会沉迷手机。我们当时也很苦恼,他爸爸直接还把小乖的手机给摔掉好几个。后来我们家用那种厨房计时器,把一个小时分成45分钟和15分钟。45分钟的学习时间就全神贯注在学习任务里,手机、电脑统统拿一边去,不准干其他的事情。15分钟休息时间你就可以看看手机,刷刷消息,休息一会儿。
周枫:我孩子一个是初二,一个是五年级,他们两个都不用手机,不是我们要求的,而是跟他们讨论出来的结果。老大初一的时候我和他谈,问他要不要手机,后来也不知道是他自己靠谱,还是说没有体会到手机的好处(笑)。总体上他还是觉得手机可能会影响他管理自己的时间。
从我个人来说,我比较希望小孩子能自己参与决定的过程。
包君成:是不是你们从小到大跟孩子都是以理性方式交流?
周枫:这个是我们家比较强调的一个风格,但不是说理性沟通能解决所有问题,大家该吵还是吵。
丁延庆:养成理性规划的习惯很重要,因为这其实本身就在告诉孩子,像沉迷手机玩游戏是丧失理性的,他心里要有这个底线在。
第二个比较重要的,一定要和孩子商量。和孩子商量出来的结果,一定是个理性的结果,在这种氛围之下如果他能接受并商量出结果,他自己会感觉得到了很大的尊重。但这样的交流氛围肯定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如果你一直去放任,突然在手机问题上跟他较劲,可能也没什么效果。这就是我们说的,教育离不开规制。你从小就应该有规制,形成一个规制的习惯,到长大一点他也明白。
周枫:对,我的一个体会是:很多时候你陪伴孩子一起做事,可能比「做得事情马上就对」是更重要的。比如孩子有的时候喜欢吃一些不健康的食物,我孩子喜欢吃薯片,我就跟他一起吃、大家一起吃,然后讨论到底哪个好吃、哪个健康。我不会强调一开始就一定要说这个不好,或者说立刻停止,慢慢跟他沟通以后,有一天他就觉得我有点想明白这个事,但是这肯定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
包君成:周老师您和夫人都是公司CEO,工作忙估计也没多少时间陪孩子,怎么让孩子培养好的规矩意识呢?
周枫:首先,我觉得父母要重视培养孩子时间管理的意识,因为它是一个能力,不光光是一个习惯,有这个意识很重要。但父母肯定还是要花时间去教,大家都比较忙的情况下,就需要提高大家在一起时间的利用效率。
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总量相对固定,怎么提高利用效率?我知道大家工作完很累,回家以后就会想刷手机,但在我们家是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家长要跟孩子尽量一起做事情。比如他在做作业,你可以去看看他在做什么作业、学到哪了。
通过这样,你可以知道他有些题目不会是什么原因,或者说某些地方他没有兴趣,是什么原因,亲子陪伴时间的效率也会高一些。其实孩子越大,亲子陪伴单位时间内的效率也会越低,因为他会有自己的想法。
丁延庆:惭愧,我刚才在下面还跟周老师和乖妈讲,我说我的人生进度失败,我的孩子特别小,尽管她现在读二年级但是这些问题都在显现,都是共性的东西。我觉得还是要立规矩,要有介入,甚至要尽量的充分介入、陪伴。
我们一直在研究优秀人才成长涌现的规律,我提出一个词叫做「体制化」。学习好的孩子其实都是体制化了的,能考高分的这些孩子,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大多数都是高度体制化的。你问很多学习好的孩子怎么能考这么高分,他们都会说“我也不知道,我就是规规矩矩,该干什么干什么”。实际不是,他已经体制化了。
03「挫折和放弃有什么关系?」
包君成:乖妈已经是上岸的家长了,孩子现在也是麻省理工的高材生,当年遇到难题的话您怎么去帮他?
乖妈:其实很多家长会说,小乖天赋很高很厉害,是不平常的孩子,其实我觉得在生活过程中,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孩子,有平常孩子各种的缺点,他自己的缺点很明显——就是爱哭。
他小时候学围棋,如果是输棋他马上就会哭。我从小到大都是在后面一直鼓励他,因为其实碰到问题想退缩,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家长真的是要在孩子失败的时候不停的鼓励他,在后面做他支持者,坚强的后盾。
丁延庆:其实这个时候肯定是鼓励为主,特别是这么小的孩子,我除了鼓励他之外,还要淡化这个问题,就是使他不要具有多强的挫折感。第一,你现在还小,只要多学肯定是能学会的。第二,不那么重要,这些东西你淡化它的重要性,不能让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就面临各种挫折,这样会使他失去一个锐气。
周枫:都说挫折,我补充一点,该放弃的时候就放弃。因为我的孩子原来下国际象棋,后来他有一天说我不想下了,他学了很久突然放弃我会觉得很可惜,也会和他起冲突。但是后来还是让他放弃了,我现在觉得也挺好。不过最近他又捡回来了,我也不知道为什么。(笑)
丁延庆:这就是非常好,如果全部都是后天别人规制要求的,动力慢慢就会丧失掉,如果是自己捡起来的动力是不一样的
周枫:理论上,人的动力有两种,内在的动力和外生的动力,内在的动力非常重要,放弃有的时候可能也是保护他的内生动力的一个事儿。
04「家长要少说话多做饭?」
包君成:有人问孩子的错题本总是形式化,没有实际作用,这要怎么去改正?
周枫:错题本是中学学习阶段非常重要的学习工具,但这里面其实有很多细节,我回忆我自己学习的时候,错题本不是说把错题整个整理下来就算做完了,而是需要去做更多系统和细节工作的——比如说:对每道题涉及什么知识点,以及答错的原因,到底是因为完全不懂,还是说我有一个很细节的地方没有搞清楚,必须把这些前前后后的细节问题都整理好,这个错题本才会发挥它的作用。
尤其是高中阶段,学习时间紧张、知识难度大,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理解,这个阶段的压力和以前不一样。家长能帮忙的时候尽量帮忙,觉得自己帮不上忙,就把菜做好。
包君成:好像是清华大学附属中学的校长说过,家长要「少说话,多做饭」。我当年数学不是很好,现在看来就是缺少错题之间的联系,因为我是把每道题单独背下来,没有构建错题的联系。
周枫:对,因为理科的知识点之间有一个特点,是非常有体系的,比如说物理和数学都比较像,最难的知识点数量并不多,而且有互相的依赖关系,但如果你最基本的东西不懂,没有理解深刻的话,后面一系列的东西就全都不会。
到高中之后,对知识的融会贯通要求是比较高的,所以任何某一方面的知识,你掌握不深刻,都是比较讨厌的问题。通过错题本类似的工具,学生就可以把这样的问题找出来,针对性解决,帮助就会比较大。这个比盲目刷题,或者说纠结于每一次考试考的好还是不好,都要有帮助得多。
周枫:评论区有一个家长问,孩子没有时间,家长可以帮忙整理错题吗?我觉得家长有能力的话完全可以。
每个家庭情况不一样,我觉得初中知识,大部分家长花点时间还是可以跟上的。不过学习最终还是孩子的事,家长不要就具体的学习细节方法跟孩子起争执,这是没有用的。有的时候我们也会起争执,但每次都后悔,之后发现学习就是孩子自己的事情。
丁延庆:我上学的时候真没有专门的错题本,但是我发现一点,学习好的虽然没有错题本,但其实他心里面有个错题本。
我讲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上学时和30多个同学一起备考GRE,当时有一个同学他学的特别好,平时我们做真题的时候,他总是比我们强,后来我们就问他怎么考的,他说“其实我真没有什么诀窍,从小到大我学习就有一个习惯,就是我做过的题,我做错了,再出现我绝不能允许它再错,就像强迫症一样。”
前一段时间,我们访谈一个高考状元,他是中国高考历史上唯一一个考两次高考状元的。我问他有什么好的学习方法,他说“真没有什么,我就是该干什么干什么”。我就给他举了上面这个例子,他马上说他也是这样的,像强迫症一样,绝不能允许做错的再错。是不是学习好一定要有错题本?一定有,但不一定真的是一个本写上三个字叫做错题本。
05「专治“粗心大意”」
包君成:我当年上学的时候,最大的难题就是我会算错,有的时候9+4就是等于12,这种简单的错误我来回犯,有的时候无法避免,我怎么去解决这个问题?
乖妈:我觉得粗心这种毛病小孩都会犯,但是怎么提升改进这样的毛病?我们当时用了一个方法,草稿纸。
我们平时草稿纸就会随便写一写,比如你要写一道题打一个草稿,写两笔就扔了,下一次也不会再看了。但是当时我们跟他说,如果你参加比赛的时候,草稿纸认认真真地写好,写完了带回来给我。
我给他提了几点要求。首先,草稿纸你在写的时候,把题号标出来,就可以看清楚到底是第几道题。第二点,要把过程写清楚,这个题是怎么算的,比如你要列一个竖式,是先加减再乘除,把思路写清楚。第三点,把结果圈出来,我可以给你对答案估分。第四点,把每道题分割开来,比如说你拿一张纸,可以对折四五次,可以放16道题或者几道题,就比较方便。
草稿纸我们用了一段时间,在他三年级左右的时候,他每次考试、上课,尤其是比较重要的考试,会把这个东西带回来给我看。后来我发现,通过使用草稿纸,他粗心的毛病其实是有所改进的,因为他在做这个题的时候,就会把过程很认真地写出来,也相当于整理自己的思路。如果他考完试还有时间,可以检查草稿纸里面的步骤,这个时候可以看到自己的思路过程,也比较容易能找到这个问题所在。
06「中学数学有哪些方法?」
包君成:有家长问,孩子在函数的部分、圆的部分一直学不好怎么办?
周枫:函数和圆,是初中初学、高中重点,所以我自己觉得初中和高中,学习数学的差别还是非常大的。
高中的体系化学习特别重要,一个高中学生,他学得好和差,很大程度都是体系化建的好不好。如果他脑子里是非常具体的点,没有连起来,往往融会贯通的能力就会差。比如一次二次函数的特征值、单调性,这些点每一个其实都是重要且互相关联的点,我觉得建立出体系是关键。
如果这个孩子是初中的,往往是第一次接触到这个概念,像我的孩子初二,我也发现中间对孩子来说,是跨越性的。初中数学难在什么地方?往往接触到一些跨越性知识的时候,就会容易出问题。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比如平面几何、圆的证明类题目,是一个非常发散的思维方式,需要脑子里有一堆东西,去看哪个可以用。这些和算术、代数题的思维方式是非常不一样的,因为这些题往往是从前往后证明,需要发散。类似这样的坎,往往是数学学习的难点。
其实初中阶段,他们有时候很大的一个挑战是青春期,情绪和想法方面也会比较复杂。比如我孩子之前有段时间平面几何压根没学,他在看小说。所以我觉得家长也多加注意,某一方面学不好,是不是也可能有背后的原因在里面,及时发现、及时帮助。
包君成:经常有人提到理科刷题很重要。三位怎么看?
周枫:理科学习,多做题肯定是要做的事情,但我觉得更需要有一个好的学习方法。比如说学校布置的题,孩子是不是做了以后确实有收获?
如果有一些额外的题那么选择合适的练习,家长可以更多参与和关注,更深入一些帮助孩子。比如某些领域学得不太好,加强一些练习,以及通过错题本的方式做一定的整理,我相信是会有更大帮助的。尤其是到高中,学生最大的挑战是时间不够,因为已经花了非常多精力了,时间已经都用到差不多没有了,这个时候效率就会更加重要。
乖妈:我们家孩子是两门竞赛都会参加,我也看到有家长会问到底怎么规划,每个老师都会强调刷题,但刷题,量不是最重要的,质是最重要的。所以需要选择去刷那些相对来说比较典型的,能够让你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点的题目。
另外,在刷完题之后的总结非常重要,要形成自己的体系,要看一下这道题到底是想让你从哪个方面思考。总结哪些题是什么样的类型,把它分类,把整个学的知识融会贯通,举一反三,类似的题都会了。
07「文科学习的源头活水」
包君成:我打听到丁教授小时候直接背字典。那是不是我们常说的,只要你记忆力好,文科就一定能学好?
丁延庆:肯定不是的。
学习好的学生,他的学习一定是反思式学习,自我批判、自我扬弃。比如像刚才讲的,这次马虎了,下次还马虎,这就是没有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问题,如果他真正认识自己的问题,就会改正。我女儿现在二年级,我就会告诉她,你做完了以后要检查一遍,而且我告诉你,你一定有做错的,她做完了我都不看,你检查一遍,把你做错的自己找出来。
同时,知识的体系化很重要。学文科也一样,都是有体系的,有最基本的原点的东西,有它逻辑的延伸,历史是有逻辑的,地理也是有逻辑的,这些体系都不是堆砌的,都很重要。
我上高中的时候十本书滚瓜烂熟倒背如流,五本历史、四本地理、一本政治,毫无问题。但我同班同学里也有能把整个教材全部背下来的,但他每次每门考70分多一点,在我们的时代肯定都是高分,但我可以得90分以上,几乎每次都能,因为我会反思,我不仅把书背下来了,那20分跟背没有关系。
语文学习,阅读肯定是基础,一定是阅读量比别人大,读得好、多、深,有反思。而且文科一定要刷题,刷题之后发现做错了,对照标准答案就知道它的命题思维是什么,我就修正方向、思路,形成一个套路,这是刷题的目的,使你的知识可以正确运用。而你的大量阅读,提供的是用之不竭的东西,所以这是一个辩证。
包君成:有的家长很愁,说孩子现在写作分数就卡在了一个分数段,来来回回都是那些分,我怎么写就那样了?
丁延庆:我觉得阅读和练笔,就是语文和英语学习的不二法门,不存在有的瓶颈突破不了的问题,你读得多、思考得多、写得多、练得多,相应的能力就会线性提高,这是学习规律。如果你卡在这了,一定是阅读和练笔哪一方面停滞了。
包君成:引用杨绛先生的一句话:“年轻人读书太少,想得太多。” 这可能是年轻人的通病。
08「怎么培养孩子的文化素养?」
包君成:这段时间特别火的一个词,叫做文化素养。你们怎么看?
周枫:我觉得文化素养和通识教育有很大关系的,大量基础性的通识类知识体系、底蕴性学习,就是文化素养。
包君成:如果缺少通识教育,就无法建立起特别好的通识逻辑,导致孩子在解决问题的时候,没有一个底层逻辑支撑,在跨一个专业领域以后,就完全没有办法解决另外一个领域相关的一些问题。
周枫:是,年轻的时候,对于文学、哲学、历史方面的内容,在有兴趣的情况下,如果能多学习,是会有非常多好处的。当然有挑战的是,有挺多孩子会觉得这些内容比较枯燥,这是家长可以做很多工作的地方。
丁延庆:这个问题我说起来比较抽象一点。素养,肯定是跟价值有关的,之后一个层面才是工具性的,所以包含两个东西,一个是教养,一个是修养。教养涉及到品格塑造、价值观;在这个基础之上,还有修养,还有知识、思想、认识方面的东西,工具性的,所以“腹有诗书气自华”。
乖妈:以前是看分数,现在要素质教育。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首先是他的价值观建立,家长的作用非常重要,家长的言行时时刻刻是影响到孩子的。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我对自己要求也会越来越高。因为有的事情可能我没有孩子之前不会想,但有了孩子以后,我会想这个事情不能做,会给孩子树立不好的榜样。
09「怎么合理安排周末时间?」
包君成:现在孩子们周末的时间怎么安排,家长们都非常关心。
乖妈:他在高中的时候参加数学比赛和信息学比赛,所以周末基本都是在安排一些集训。具体来看,我们会用计时器,一天大概5小时用在竞赛上,其他的时间就是在玩游戏、看看书。
周枫:初中跟小学还是不一样,以前我们周末不用怎么太多的安排,玩就行了。
初中之后的周末是一半一半,一天的时间有学习的任务,另外一天就会做一些娱乐。我们也需要考虑怎么选择,现在我们会选一些时间更短的活动去参与。需要占用特别多时间的活动,比如说长距离旅行什么的就会避免;比如看电视剧肯定不行,电影两个小时可以;娱乐的话,我们家一般喜欢玩桌游,另外一半时间,就会学一些信息学、数学相关的,老大的兴趣还是在理工科方面。
丁延庆:我的女儿才二年级,非常简单,就一个字——玩,充分地玩,想方设法玩,户内户外找小朋友玩。
10「当CEO VS 做父母,哪个更难?」
周枫:管公司千头万绪,会有不少要承担责任的事。但当家长更难的地方,是有特别多的情绪和冲突需要处理。而且跟自己孩子打交道和跟员工打交道,是非常不一样的。
和孩子起冲突,我会有很多非常生气和沮丧的时候,当然也会有非常高兴的时候,但这中间还是有很多困难和不好处理的事。但是陪伴孩子走过这段路,也很有收获。非常难,但我乐在其中。
丁延庆:如果问我做北大老师和做家长哪个更难,我认为家长更难,问题就在于关系特殊。
《圣经》有个典故,因为耶稣在拿撒勒长大,30岁开始到处传教,但是拿撒勒人没有信耶稣的,为什么不信?他们说耶稣不就是我们村木匠的儿子吗?一样的道理,我在女儿面前也建立不起来知识权威,我只是跟她交朋友,用这种方式来互动。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