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继续教育大学生在线> 自考动态 > 正文

2023年自考英语二解题技巧!

很多考生不知道怎样复习自考英语二,遇到这种情况应该怎么办?下面由小编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各类题型的解题技巧。

1.词汇结构

考查内容:一半词汇,重在词义辨别;一半语法,重在句式结构和动词形式。

解题步骤:不要先阅读题干,这是盲目的,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应遵循“从选项到题干”的做题思路:首先,通过浏览选项,可以明确考查方向,再通过比较选项,找到异同点;然后到题干中搜寻提示信息。

做题技巧:善于采取两分法,或者叫做两步排除法,通过两步思维,在四个选项中逐步缩小范围,最终选出正确答案。

2.完型填空

考查内容:集中考查三种关系,词语之间的搭配关系、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上下文之间的照应关系。

解题步骤:(1)宏观把握,了解大意。(2)微观处理,逐个击破。

做题关键:捕捉关系,挖掘提示,实现在语境中做题。空格处往往是前后词、上下文关系的连接点、逻辑的交汇处。不能孤立地、静止地就词论词、就空论空,要普遍联系,机动灵活,提示可能在前,也可能在后,可能在近处,也可能在远处。

概括成四句话:利用语境找提示,捕捉关系看逻辑。冷静观察抓思路,沉着应对选常识。

3.阅读理解

考查方向:事实细节、主题大意、语义判断、指代关系、信息推断

三重定位:考查信息定位、主题大意定位、逻辑词语定位

考查信息定位:阅读题干,标明题干中的关键词、重心词、最有信息区别度的词。边阅读,边寻找关键词在文章中的位置,顺藤摸瓜,对号入座,确定文章的题区,阅读和做题同步进行,一步到位。正确选项是原文信息的替换表达,词语和句式虽有所变化,但语义对等。以事实为依据,做到答之有据,选之成理。做出选择时一定要找到原文对应信息,予以支持。如果凭主观臆断或者印象,经常会落入逻辑圈套。

主题大意定位:阅读要有全局观念,有意识地确定、归纳主题句,包括段落主题和篇章主题。这是一个段落或一篇文章的灵魂。正所谓“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所有文字都和主题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都是在解释、说明、支持、服务主题。不明确主题,其它所有文字似乎都支离破碎,是一盘散沙。明确主题,大到全篇、小到段落都会豁然开朗,一通百通。而且,一篇文章的五个题目,不管具体考什么,也几乎都和主题有着密不可分的关联。

逻辑词语定位:表明作者思维演进、语气变化的标志词语。他们能够承上启下,承前启后。重点捕捉逻辑词语,既有利于我们提高阅读速度,快速地明确作者的行文思路理解文章,确定语义重心,也有利于解题,因为题目答案往往出现在逻辑词语之后。借助于这种定位,就可以实现跳跃式阅读、搜索式阅读。

做题步骤:采取两遍阅读法,即:(1)全面阅读,读选结合;(2)重点突破,检查核对。

4.单词拼写

两点态度:(1)不要刻意强求,因为这种题型考前提高空间不大,分值最轻,应在大项考题、分值重的考题上多花精力。(2)重心在基础词汇,焦点不要放在难词上。

5.词形填空

考查方向:动词形式、词性转换

解题思路:做题思路一定要清楚。对于动词形式,应做到几个分清:(1)首先分清主干动词(在形式上,有时态,有主语;在内容上,意思完整,不可分割)和分支动词;(2)如果是主干动词,分清现实和非现实,现实情况会有时态和主动或被动语态,非现实情况要使用虚拟语气;(3)如果是分支动词,有动名词、不定式、分词三种形式。动名词是由动词转变而成的名词,不定式经常表示动作没有发生,分词表示动作已经发生或正在发生。(4)简单地讲,许多分词相当于由动词转变而来的形容词,包括现在分词和过去分词,要分清主动和被动。现在分词表示主动关系,过去分词表示被动关系。

对于词性转换,要依据两个标准判断:根据位置判断词性,根据搭配判断词义。

6.汉英翻译

解题思路:(1)确定总体句式,所谓“先搭台,后唱戏”,遵循“从宏观到微观”的顺序。(2)确定具体词汇的选用。(3)确定动词的形式。

评分标准:(1)总体评分,不会严格见错就扣分。(2)所用句型、词汇和答案不一致,只要和汉语意思相符,语言正确,都可以接受。(3)要做到翻译的完整性,语言不能支离破碎。

特别提醒:翻译要强调灵活性和变通性,使用自己有把握的结构和词汇,回避难词可以采取解释法和替换法。

7.英汉翻译

三点提示:(1)不要受原文表达形式的约束和限制,表达同样的思想,英语的用词、句式都和汉语有很大的不同,我们需要“得意忘形”,得其意而忘其形,用地道的汉语传达原文的意思,这是翻译的目标。遇到长句,应化繁为简,化整为零,分而治之,加以拆分,逐层翻译。(2)在汉语表达方面要多下功夫,力求做到表述通顺、流畅、符合汉语习惯,文雅一些更是锦上添花。(3)同样,英汉翻译也要确保完整性,如果遇到原文某处不理解,不要自暴缺陷,发挥主观能动性,进行推断和语言上的修饰。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111
授权院校
×
关闭
编辑推荐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s://www.eol.cn/ceici/235425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资讯

专题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