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继续教育大学生在线> 成考动态 > 正文

2023年成人高考数学零基础学习方法!

对于大多数成考生来讲,2023年成人高考数学考试难度还是挺高的,但考生们想要获取成人高考毕业证书,就必须通过成人高考数学考试。为此,我将会在本文中分享2023年成人高考数学零基础学习方法!以供考生们参考!

一、选择题(每题5分,17题,共85分)

1、一般来说前面几道题非常容易,可以把4个选项往题目里面套,看哪个答案符合,就是正确答案。

2、据统计:17题选择题,ABCD任意一个选项成为正确答案的次数为3-5次。那么同学们:

(1)一题都不会写,也一定要全部的答满,不能全部写一样的答案这样会一分都没有

(2)只会写1-2题,剩下的15题都写跟自己懂写题的答案不一样的选项,这样至少可以得20分。例如,会写的题一题选A,一题选B,那么不懂写的15题都写C或者D。

(3)懂写3题以上,看看自己懂写的答案中ABCD哪个选项出现的次数少,那么不懂写的题目都写那个选项,这样至少可以得30分以上。

例如:懂写6题,答案分别是AAABBC,那不懂写的就都写D。

因为A成为正确答案的次数一般不超过5题,现在已经写出三题选A了,从概率的角度来说A最多会再出现两次,而D则会出现3-5次。

二、填空题(每题4分,4题,共16分)

一般出现其中有一题答案是0,1,2的可能性很大,实在每题都不会写,就4题都写0或1或2,但写1的概率相对0、2会高一点。

如果你时间充足的话,可以把0,1,2套进答案可能是整数的题目里面试试,这样运气好就能做对一两题。

三、解答题(49分)

完全不懂也不要放弃解答题的分数,解答题的特点是一层一层往下求解,最终求出一个答案。解答题的答题步骤。如:

①解:依题意可得~~~(题目中已知的数据写上去)

②公式~~~~~~~

③计算得~~~

④答:~~~~

有些题目,我们可以把题目中给出的公式,变化一下,能顺着下来多少就是多少,把所想的步骤写上去,反正都思考了,不写白不写,写了就有可能得分。

四、解题思路

数学这一门科目在考试解题时都是有解题思路可循的,很多同学对考试的题目无从下手的原因除了没有掌握知识点之外,还完全不懂解题思路。

掌握解题思想可以帮助同学们快速找到解题思路,节约思考时间。

1、函数与方程思想。

指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分析和研究成考数学中的数量关系,通过建立函数关系运用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去分析问题、转化问题和解决问题。

方程思想,是从问题的数量关系入手,运用数学语言将问题转化为方程或不等式模型去解决问题。同学们在解题时可利用转化思想进行函数与方程间的相互转化。

2、数形结合思想。

中学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称之为数形结合或形数结合。

它既是寻找问题解决切入点的“法宝”,又是优化解题途径的“良方”,因此建议同学们在解答数学题时,能画图的尽量画出图形,以利于正确地理解题意、快速地解决问题。

3、特殊与一般思想。

用这种思想解选择题有时特别有效,这是因为一个命题在普遍意义上成立时,在其特殊情况下也必然成立,根据这一点,同学们可以直接确定选择题中的正确选项。
不仅如此,用这种思想方法去探求主观题的求解策略,也同样有用。

4、极限思想。

极限思想解决问题的一般步骤为:

对于所求的未知量,先设法构思一个与它有关的变量;

确认这变量通过无限过程的结果就是所求的未知量;

构造函数(数列)并利用极限计算法则得出结果或利用图形的极限位置直接计算结果。

5、分类讨论思想。

同学们在解题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情况,解到某一步之后,不能再以统一的方法、统一的式子继续进行下去。

这是因为被研究的对象包含了多种情况,这就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归纳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

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很多,数学概念本身具有多种情形,数学运算法则、某些定理、公式的限制,图形位置的不确定性,变化等均可能引起分类讨论。

建议同学们在分类讨论解题时,要做到标准统一,不重不漏。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111
授权院校
×
关闭
编辑推荐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s://www.eol.cn/ceici/e2-chengkao-231477.s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资讯

专题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