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史近年也是很多人要考的科目之一,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自考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归纳,供参考。
自学考试在中国现代文学史知识点整理
(1)鲁迅的最后十年(1927-1936)
1927年10月,鲁迅携许广平抵达上海。到上海不久,鲁迅和太阳社、创造社发生了关于“革命文学”问题的论争,纠正了只信“进化论”的偏颇,思想上从进化论者转变为阶级论者,完成了世界观的根本转变。
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鲁迅在上海寓所逝世,终年56岁。
鲁迅著作一览
小说集:《呐喊》《彷徨》;新编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35万字)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篇》《而已集》《三闲集》《二心集》《伪自由书》《南腔北调集》《准风月谈》《花边文学》《且介亭杂文》《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集外集》《集外集拾遗》(共700多篇,约135万字)
辑录、校勘的学术著作:《稽录集》《中国小说史略》《小说旧闻钞》《唐宋传奇集》(约80万字)
翻译著作和作品:中长篇小说、童话9本,短篇小说78篇,戏剧2本,文艺论著8本,短篇论文50篇(共约310万字)
书信:《两地书》(1350封)《鲁迅书信集》二册(1200封)(共约200万字)
日记:二本(1916.5.5—1936.10.17)(约82万字)另有70万字佚文、佚诗。
从革命呐喊到文学革命的旗手
(1)遵命文学(1917-1923)
1917年初,胡适、陈独秀以《新青年》为阵地发起文学革命,连续在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和《文学革命论》,胡适提出了“八不主义”,陈独秀提出了“三大主张”,文学理论上的探讨得到初步的展开,但是理论的探讨需要向纵深发展,新文化、文学的革命不能仅仅停留在理论探讨的层面,迫切需要以创作的实绩来促使革命运动向纵深发展。
鲁迅本着“遵从文学革命”、与革命先驱取“统一步调”的原则,做出积极呼应。经钱玄同的“劝驾”, 1918年5月,鲁迅在《新青年》发表了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此后一发而不可收,接连写下《孔乙己》《药》《故乡》等小说、新诗《梦》《爱之神》《桃花》《人与时》和社会论文《我之节烈观》《我们怎样做父亲》。鲁迅将自己的小说集命名为《呐喊》,意为“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些在寂寞中奔驰的猛士,使他们不殚于前趋。”又因为《新青年》不喜欢太黑暗、阴冷,所以鲁迅在小说《药》里设置了光明的尾巴,目的在于“删削些黑暗,装点些欢容。”
(2)彷徨与探索(1923-1926)
此间,鲁迅一边自由撰稿,同时兼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兼职讲师,同学生一起积极参加民主革命运动,亲历了“三、一八”惨案。1926年8月,鲁迅接受林语堂邀请,赴厦门大学任教,很快因不满于厦大庸俗污浊的空气愤而离职,年底接受广州中山大学邀请,前往赴职。1927年,
鲁迅在广州经历了“四、一五”反革命大屠杀。
大革命以来,鲁迅目睹中国革命的高潮与低谷(从王金发——刘和珍——毕磊)。
1927年鲁迅写下《答有恒先生》借题发挥,公开宣布了自己进化论思想体系的破灭。
(3)从厦门到广州(1927)
革命的多次失败、历史的惨痛教训和残酷的现实,使鲁迅思想上又一次陷入苦闷,4.26他写下《野草·题辞》,反映了希望烧毁旧世界、新的革命到来的愿望 。
自学考试考生如何备考
以“本”为本。认真阅读教材,掌握基本原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阅读教材是最基本的学习环节。
自考本科的真题其实就是最大的题库,每年考试都会遇到往年的真题,或者变形的题目,市场上很多辅导资料都是没有依据考纲的。考生在选择“题海战术”的时候,可以先做教材上的例题。选择真题可以选择正规购买途径来获取,或者是通过正规自考辅导机构来购买真题。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