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继续教育大学生在线> 升学问答 > 正文

填报时间?志愿顺序?统招专升本考试填报志愿常见问题汇总

专升本成绩出来之后,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志愿填报了,俗话说选择往往比成绩更重要,关于统招专升本考试志愿填报,我们需要知道哪些事情呢?小编这就带你看看。

填报志愿的时间(以黑龙江省为例)

第一次填报志愿时间为6月13日至15日(每天系统开放时间为8:00-17:30)。普通考生按照公布的院校******计划和要求,选择填报专业基础课考试科目相同的5个平行志愿。享受照顾政策的考生填报普通志愿的,不再享受照顾政策。

第二次填报志愿时间为7月4日至5日(每天系统开放时间为8:00-17:30),享受照顾政策考生(包括兴边富民支教团推免学生、建档立卡贫困家庭毕业生)填报1个院校志愿。

什么是平行志愿及投档原则

省招考院按照其填报的5个平行但有逻辑顺序的志愿,根据“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平行志愿原则,按考生总分从高到低排序依次投档,由院校按照择优录取的原则审查录取。

实行平行志愿,对考生有哪些好处

一是降低志愿填报风险。实行顺序志愿,第一志愿落空,很可能导致其他顺序志愿也随之落空。而实行平行志愿,依据“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原则进行投档,同一批次中每一个志愿都有被录取的可能性,这样就保证了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分数来选择自己理想的学校及专业。

二是减轻考生在志愿填报过程中的焦虑心态。顺序志愿填报,考生必须在几所院校及专业中选择一所院校及专业作为第一志愿,这种选择增加了考生的焦虑。而平行志愿填报,可以将与自己实力对应的相同层次高校及专业放在一起。志愿填报的风险减低、焦虑减轻、选择空间增大,因而考生填报志愿的紧张情绪也会减轻一些。

三是很大程度保护了高分考生。以前由于一分之差,可能导致高分考生未被录取到理想的高校。而在平行志愿中,高分考生遭遇“滑铁卢”的可能性大大减小,只要定位准确、志愿梯度合理,高分考生可以更充分地选择理想的学校及专业。

投档分数相同时,如何确定考生排序

当考生总分相同时,则按单科顺序及分数从高到低排序。单科的排列顺序为:专业基础课,外语公共课。

平行志愿如何确定分数和学校的顺序

平行志愿投档,是根据分数高低、按志愿先后逐一检索投档的,因此,建议考生按学校及专业层次从高分到低分的顺序填报志愿,形成梯度。否则,把低分学校及专业填在前,高分学校及专业填在后,低分学校一旦被投档,高分学校及专业就不可能再投档。

如何正确地认识填报志愿的潜在风险

考生应该正确认识填报志愿的风险。虽然平行志愿降低了考生填报志愿的风险,但风险依然是存在的,考生在填报志愿时仍需加以注意。

1、五个志愿要有梯度

五个院校志愿之间应该有梯度,一般来说应将自己最想就读的院校排在靠前的位置,最靠后的位置要考虑填报“保底”的院校。遵循“冲、稳、保”的基本原则。

2、了解院校的实力

以你报的专业,给录取你的院校进行排队,不要仅看学校名称,还要看本科的地理位置和专业实力等。

3、专业录取院校不足五所时

如果你的专业的录取院校不足五所(或恰好五所),就大胆报,就把最好的学校写在第一位置,依次按实力全报上,不影响录取。

4、专业的院校多于五所时

如果你的报考专业录取院校多于五所,填报志愿时就需要慎重考虑,首先查看你的分数在专业中排名。排名小于你报的五个院校计划总和,一定能被录取;小于第一院校的计划,就被第一个院校录取;小于前两个院校计划之和,一定能被前两个院校的其中一个录取,依次类推。

高分考生:非常好报,就是把最想上的学校填到第一位置,事实上,报了志愿以后就能计算出你一定录取到的院校。

中等考生:注意避开高分院校,留出位置填写与你分数相当的院校。

分数较低的考生:遵循“冲、稳、保”的基本原则。

什么是“征集志愿”

因考生填报志愿不均衡而出现部分******院校仍有剩余******计划时,省招考院会在“黑龙江省******考试信息港”上公布。考生网上查询录取状态后,未被录取的考生可凭密码登录网报系统,填报征集志愿,过时不予受理。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111
授权院校
×
关闭
编辑推荐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s://www.eol.cn/ceici/e2-shengxue-217111.s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资讯

专题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