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继续教育大学生在线> 升学问答 > 正文

高考后想专升本,需要了解那些知识?

2022年各省份高考成绩、分数线陆续公布,每年的这个时候,都有一部分高考生开始了解专升本的相关内容。

今天汇总了一些大家问的最多的问题,如果不想复读,想走专升本这条路考本科的同学,可以先了解一下意向报考省份专升本的政策要求,报名条件,考试科目情况。

01 什么是专升本?含金量如何?

专升本有三种形式:统招、自考和成考。统招专升本也叫普通高等教育专升本,考上之后读的是全日制的本科,含金量是几种专升本中最高的,主要推荐还是统招专升本。

02 专升本什么时候可以考?

统招专升本都是大三应届毕业生参加的考试,也就是说大一大二是不能报考的。只有大三毕业当年参加考试,考上本科院校之后于当年的8~10月份进入本科就读2年(极少数专业是3年)。

一般来说只要是大三应届毕业生都可以报考,但是部分省份会有专科成绩排名要求或其他规定,具体看各省份政策要求。比如2024年四川省专升本报名需排名在专业前40%。

04 专升本考哪些科目?

专升本是一个地域性很强的考试,每个省份考试科目都不同。一般来说考语文/数学、英语、计算机、政治这几门科目的省份较多,部分省份会考大专期间的专业课。考试科目一般是2~6门(大部分省份考2~3门居多)。

05 专升本可以考几次?

统招专升本只能考一次,没有复读和补考的机会。大三毕业当年参加考试,如果失败就不能再考。仅有极少数省份有例外情况,可以多次考专升本。

06 专升本可以考哪些学校?

并不是所有院校都招专升本,以2021年的数据为例,全国有1270所本科院校,其中参与专升本招生的院校有800余所。其中211、985院校是不参与专升本招生的。

07 专升本能不能跨省份?

专升本不能跨省份报考,你只能报考专科就读省份的专升本考试。例如户籍地是重庆的同学,大专在安徽就读,就只能在安徽参加专升本考试,不能回重庆考专升本。仅有几个省份有例外情况,例如上海,海南,广东等。

对于刚刚高考完,成绩不理想的同学,复读并不是唯一的选择,如果你真的打定主意要走专升本这条路,也有两点建议给大家:

01 选择好专科就读的省份

为什么说要选好省份,因为各省份专升本的考试难度是不同的。这个难度不仅仅跟考试科目有关,还跟报录比有关。

例如山东、河南是升本大省,每年的报考人数都很多,竞争十分激烈。而重庆、陕西等省份,专升本的招生计划多,每年的录取率就高。

所以,如果你真的要走专升本这条路,提前多做功课,了解各省份的考试政策,难度,竞争情况,这是必须的。

当然,也提醒大家一点。并不是说哪个省份专升本容易就去报考这个省份的专科院校,因为省份的选择往往影响你将来的就业城市和生活城市。专升本是不能跨省的,别报了外地的专科院校,三年之后又想考回户籍地读本科,这是不行的。

02 选择好专科就读的专业

选好专业有两层意思:第一,这个专业是你喜欢的;第二,要看这个专业的专升本竞争情况。

之所以要选自己喜欢的,是因为专升本一般是不允许跨专业的,尤其是跨专业大类。例如你专科就读的计算机应用,那么你专升本能报考的专业也只能是计算机类或者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

而第二点则是让你在选择专业时,先了解这个专业未来的升本情况。主要是招生院校数量、人数,报考人数情况,录取分数线等。很多专升本的热门专业,例如临床医学、小学教育、学前教育等,每年的竞争都很大。

总的来说,你专科就读的专业将直接关系到你专升本可以读什么专业,而这个专业又关系到你将来的就业和发展。专业的选择应该是在兴趣爱好+就业前景+个人理想抱负的交叉点上。

以上就是关于高考失利复读还是专升本的一些看法和建议,同学们可以根据自身情况去分析,到底该如何选择。如果大家还有其他问题欢迎咨询哦。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111
授权院校
×
关闭
编辑推荐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s://www.eol.cn/ceici/e2-shengxue-217524.s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资讯

专题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