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继续教育大学生在线> 大学思政 > 正文

共筑“心防”堤坝 建设平安乡村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加强基层社会心理服务和危机干预,切实维护农村社会平安稳定。心理健康是人健康的基石,也是人实现幸福生活的必备条件。长期以来城乡二元格局的发展,使得农村的社会心态发生急剧变化。在城镇化建设的背景下,农村发生了翻天覆地地变化,村庄内部稳定的结构和秩序被打破,维护村民内心平衡的默会的价值观念逐步瓦解。个体生命的起伏变化成了时代浪潮中的无根之萍,在面对贫富差距、个人重大生活事件时,极易引发心理失衡,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当缺乏疏导和良好的社会支持时,又易发展为心理疾病,导致自杀、精神失常或诱发社会极端事件,成为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的潜在风险。

当前农村存在的主要心理问题。笔者在西北部分农村调查中发现,目前主要心理问题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农村留守儿童、老人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农村青壮年人口大量向城市转移,产生了大量的留守儿童和老人。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普遍较差,孤独感强,易出现抑郁、自杀等行为。二是由家庭婚姻问题等引起的心理失常。如婆媳矛盾、家庭暴力、离婚、失婚、逃婚、丧偶等,经历家庭关系紧张、破裂的家庭成员,易愤怒、悲伤,产生极端情绪或行为。调查中发现,农村有大量的大龄单身男性,这一群体的抑郁程度显著较高,经历长期失眠、情绪消极,社交行为退化,缺少价值感和意义感等。少数人若长期处于抑郁状态,会引发自杀行为。若个体的攻击性较强,极有可能产生一些不好的行为,对农村和社会的稳定性带来极大的隐患。三是由贫困、残疾等引发的心理问题。四是个体经历重大生活事件,如亲人离世、破产等。在经历重大生活事件时,个体处于应激状态,需要及时进行心里危机干预。

深入开展农村心理健康工作。《中国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2019-2020)》指出,农村人口的心理健康普遍低于非农人口。然而与城镇相比,农民的心理健康意识不强,农村的社会心理服务等处于极度匮乏状态。在农村,很多农民将心理不健康等同于精神疾病或是“脑子有问题”,常常以一种暧昧隐晦的方式表达,认为心理有问题是不吉利、被人耻笑的。因此,即便是有人心理“生病”,却讳疾忌医。2018年国家卫健委、中央政法委等10部门联合印发《全国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工作方案》,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农村地区在硬件、软件等方面的建设依然滞后。

农民对心理健康存在的误解和偏见会在一段时间内持续存在。农村是一个熟人社会,为农村******心理健康服务时需将其融入社会基层治理。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第一,多元协作,加强对村民的心理健康教育和疏导。与地方高校的心理健康中心、社会心理机构等合作,通过举办心理健康讲座、推送心理健康知识视频,开通心理援助热线,开展心理咨询和干预等多种方式不断提高村民对心理健康的认识,提升村民的心理健康水平。第二,建立村民心理健康档案。社会支持弱、攻击性强,生活中遭遇过或正在遭遇重大生活事件的群体,需要重点关注。基层治理着重解决现实问题,心理工作者着重开展心理辅导,两方形成工作合力,防止已有问题或矛盾加深、激化。第三,建立县-乡(镇)-村三级重点人群追踪排查制度。对需要关注的重点人群,定期追踪跟进。第四,组建心理危机干预队伍。心理问题在演化中极易成为社会治理中的危机事件。化解农村的危机事件,既需要了解情况的本村人员参与其中,如村干部,或邻近村庄中具有较好沟通、协调能力的女性,同时也需要民政部、公安部门、心理专家等专业人员介入。一方面尽可能化解冲突,解除危机;另一方面,公安部门在必要情况下可以采取一定措施,防止恶性事件的发生。

在农村开展心理健康服务任重道远,需要一批有情怀、有担当、有技术的专业人员参与其中,更需要全社会凝聚力量共同支持农村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为农村社会的平安稳定构筑一道牢固的“心防”。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111
授权院校
×
关闭
编辑推荐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s://www.eol.cn/ceici/e2-sizheng-214598.s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资讯

专题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