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继续教育大学生在线> 自考动态 > 正文

掌握自考各类题型答题技巧,少丢20分!

距离考试只有14天了,你复习的怎么样了?自考考前有很多同学搞起来题海战术,但分数却迟迟提不上来,今天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答题技巧,希望帮助到大家。

1、答题的顺序要先易后难

在拿到试卷的时候,可以先把考卷大致地看一遍,然后再答题;也可以直接按先后顺序答题。但不论怎样,面对试卷都要冷静,不要紧张,对于容易的、会答的题,先把他们答出来;而对于那些比较困难的、一时还把握不准的问题,可以先放下来。

等到把容易的题全部答出来之后,再去思考那些较难的题。一定要避免出现一味地去思考、琢磨那些难题,把时间都浪费到这些题上,等到考试时间结束的时候,真正会答的题反而没有时间答了。

2、答题要准确,条理要清楚,要点要突出

在答题时,一定要特别注意条理清楚,要点突出。对于问答题,应逐条列出答案。

3、对于不同的题型,要采用不同的答题技巧

单项选择题

考生复习时先要熟悉教材,有针对性地做选择题练习,在考试中才能快速做出判断。熟悉教材还有一点好处,某一道题可能不会,但根据教材中各个时代、时期的主要特点,用排除法也可得出正确选项。
很多选择题考查的知识点都来源于教材,所以同学们在复习的时候一定要抓重点,背核心考点。
在答题时,如果能瞬时准确地把答案找出最好。假如没把握,就要采用排除法,即要从排除最明显的错误开始,把接近正确答案的备选项留下,再分析比较,逐一否定,最终选定正确答案。

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是最容易丢分的一种题型。这类题型一般有5个备选答案,正确的答案最少是2个,最多是5个。这类题型的得分标准是只有全对才得分,多选、少选、错选都不得分。考生在选择时,必须根据题意进行具体分析。
多项选择题备考刷题时,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小技巧:关键词记忆法。
所谓关键词记忆法,需要大家做的是考前多刷题,准确记忆正确答案的关键词,效率起见,只记一到三个字的关键词即可,用这种方法的时候,一定要相信自己第一记忆。

填空题

填空题要求考生直接给出唯一正确答案,回答都要明确、肯定,不能含糊其辞。填空题更侧重对考生知识记忆的考查,出题方向往往是课程中最基本的知识、概念或原理。
考生作答时要使用教材中标准的术语,切勿使用“大白话”答题,有时即使“大白话”意思正确,也不能得到分数。
所以复习填空题时,要对书中重点的知识有比较准确的记忆,掌握知识点中的核心关键词。对那些没有完全记住、或把握不准的考题,也不应该完全放弃,而应通过前后联系,结合所掌握的相关知识进行填充。
名词解释题

名词解释题一般针对学科中的概念、专业名词进行命题,考核考生识记理解能力。考生答题要简明、概括,突出重点。也就是说,在名词解释的答题过程中,要注意关键词,即便说的不是标准答案,但是抓住了关键点,即便是用自己的话说,也可以拿分。

简答题

问什么答什么。这类题型主要考查“是什么”,考生在答题时,根据题干内容回答,简单明了,不用过多解释“为什么”。
简答题作答要注意分点作答,列出要点,并简要扩展,不需要再去展开说明。同时可以利用单选、多选或判断题来获取有用的信息,一般在百字以内就能完成。

论述题

论述题一般从体现考试大纲重点内容和基本问题的角度来命题,考查考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
考生在答题时应该遵循以下的答题模式:开头首先要紧扣题目,然后对题干题注总结性的文字进行分析,也就是提出结论。其次是结合理论,针对结论进行展开,同时还要同具体的实例相结合。
考生在解答这类问题时,要仔细审题,列出答案要点,然后对要点逐一展开论述。
计算题

一些理工科课程还有诸如计算题等“大题”。考生在回答时,同样也要遵循“踩点拿分”的原则,严格书写计算步骤,不要只写结果,因为会失掉许多步骤分。
在一套试卷中,客观题(选择/判断)和主观题往往按照6:4的比例进行分布,而一般的考试难点是按照分数来分布的,从比例上看:识记类占20%~30%、领会类占30%~40%、应用类占30%~50%,以此比例进行考核(具体试卷的各个大题以试卷为准)。这个模型仅供参考~为的是让大家有一个整体的概念~

以上就是全部信息内容,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帮助。接下来,小编向大家推荐自考答案一般都是什么时候出?自考成绩一般多久能查询?的相关内容,请查阅!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111
授权院校
×
关闭
编辑推荐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s://www.eol.cn/ceici/e2-zikao-222514.s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资讯

专题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