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高等继续教育大学生在线> 自考动态 > 正文

2023年安徽自考专业课程设置是怎样的?该怎样进行备考?

相信有不少在职工作者都想要通过自学考试提升学历以应对越来越大的学历要求压力,那么2023年安徽自考专业课程设置是怎样的?该怎样进行备考?下面就由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吧!

一、2023年安徽自学考试专业课程设置是怎样的?

自学考试专业的课程设置分为:

1、公共基础课:所有专业或者同类专业应考者都必须参加的课程。如《马原理概论》、《中国近代史纲要》、《英语(二)》、《政治经济学》等。公共课虽然不一定同所学专业有直接联系,但它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人才,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内容提供方法论不可少的课程。

2、专业基础课:该专业考生要学习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课程。基础课是为了应考者掌握专业的知识,学习专业的科学技术,发展我们有关能力打下基础。像工商企业管理(本)专业中的《管理学原理》和电子商务专业的《电子商务基础与应用》这类的,就属于基础课了。

3、专业课:同专业知识、技能直接联系的基本课程(简称专业课)。

4、选修课:有限制的选择自己需要的科目进行学习。选修科目的选择是有限制的,只能在专业考试计划规定的课程内选择。简单说就是给我们一些选修科目,自己挑着学。考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和兴趣选择想考的科目。

5、实践性环节。

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类课程的学分比例大致为3:4:3或2:5:3 。 

按照专业考试计划的要求,每门课程进行一次性考试。课程考试合格者,发给单科合格证书,并按规定计算学分,不及格者,可参加下一次该科目的考试。专科(基础科)一般为2—3年,本科一般为3—4年。

二、该如何进行备考?

1、熟悉课本,建立知识框架

首先大致过一遍教材。要熟悉教材目录,对整本书的知识框架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分析报考科目考试大纲,大纲一般在教材的前面几页,它基本就是整个科目的框架和精华,历年考试的出题范围也都在大纲里。备考前,先要知道考什么!考试大纲不能白看,要在备考时充分利用:如何利用考纲呢?第一遍学习课本的时候,把考试大纲针对的考点资料整理出来,做好笔记,后面无论是做题,还是背知识点,就不要翻厚厚的课本啦,方便又高效。

2、看网课,分析历年真题、模拟卷

结合教材和视频课程进行系统学习,这个过程中,认真做好笔记,记录知识点、重难点、考点。一边看一边系统的在笔记本上梳理这一整章的内容知识,包括理论和概念,明确知识结构、梳理知识脉络。 这一阶段就是将之前第一轮学习的成果实际运用起来,看网课加深印象+刷题!专门用一个笔记本整理记录下来自己做错的题、经典的题,反复记忆! 

3、科学刷题

分析历年真题、模拟卷,边做题边总结,结合整理好的大纲考点,基本上就能分析出高频考点、考题了。当你把这些都整理好,基本就对所考科目的出题类型、以及接下来备考方向、节奏都有会个计划。按照分类刷题,先刷单选,再是多选,最后是死磕大题。单选题一般占20-30分,而且难度最低,相当于白送分,所以一定要做熟,争取一道不错。多选题比较容易扣分,很考验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及阅读理解能力。没有什么捷径的办法,只能多刷真题、多刷错题,针对高频错题反推知识点,再做巩固。临近考前1-2周,就可能做整套的模拟卷和真题卷了,坚持用笔作答,这样可以培养手感和做题速度。针对大题、简答题,推荐背缩略词(关键词)的方法,毕竟大题是按点给分,记住最核心的关键词去拼凑,也能得分。

4、考前强化记忆(快速复习+真题练习)

临近考试,现在最少应该过完考试科目所有知识点一遍。如果没有过完也没有关系,快速复习+真题练习做起来也可以快速提高。结合历年真题、知识点、考点、做错的题进行强化记忆!真题是这个时期了解考试和提高最有效的方法,刷题总结归纳,查缺补漏,制定错题本,边做题边回顾知识点,并且钻研错题,想不提高都难。主观题做到答题观点明了,条例清晰,内容丰富,答案直观正确。客观题理解记忆回顾并且强化训练。

1
意向表
2
学习中心老师电话沟通
3
查看评估报告
1、年龄阶段

18~23周岁

24~32周岁

33~40周岁

其他

2、当前学历

高中及以下

中专

大专

其他

3、提升学历目标

工作就业

报考公务员

落户/居住证

其他

4、意向学习方式

自学考试

成人高考

开放大学

报考所在地
*
*
*
已阅读并同意
《用户服务协议》

111
授权院校
×
关闭
编辑推荐

1、凡标注中国教育在线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教育在线及本文链接。

2、本文链接:https://www.eol.cn/ceici/e2-zikao-300818.shtml

3、如果你希望被中国教育在线报道,请发邮件到jijiao@eol.cn告诉我们。

免责声明:

1、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2、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资讯

专题指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