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学笃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的重要论述精神,7月5日,由重庆工商大学艺术学院、现代国际艺术学院33名师生组建的“奔'涪'而来,独'陵'风彩”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团队走进涪陵区江东街道磨溪村,开展为期5天的2023年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活动。
一、锤炼党性,走访慰问乡村老党员和困难群众
寻红色足迹,传温暖情怀。实践团党员师生在磨溪村开展了老党员与困难群众走访慰问活动,深入基层感悟红色精神,践行初心使命。磨溪村老党员周厚志已有65年党龄,80多岁的他给大家讲述了一堂生动的党课,同学们自发地围坐在他身边,静静地听他讲述自己的军戎岁月。他对同学们深情寄语,年轻人要珍惜当下的美好生活,也要牢记曾经苦难的历史,更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成为对国家、社会有用的人才。实践团队成员纷纷表示,一定要坚定理想信念,铭记老一辈党员的付出,传承老党员同志们的优良作风和奉献精神,多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在服务与奉献中锤炼党性,赓续红色血脉。
实践团师生慰问老党员和困难群众
二、艺美乡村,助力美丽乡村建设
艺术渲染乡村,青春汇聚力量。实践团师生立足学科特色,将艺术课堂与实践成果有机结合,根据当地文教特色和需求,取材涪陵特色景观如乌江画廊、坪上稻香及乡村生活等元素,开展了美丽乡村墙绘活动。绘出了美好家园向往,绘出了乡村振兴愿景。此举得到了当地群众的普遍好评:“娃娃们画得好,我们也看得懂,看着特别好看,心里也跟着开心起来。”
实践团开展美丽乡村墙绘
三、艺润童心,关爱乡村留守儿童
乡村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在磨溪村便民服务中心,实践团充分发挥美术特长,与留守儿童们开展乡村绘画讲堂和美术知识竞赛活动。实践队员积极创新支教活动形式,用“脸谱”卡片画、“奇思妙想”书签画以及传统剪纸等多个主题让小朋友们体验绘画乐趣的同时,也起到宣扬中国传统技艺及其所代表的文化内涵的教育目的。此外,实践团还向孩子们讲授红色故事,赠送书包、书籍和文具,既丰富了孩子们的暑假生活,也帮助他们更加生动形象地去认识与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实践团开展大手牵小手绘画爱心课堂
四、产业调研,助力乡村产业振兴
抓住产业“牛鼻子”,助力乡村全面振兴。来到农村基层,实践团师生也深化了对“产业兴,则乡村兴”的发展观认识。为进一步推进高校科教资源与乡村振兴有效对接,实现融合发展,曾经在脱贫攻坚一线担任驻村干部的艺术两院党委书记唐玺带领实践团师生就乡村产业结构调整转型、新农村建设、乡村文化旅游资源挖掘、特色农产品市场推广等群众关心的问题与当地干部群众进行了深入探讨与实地调研,积极建言献策,为下一步开展校乡合作、产业发展、双向赋能打下良好基础。
实践团师生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开展产业调研
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是高校开展素质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有效载体,也是大学生锻炼自身综合素质,提升实践能力的有利平台。此次实践活动,既是对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和美丽乡村建设做出的积极响应,也让实践队员们在田间沃土中增知识、长才干,从挥洒汗水中收获喜悦,在服务基层中砥砺信仰,真正把成长的根深深植入祖国的沃土,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