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 勤奋
严谨 求实
学校拥有本硕博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研究生教育始于1979年,是国家恢复招生后的首批研究生培养单位。1986年获批成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2013年获批成为博士学位授予单位,2014年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点开始招生,2019年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获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进入新时代,学校被列为重庆市一流学科建设高校,重庆市高水平新文科建设高校和重庆市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
学校拥有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个(外国语言文学),涵盖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13个;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5个,涵盖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49个;拥有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0个,涵盖49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领域。学位授权点覆盖文学、教育学、哲学、法学、经济学等门类。现有全日制在校博士、硕士研究生2500余人,累计培养研究生近8000人。
今年,我校研究生招生工作按照教育部和重庆市的部署,加强常态化疫情防控管理,努力积极为考生服务。准备报名的2022年考生应该认真阅读教育部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我校研究生招生章程和专业目录以及考生选择的报名考试点所在省级招生考试管理部门和报考点的相关公告,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报名和参加考试,报名信息一定要据实填写,不要弄虚作假,不要在报考程序上出现问题。
对于准备报考的2022年考生我们有以下建议:
第一,认真对待全国统考科目的备考工作,在考研报名人数越来越多的情况下,考研竞争越来越激烈,每一科考试都很重要,我们发现有些考生专业基础课考的很不错,但全国统考科目(比如政治和外语)分数不理想,甚至达不到国家分数线,我们深感惋惜。
第二,希望2022年考生拿到我校自命题样题后,通做一遍,然后认真分析,认真研究,结合我校推荐书目做好应对和准备工作,制订一个切实可行的备考计划。
第三,要经常做一些与考研科目相关的题目,要动手写,不要只停留在眼睛读的层次,比如我校很多专业要考翻译与写作,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有扎实的功底,还要求有一定的做题技巧,所以希望考生多写多练。
我校根据重庆市的统一安排,2022年招生名额会有一定增量,但具体增加多少,要根据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计划确定。招生计划下达后将及时在我校研究生院官网发布公告。
结合全国研究生教育会议精神,我校按照上级部门要求,制订好了我校招生工作方案,做到最大可能选拔祖国需要的优秀人才。
习近平总书记在对研究生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中,指出研究生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创新能力、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我校将结合自身校情,强化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加大研究生培养经费的投入,大力支持研究生参加学术和社会实践活动,积极推动研究生培养的国际化工作,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是我校优势学科,近年来其特色和区域优势得到进一步凸显,相关学科发展迅速。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在全国163所参评高校中获得B+等级,进入前20%。学校目前拥有外国语言文学、中国语言文学、新闻传播学、教育学、马克思主义理论、国际商务(专业学位)、审计(专业学位)、社会工作(专业学位)、比较制度学(交叉学科)等9个省级重点学科,外国语言文学为省级一流学科。实现省级重点学科对所有研究生培养学院的全覆盖。
我校的校训是“海纳百川,学贯中外”。我认为我校研究生培养有两大特色:
第一,学校拥有悠久的办学历史,学校特别强调包容开放和历史传承,学校致力于建设高水平应用研究型外国语大学。我校既特别重视人才培养质量,也特别重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对接,近年来,我校研究生就业率均超过了95%。
第二,作为重庆市高水平新文科建设高校和国际化特色高校建设单位,我校主动服务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和中国文化“走出去”重大战略,致力于推动卓越外语人才、多语种高端翻译人才、多语种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国际商务创新人才、涉外法律人才、国际组织人才等的培养。
研究生教育质量备受关注,学校加强了研究生培养各个环节的管控,有几点可以分享一下:
第一,学校全面落实导师立德树人要求,加强导师队伍建设,强化导师是研究生培养第一责任人的要求,近年来,学校每年都要对导师进行考核,设立导师退出机制,激发了导师对科研和学生培养的投入,研究生培养质量得到持续提升。
第二,我校强化研究生培养全过程的监督,从研究生上课、中期考核、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论文初稿、论文二稿、论文预答辩、论文终稿、论文评阅到论文答辩等环节都全程加强管理,落实主体责任,不断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
第三,我校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项目工作,建立健全了从学科、学校到省级研究生教育质量工程体系。近5年,获批省级研究生优质课程21门、省级研究生教改项目48项、省级研究生导师团队16支、省级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11个、省级教学案例库7个、省级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05项、省级优秀论文42篇,有力提升了研究生培养质量。自国务院学位办开展学位论文抽检工作以来,我校学位论文抽检合格率均为100%。
第四,我校设有研究生学术交流专项基金,积极推动研究生参加国际国内学术会议,让研究生有机会了解学术前沿并有机会和学术大咖进行面对面交流,提升创新能力。
第五,为了激励研究生安心学习,积极开拓创新,保障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我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为主,社会资助为辅,学校补助为补充的完备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具体奖助标准我在后面会谈及。
我校积极探索学术学位研究生和专业学位研究生分类培养模式,全面按照各个专业学位教指委要求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加强了案例库、导师团队和联合培养基地建设,设置了实践和创新学分,从机制上保证了专业学位学生实践活动的有序开展,不断提升了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
学科交叉融合是一种历史趋势,我校在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下开始自主设置了翻译学、比较制度学、比较文学与跨文化研究、语言智能等4个交叉二级学科。今后我们会结合我校特色优势,不断加强新文科建设,为国家培养更多更好的高级人才。
我校近年来研究生报名人数增长比较快,2020年统考报名人数达4577人,录取905人;2021年统考报名人数达4909人,录取969人;全校报录比达到约5:1。比较热门的专业有各语种翻译硕士、外语类学术学位专业以及学科教学(英语)等专业。
学校在国家确定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基础上,结合各专业(方向)对专业成绩的要求,以及生源和招生计划等情况,确定各专业(方向)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考生录取总成绩按以下办法计算:一志愿考生总成绩=初试专业课成绩+复试成绩。
我校研究生学费的收费标准为:学术学位研究生:法学、文学7,000元/年,教育学6,000元/年;专业学位研究生:翻译、国际商务13,000元/年,汉语国际教育11,000元/年,教育、新闻与传播、社会工作10,000元/年。
为了激励研究生安心学习,积极开拓创新,保障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我校建立了以国家奖助为主,社会资助为辅,学校补助为补充的研究生奖助体系。
①国家奖学金
博士30,000元/生/年,硕士20,000元/生/年,评定名额按教育部及重庆市教育委员会相关文件执行。
②新生奖学金(一年级)
博士10,000元/生;硕士一等奖8,000元/生、二等奖4,000元/生、三等奖2,000元/生。新生奖学金在第一学年新生报到注册后评定。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原则上享受一等新生奖学金。
③学业奖学金(二、三年级)
博士一等奖10,000元/生/年、二等奖7,000元/生/年;硕士一等奖8,000元/生/年、二等奖4,000元/生/年、三等奖2,000元/生/年。根据上一学年的思想品德、学习成绩、学术表现、社会实践等综合评定。
④国家助学金
博士13,000元/生/年,硕士6,000元/生/年,按照每年十个月逐月发放,博士每人每月1,300元,硕士每人每月600元。
⑤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奖励:市级优秀博士论文10,000元/篇、优秀硕士论文3,000元/篇;校级优秀博士论文6,000元/篇、优秀硕士论文1,000元/篇。
⑥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资助:市级博士项目10,000元/项,硕士项目5,000元/项;校级重点项目8,000元/项、一般项目5,000元/项。
⑦研究生学术交流资助:硕士 1200 元/生。
近五年,学校毕业研究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5%。毕业研究生就业单位包括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的大型中央企事业单位、高等院校、科研机构、中外合资企业等。我校毕业研究生具有良好的综合素质,扎实的专业基本功底,突出的实践能力,深受用人单位好评,并逐渐成为相关领域知名的专家学者、学术骨干或业务骨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