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2022年初,中国教育在线特邀重庆市秀山县职教中心党委书记、校长彭华友就中职教育的新发展与学校的新动态进行深入探讨。

本 期 嘉 宾

重庆市秀山县职教中心党委书记、校长 彭华友

学校概况

彭华友,中共党员。2003年8月参加工作,2002年05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毕业于长江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高级讲师,现任秀山职教中心党委书记、校长。

学校始建于1982年,经历了“两迁校址”“增容扩规”“提档升级”三个阶段发展。实现了国家级重点中职学校、市级中职教育改革发展示范校、市级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目标,启动了市级“优质”中职学校建设项目,呈现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学校占地200余亩;设备仪器总值2000余万元;现有在籍学生5205人,教职员工346人;开设了电子商务、幼儿保育等14个专业,其中,11个专业与高校建立了“3+2”分段式联合办学。

精 彩 看 点

  • 学校品牌特色?

    为了进一步办好现代职业教育,学校打造了以“秀山花灯”文化元素为核心的特色校园品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民族文化走向国际化。同时,积极助力武陵山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围绕区域文旅产业发展,深入开展“非遗+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而努力探索实践。

  • 学生就业情况?

    去年毕业1800人,其中升学班毕业951人被大学录取,本科上线率超出全市13.8个百分点;就业848人,就业率为99.61%,毕业生双证获证率达87.6%。

  • 教师队伍建设?

    近年来,我校以高水平、“双优”学校等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师资结构逐步优化。现有教职员工346人,其中市县级骨干教师38人,中、高级讲师156人,“双师型”教师134人。

访 谈 实 录

在职业教育受到如此重视的今天,学校应如何结合当地文化资源,塑造自己的品牌特色,充分发挥出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育人功能,传承非遗文化,增强文化自信,促进民族团结,以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投身职业教育?

为了进一步办好现代职业教育,学校打造了以“秀山花灯”文化元素为核心的特色校园品牌,更好地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推动民族文化走向国际化。同时,积极助力武陵山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围绕区域文旅产业发展,深入开展“非遗+创新+创业”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为推进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而努力探索实践。

一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培养“非遗+”教师团队。培养了13个县级非遗传承人,20个“非遗+”教师团队。二是开展“通识+选修+拓展”课程改革,建构了“非遗+”课程体系。出版了9本非遗通识教材,普及学生13700多人。三是创建“校内+校外”文化传承培养基地。累计培养了40个校级非遗传承人,学生中先后100余人次获得重庆市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文体比赛等奖项。其中,参加市技能大赛《龙凤花烛》项目获一等奖;参加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文旅产品创新设计大赛获“最佳组织奖”,7个“一等奖”,4个“二等奖”。四是创设“学+做+创+秀+销”“非遗+”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建成“秀山花灯、苗绣、龙凤花烛”等7个大师工作坊和“剪纸、陶艺”等5个非遗体验中心,开发了“非遗”文创产品34件,培养学生文化创新实践能力和创业意识。五是搭建“两扎根+两服务”平台,助力乡村振兴和民族团结。与文旅委、团县委、民宗委、妙泉镇、柏香村合作,开展培训,助力乡村振兴,有效地服务了地方经济发展。提炼的《“非遗+乡村振兴”探索与实践》案例成功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助力乡村振兴研究》课题典型案例集。

下一步,学校将充分发挥当地非遗文化资源优势,创新开展“非遗文化+乡村振兴”文化育人实践行动。进一步优化非遗技艺“传承+创新+创业”复合型人才培养目标体系,以旅游、服装、花灯舞蹈表演等专业为基础,与秀景集团的深度合作,在川河盖、西街、洪安旅游景区建立“民族文化体验中心”;以现代农艺专业为基础,与兴隆坳农业产业园企业合作,建立农业产业“双创”基地;以川河盖、西街、微电影城和洪安边城等旅游景区非遗“双创”基地为平台,服务“电商+”产业整合,销售文旅产品;以烹饪专业为基础,与高校、企业合作,建立土家菜、苗菜研究学院,并在柏香村、大寨村等建立基地,促进文旅经济,助力民俗餐饮产业发展。成立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文化传承研究中心,筹办首届武陵山区少数民族地区非遗文创大赛。成为打造武陵山区文旅融合新高地的重要“支撑者”,助力民族特色文化传承发展。

请您介绍一下学校去年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对于促进学生就业创业,学校有哪些举措?

去年毕业1800人,其中升学班毕业951人被大学录取,本科上线率超出全市13.8个百分点;就业848人,就业率为99.61%,毕业生双证获证率达87.6%。近年来,学校立足我县渝鄂湘黔毗邻地区中心城市和武陵山区文旅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建设,紧密对接区域文旅产业发展,深度开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学生就业创业搭建平台,实现了人才与市场“零”对接,拉近了职业教育与行业岗位需求最后“一公里”,为社会经济发展提供了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支撑。

精准对接产业,搭建就业创业大舞台。一是电子商务专业辐射带动旅游、服装、舞蹈、烹饪、物流和现代农艺专业发展,构建了“学→做→创→秀→销”一条龙产业培训链;二是汽修专业与湖南常德东亚集团合作,实施学生“工学交替”培养,累计在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奖27项;三是电子专业和夏朗科技、迈思科等企业校企合作,开展“产训互建”、顶岗实习、员工技能提升培训等。同时,为贫困学生提供了“半工半读”岗位,深受社会好评;四是旅游专业与秀景集团合作,实施“双基地”项目建设,实施人才订单培养,为川河盖、西街、微电影城和洪安边城等旅游景区输送了大批优秀员工。同时,在景区建立“双创”基地,开发和展示文旅产品,实现“线上线下”销售,助推秀山旅游城市建设。五是校企业共建实训基地,与县高新区10余家企业建立了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关系。近年来,累计开展各类技术技能培训4万余人次,培养了6200多名高素质技能技术人才。

国家正大力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在培养新型职业教育教师,强化教师专业教学和实践要求方面,学校都有哪些尝试?

日前,重庆市政府印发了《重庆市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措施》,文件对建设高水平“双师型”教师队伍作出了明确指示:“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升计划,启动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到2025年‘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比例达到60%以上”,为强化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

近年来,我校以高水平、“双优”学校等项目建设为抓手,推动师资结构逐步优化。现有教职员工346人,其中市县级骨干教师38人,中、高级讲师156人,“双师型”教师134人。通过技能提升培训与鉴定,“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总数逐年增加,专业课教师数占专任教师总数的55.3%,师生比达1:19。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专业过硬、技能突出、教学与管理并重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打造一支德高技精的现代化教师队伍,是实现职业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保障。在此思想引领下,我校致力于建设一支专兼结合、素质良好、业务精湛、责任心强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育“四有”好老师。加强思想引领,强化业绩考核,树立师德榜样,打造知行合一、德技双馨的师资队伍。二是开展教师业务提升培训,增强综合素质。注重专家引领,落实全员培训与分级分类培养并重,培训从“粗放型”向“精细化”转变。三是开展“123”工程,强化队伍梯队建设。落实“三能”教师培养,构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名师”三段培养格局。四是创新“双轨”体系,打造专兼双师队伍。打造以“双师型”教师为基础的“双轨”培育体系,通过“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骨干教师→专业带头人→教学名师”和“青年教师→双师型教师→技术骨干→技术能手→技术技能大师”的成长轨迹,实施分层次、分阶段、阶梯式动态管理。

精 彩 图 集

  • 重庆市秀山县职教中心

  • 重庆市秀山县职教中心

  • 重庆市秀山县职教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