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 尚学
求实 创新
我校2022年拟计划招收硕士研究生755人,其中全日制710人(含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10人),非全日制45人。2022年拟招生计划按照2021年上级下达我校全日制招生计划的98%,以及非全日制计划的100%来安排,实际下达的计划预计会超过拟招生计划,具体招生计划以上级下达我校的计划为准,分专业计划将根据上级下达我校计划进行调整。
做两点强调:
(1)非全日制招生专业为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和教育管理,其他专业不招收非全日制考生。教育管理专业只招收非全日制研究生,学科教学(语文)、学科教学(英语)既招收全日制也招收非全日制。
(2)学校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只用于招收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该计划不招收学术学位研究生和非全日制类别研究生。请考生认真阅读我校公布的2022年研究生招生简章的相关要求。
根据国家文件要求:“原则上同一考试方式下,同一院系同一专业只能设置唯一考试科目组合”。我校优化了专业课自命题考试科目,个别招生学院个别专业的初试专业课考试科目有调整。此外,个别学院个别专业考试科目的大纲和参考书也有调整,请考生以我校公布的最新考试大纲和参考书为准。如有不清楚可咨询相关教学学院。具体可登录赣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网站(http://yjs.gnnu.cn/)查看2022年招生简章。
我校2021年共录取硕士研究生769人,其中非全日制专业硕士45人、全日制学术型硕士260人、全日制专业硕士464人(含“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10人)。
我校近几年绝大部分专业的复试分数线都是按国家线,个别专业根据上线考生情况,在不低于国家线的基础上一般按1:1.5的比例划定复试分数线。“退役大学生士兵”计划考生进入复试分数线由我校自主划定,具体分数线可参考我校往年复试线。调剂复试时,根据各学院专业要求不同,生源情况不同,会有不同的复试要求和分数线,在每年复试前我校会公布学校复试调剂相关政策以及各学院详细实施细则,考生可登录我校研究生院网站(http://yjs.gnnu.cn/)参阅往年复试录取办法。
我校现有17个一级学科硕士点和11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点。其中教育硕士涵盖16个领域,艺术硕士涵盖6个领域。学校硕士学位点涵盖了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经济学、艺术学等10个学科门类,学位点结构进一步优化。现全日制在校研究生达2000余人。 学校有1个省一流学科和4个省级重点学科(其中1个省高校高水平学科),是江西省新增博士学位授予单位立项建设高校。建有国家脐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国共产党革命精神与文化资源研究中心等2个国家级科研平台,江西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中央苏区研究中心、客家研究中心,江西省有机药物化学重点实验室,江西省省级工业设计中心——工业(家具)设计中心,江西省竹基新材料与物质转化工程研究中心,江西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美丽乡村建设与发展研究中心等20个省级科研平台,建有3个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2个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创办了全国高校首个专门研究红色文化的学术刊物《红色文化学刊》。近五年,学校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标项目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100余项,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40余项,相关研究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著名期刊上发表,在苏区与红色文化、客家文化、阳明文化、脐橙工程技术、血吸虫病防治新技术、稀土镁合金功能材料、美丽乡村规划设计、家具设计、竹基新材料等研究领域形成了显著特色。
我校设有国家奖学金、国家助学金、省政府奖学金、学业奖学金、各类社会奖学金、研究生“三助”津贴、研究生培养业务费等各类奖助学金。
(1)国家奖学金2万元(按学习成绩、科研业绩及综合表现评选)
(2)国家助学金0.6万元/年(全日制非定向硕士研究生,100%覆盖)
(3)省政府奖学金 1万元 按学习成绩、科研业绩及综合表现评选
(3)学业奖学金
一等学业奖学金(江西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0.8万元
二等学业奖学金:0.5万元
三等学业奖学金:0.3万元(全日制研究生100%覆盖,一等学业奖学金(江西省研究生学业奖学金)、二等学业奖学金、三等学业奖学金的比例分别为40%、30%、30%)
(4)培养业务费 0.4万元-0.45万元(全日制工科类、艺术类0.45万元/人,其它类0.4万元/人)
(5)各类社会奖学金 0.2万元-1万元不等 (惠济奖学金、南海奋进奖学金等)
(6)“三助”津贴 0.03万元-0.08万元/月 (学校设立招聘岗位,研究生自主申请)
我校研究生教育按照国家和江西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部署要求,以争创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为总抓手,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综合改革。以研究生课程体系建设为基础,以导师队伍建设为抓手,以创新能力平台、学术交流平台、学科交融平台建设为切入点,构建研究生培养质量保障体系。大力推进研究生教育内涵发展、特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和综合素质。
依托学校高水平科研平台,结合学校发展特色,培养研究生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技能,取得丰硕成果,研究生培养质量稳步提高。研究生以第一作者身份在国际顶级期刊《美国化学会志》、《Angew.Chem.Int.Ed》等发表学术论文;在校研究生凭借在原创五幕歌剧《回家》中的出色演出获得中国戏剧梅花奖,成为我省首位获得该奖项的男演员;在全国第五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在校研究生郝同超、郭婷等共获3个全国一等奖;在2021年《全国大学生党史知识竞答大会》中,在校研究生薛芳晋级全国6强,成为唯一一名晋级总决赛的女选手,也是唯一一名晋级总决赛的地方高校选手,并获评个人“最佳风采奖”。2021届毕业研究生王泽意获2021年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赴英国伦敦大学玛丽女王学院攻读博士学位。在校研究生获全国专业硕士教指委举办的行业竞赛一等奖、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全国大学生与研究生物理教学技能展示一等奖、中国研究生电子设计竞赛华中赛区一等奖、全国研究生英语口语大赛一等奖、全国教育硕士教学技能大赛一等奖、全国“第四届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坛”一等奖等国家级奖项50余项。
研究生教育的社会影响力和认可度也稳步提高。学校研究生报名人数稳居全省前列。毕业研究生以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综合素质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处于全省前列。毕业研究生深受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欢迎;历年来,考取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南开大学、厦门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重点高校博士研究生共计160余人;2021年,应届毕业研究生考取博士研究生17名,学术学位研究生考博录取率达12%。
研究生阶段的专业和研究方向可能将决定研究生一生所从事的职业,所以,考生在报考时应全面分析。首先,考生要结合个人的专业背景、自身优势选报学校,在近几年考研报名人数屡创新高,考研竞争日益激烈的形势下,调剂不易,第一志愿报考非常关键。其次,考生要结合自己的学术兴趣和职业规划理性地选择报考专业,不要盲目跟风,感兴趣的才是最适合自己的。最后,选定好报考学校和专业后,考生要集中精力备考,查阅招生单位相关历年考试信息,有针对性地做好复习备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