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
傅伟,现任杭州钱塘新区月雅河小学校长。
校长名片
人物名片

傅伟,中共党员,高级教师,现任杭州钱塘新区月雅河小学书记、校长。“真诚、正直、正义”是他的人生信条。待人真诚,做人正直,心中有正义。傅伟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见证了沙地的变迁,经历了劳作的艰辛,这种淳朴的乡土情节深入骨髓。从事教育工作近三十年,教育二字,对他来说是永远不变的责任和使命。

希望这些“小角落的幸福感”,能让老师们的工作与生活多一些顺心顺意的幸福。

——傅伟
校说新语
校说新语

奋发有为

释义:精神振作,有所作为。

新意:置身如今飞速发展的钱塘新区,傅伟肩负学校管理的重任,在新的沃土,他要继续振作精神,有所作为。“教育”对傅伟来说,首先是一方民生,是不辜负乡亲父老对于美好教育、品质教育的期待,是不失信于每个孩子多元发展、健康成长的承诺,是不失责于对这方土地未来生命力的积蓄;其次,是一份专业,面对极速发展的时代,以科学的精神、研究的思维,用专业之学、专攻之术牵引每一个生命最理想地成长,用学术的力量改善教育的生态;第三,在傅伟看来,教育是每一个成长中的人共同的义务,他认为,人人都可以用真善美和精专深帮助和影响身边每一个需要影响和帮助的人,让其成为一种美丽的传袭,人人教育,教育人人,这也是他对大教育概念的理解。

物件介绍:小学毕业证书

杭州钱塘新区月雅河小学校长傅伟带来了一个老物件——一张他的小学毕业证书。傅伟出生在萧山的一个偏远农村,是在村里的小学念的书,虽然学校很破旧,但给他的童年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

时光荏苒,在他24岁时,他回到母校当了一位小学老师,很多当年教他的老师成了他的同事。那时,他希望以自己的力量为母校带来一点点改变。多年后,原来的围垦农村被开发成为钱塘新区,肩负着学校管理的重任,在他心里,教育又有着怎样的意义?我们一起来看看!

心中有敬畏,前程有光亮
陈显婷 陈昊昱 胡语彤
记者
专访
傅伟
现任杭州钱塘新区月雅河小学校长
心中有敬畏,前程有光亮

今年9月,傅伟调任杭州钱塘新区月雅河小学(下简称“月雅河”)校长,执掌一校。

“我是一个不擅长讲故事的人。”面对记者,傅伟自嘲。闭着眼睛想了半天,他好像也没想到什么动人的故事。可是生活和工作也不都是诗与美,也有雨和苦,本身不就是动人的么?

在我们的引导下,傅伟慢慢放开情绪,说起了关于他的教育故事——

傅伟的父亲是一位乡村赤脚医生,替村民们看了几十年的病,直到70岁才肯退休。“他不会说什么大道理,只是经常告诉我,做人要本分,做事要勤快。”

所以,傅伟一直在默默前行,尽管不太会表达“温情”,却常常使人温暖。不论是实践融合教育,让每个孩子都有破土拔芽的机会;还是实现多元发展,让每个孩子成为真正有特长的自己,都能看出傅伟对“教育”的真心——也许,他最大的优点就是不服输地努力,低调认真地做好教育这件事,让每个孩子都可以追逐自己的梦想。

会吹队号的语文老师
会吹队号的语文老师
1993年,傅伟毕业于湘湖师范学校,按照分配,他来到了江东河庄小学。
他喜欢数学,所以早早设想过,将来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老师,像很多老师那样,课讲得好,学生学得好,班级成绩优异。
可是这样一个朴实的理想,在他刚踏出学校之后,就“结束”了。
“当时我们师范生是不分科的,教师资格证也不分学科,师范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又红又专的小学教师。”傅伟说,也正是因为这一点,他被安排到了最需要老师的位置上——不仅要教授语文,更要担起班主任的职责。
傅伟坦然接受了这样的结果,并为此付出了非常多的时间在设计教案、备课等方面,力求能够把自己不太擅长的语文课上得更好。
1996年,傅伟调任新湾小学,这次,他终于回到了数学的教学岗位上,磨砺过不够擅长的语文教学,傅伟在教数学时越发“得心应手”。
这时他21岁,作为这所学校的新鲜血液,傅伟身兼数职,甚至因被校长发现会吹队号,而承担起了创建少先队鼓号队的任务。
一个会吹号的老师,一支可以演奏的鼓号队,这些对于当时的新湾小学来说是前所未有的。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也意味着一切都需要从零开始。
为了降低买乐器的预算,傅伟跑到杭州市场,亲手操办器材的选择与采买,从无到有,建立了一支当时在农村学校很少有的65人的大型鼓号队。
1999年,萧山教育体制改革,“校长竞争上岗,教师双向选择,工资总额包干”。年仅24岁的傅伟,成功竞选了当年的母校——共建小学当校长,职位虽升,面临的环境却更加艰苦。
课桌破旧,学校地面一片泥泞,就更不用说教学的设备设施和食堂了。傅伟至今记得,这所完小,小到幼儿班,大到六年级的孩子们都在这里读书。“孩子们几乎都讲当地的‘土话’,老师也普遍年龄偏大,基本用‘土话’教学。”
傅伟接过这个担子,成为了一位“超前”与“接地气”兼具的新校长。除了“超前”的改变教师的年龄结构、改善校内硬件措施和推广普通话以外,他还“接地气”地改变了家长们对教育态度,“接地气”地带着孩子们把体育课上到了校外的村道上。
800多元的投影仪装进教室,课堂上使用普通话的孩子越来越多……傅伟带来的改变,还不止这些。体育课上跑着跑着,孩子们跑进了区运动会,不仅比赛成绩超过了中心小学,还有几个孩子成了田径记录保持者。
“我想去上学”
“我想去上学”
2002年,村完小拆并进入中心小学,这所学校正是傅伟曾待过的新湾小学。他重回故地,担任分管德育工作的政教主任。此后十四年间,傅伟担任过分管教学业务的教导主任,也一步一个脚印地成为了副校长、校长。
也许冥冥之中自有定数,无论傅伟走到哪里,都始终能与特殊教育有着那份难解之缘。
早在村完小时,傅伟的班上就有几位“差生”。他们在欢声笑语的大班级里格格不入,但却奋力地“学习”着。对于这些特殊孩子,傅伟看在眼里,却心有余而力不足,即便他的课上得再好,也没有办法影响他们。
多年后,当他走在村里的小路上,时常能见到几个行为异常的“大孩子”,孤零零地走在村里。傅伟沉默难言,可那些身影却定格在了他的心中——一定要把特殊教育给办好的念头,牢牢地扎根在心。
早在2016年傅伟从前任校长手中接过新湾小学时(学校里有一千四百多个学生,共37个班),其中的一个班便是特教班,专门招收有智力障碍的特殊孩子,为其提供学习生活技能和知识的场所,让这些孩子不再失学。
这些年来,傅伟见过许多特殊孩子,也曾了解过这些家庭的状况,无一不是一部为孩子拼命付出的心酸血泪史。“如鱼饮水,冷暖自知”。倘若家中没有一个特殊孩子,是无法真正理解特殊孩子家庭的艰难的。傅伟说,“只要稍微去了解一下就会知道,这些父母多么不容易,能够有地方接纳这些特殊孩子,对他们是多大的帮助。”
可喜的是,从那时起,残联每年都会定期排查特殊儿童的入学情况,并及时与学校对接,以便更好地帮助这些孩子接受教育。傅伟仍记得,在一次上门送教时,一个男孩曾充满渴望地对他说:“我想去上学。”孩子的愿望很简单,却因身患小儿麻痹症而难以付之行动。于是,学校想了个法子,专门做了一辆小推车,方便这个小男孩在校园里行动,圆了他的上学梦。
尽管男孩腿脚行动不便,但他却总是第一个来到学校里,扶着教室外的栏杆拿毛巾一遍遍地擦拭,见到傅伟便道一声“校长好”。“他很想为班级做点事,最常做的就打扫卫生。”傅伟说,他从这个小男孩身上看到了一股劲儿,那是他对教育的渴望、对生活的热爱。
“每个孩子的问题不一样,严重程度也不一样。”新湾小学的特教班有十来个孩子,部分能够坚持上学,部分自理能力较差的只能由家长陪读。针对另外一部分完全无法来校的孩子,傅伟便安排了“资源教师”为他们送教上门。
不仅如此,学校新校舍规划时,专门把校园中最方便最安全的教学楼作为特殊教育教学区,约为500平方米,投入200多万元用于添置设施设备。感统教室、资源教室、辅读教室、劳技教室、音乐教室等专用教室应有尽有,分区域承担不同功能,全方位为特殊儿童提供学知识、学技能等服务。
遇到新湾,遇到傅伟,是这些特殊孩子的幸运。在这里,他们可以实现上学的愿望。傅伟说:“特殊教育需要有更多的人一起推进,我只是在传承的基础上尽力而为。我希望特殊儿童能得到良好的教育和康复训练,掌握生存和生活的一技之长,走上社会,成为能够独立生活的人。
只有改,才有变
只有改,才有变
“可能是我本身不太喜欢跑来跑去。”傅伟笑着说,他从教24年,从普通教师到成为校长,在调任月雅河之前,他始终没有离开过新湾这片土地。当时,新湾小学有许多像他一样的老师,家离学校很近,学生家长对老师也都很容易认识与亲近。
数十年如此,可傅伟却看到了其中的问题。当时的新湾小学,老师们只顾埋头教学,不注重自身的专业发展,不愿意参与教研、科研。“其实,老师们是不知道往哪个方向努力,不知道怎么努力。”傅伟说。
怎么才能够提升教师的职业热情与教研能力呢?傅伟思考了很久,最先着手的是学校的绩效制度建设,把对师生的管理、考核、评价和奖惩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确立“用制度管理,用规则说话”的观念,以此来提升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经历三年的改革,新湾小学从没有人上公开课,到老师们主动要求上公开课;从十分缺乏教研成果,到可以对老师们的教研论文进行择优送评。不仅如此,学校还陆续诞生了十几位区教坛新秀,五、六位市教坛新秀,学校也成功评选上了区教科研特色学校。傅伟说,这些成果的取得,得益于学校里良好的竞争氛围,一个学校是需要通过打造合理的竞争氛围实现对教师的激励与培养的。
一直奋斗在新湾小学,被许多家长所熟知的傅伟,在2020离开了这所家门口的学校,来到了几十公里外的月雅河。至此,他也成为了江东第一个交流到下沙的校长。
“大江东、下沙合并成为钱塘新区,教育资源的流动与交流是很有必要的。”虽然“不爱跑来跑去”,始终故土难离的傅伟,却十分认可这次的工作调动。如今,不爱跑来跑去的他,每天五点半准时起床,开五十分钟的车,赶往他的新学校上班。
《你的答案》
《你的答案》
“有一点匆忙。”的确,傅伟接到调令到到任月雅河,前后只用了不到一个星期的时间。“但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得知傅伟要“走”,新湾小学的家长们“坐不住了”,执意要来送别。傅伟出发的那一天中午,家长们聚到一块,“傅校长,我们真舍不得你走。”家长们话音未落,傅伟便打断了家长们要说的告别语。“你们不要说了,听我说几句吧。”
傅伟说,他有些“受不了”这样的温情。不舍与祝福深深地触动了他,再温情一些,也许大家都会掉眼泪,但傅伟有点“害怕”眼泪,所以他选择默默地带着这份感动启程,继续温暖月雅河。
刚上任的这几个月,傅伟一直在做的就是“读懂”月雅河。“我只有先了解学校的方方面面,才能知道我该往什么方向去。”
而了解学校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摸清学校师生的情况。傅伟发现,月雅河是一所办学才六年的年轻学校,师资队伍整体也非常年轻,平均年龄30岁不到。为年轻教师搭建更多更大专业发展平台是月雅河小学首要任务。“老师们很年轻,学习能力非常强,潜力巨大。”傅伟知道,这是一所充满青春活力的新校,未来的发展蕴藏着无限可能。
于是,根据月雅河的实际情况,傅伟组建了多项学科及校内外资源工作室,比如依托内部资源设立了特级教师工作室,利用校外师资建立了数学青年教师成长营,成立月雅河首个名班主任工作室……傅伟还利用自身优势,结合大江东区域教学资源跟周边学校建立了学习同盟,与浙江大学合作办学,这些举措,都为青年教师的培养打下了坚实基础。
除了注重青年教师的培养,傅伟日常还不忘为教师送上关怀。在他的支持下,学校安装了直饮水机、搭建了车棚和遮雨棚,甚至还将教室的灯光进行了光明大改造,为师,更为生。傅伟说,他做的这些都是小事,但他希望这些“小角落的幸福感”,能让老师们的工作与生活多一些顺心顺意的幸福。
今年,月雅河响应市局政策,开启了“1+X”学后托管模式,尤其是在“X”方面做了大文章。目前,学校已开设18个文体类学后托管班,涉及足球、声乐、书法、轮滑、古筝等多领域课程。“月雅河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较多,家长们非常需要学校为孩子打造这个平台。”傅伟说,学后托管的重要性显而易见,一是能够解决部分家长无法按时接孩子的问题,二是能够满足孩子个性化发展的多元需求。
从教近三十年,傅伟心中“尊重差异 因材施教 多元发展”的育人理念越发清晰。来到月雅河之后,他更希望通过多元课程去挖掘学生的无限潜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傅伟不但没有放弃融合教育,反而更加努力地继续完善和推行,因为他所坚持的尊重差异,不仅是尊重孩子的不同兴趣和特点,更是尊重孩子包括学习能力、家庭背景等在内的差异,以悦纳的心态包容需要成长的孩子,同时,以此为基础,因材施教,从而实现学生的多元发展。
“其实,我仍然处在了解月雅河的阶段。”虽然实施了不少措施,但刚上任的傅伟始终认为自己需要“慢慢来”。月雅河的“雅”文化、月雅河的教学与课堂、月雅河的角角落落,他都需要了解透彻。就像老中医望闻问切一般,傅伟要将月雅河挖掘个透彻,才能确定怎么做才最好。
谈到工作之外,傅伟淡淡地笑笑说,“我是一个‘很无聊’的人,除了工作,好像没有什么特别的爱好。”不过,记者倒是“挖”到了一个——傅伟,很爱唱歌。
脱去衬衫西装,换上轻松舒适的休闲装,看上去依然低调的傅伟,唱起歌来仿佛换了一个人。这个“很无聊”的人,也有很“潮”的时候。他将日常演唱的歌曲,都发在了k歌平台,无论是情歌王子张学友的老歌,还是疫情期间火遍全网的《你的答案》,他都能拿捏到位。“我的圈子比较小,因为我不太喜欢交际、应酬。”或许,一门心思扎进教育是他对教育最大的敬畏。
“跑步时,我总想着拿第一,支撑我的不是体力,而是骨子里不甘于人后的性格。”傅伟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