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语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2022年初,中国教育在线特邀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姚卫红校长就学校新动态进行深入探讨。
本 期 嘉 宾
广州交校校长 姚卫红
学校概况
姚卫红,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校长,湖南师范大学理学学士,广州市教育系统优秀党员、广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代表,广州市第二批卓越中学校长培养对象。
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创办于1964年,集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于一体,是全国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办学质量得到社会的广泛称赞,被誉为广东交通运输人才的黄埔军校。学校现有两个校区一个教学点——校区分别为嘉禾校本部和广园校区,教学点设置在司法学校西校区。
精 彩 看 点
-
职教改革的新效果?
学校有国家级示范专业1个;省重点专业4个,省“双精准”专业5个。目前学校在校生有5600多人,位居广东省中职学校的前列;就业率高达98%。
-
1+x证书实施情况?
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开展了五项“1+X”证书试点考试,与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培训与技能认定,积极承担起社会职业培训职责,服务于本地经济与产业发展。每年参与社会培训人员达到1.2万人次。
-
如何助力学生提升学历?
多形式人才培养方案: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班、以升学为目标的文化班、以素养提升为核心的提升班。学生在一年级打下对专业技术的认识后,二年级时进行分层选课,可通过“走班”的形式,实现自己的多样化需求。
访 谈 实 录
当前,我国正在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广东职业教育规模居全国之首。请您简要介绍下学校的基本情况,谈谈学校在职教改革的过程中做了哪些尝试?得到了怎样的效果?
学校立足于为珠江三角洲地区交通运输行业发展服务,构建起汽车运用与维修、汽车制造与检测、物流服务与管理、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运用与检修、城市燃气智能输配与运用五大专业群,共开设14个专业。其中,国家级示范专业1个;省重点专业4个,省“双精准”专业5个。目前学校在校生有5600多人,位居广东省中职学校的前列;就业率高达98%,其中70%以上的学生都进入了高端企业,为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运输行业提供了重要的技术人才。
建校半个多世纪以来,学校历经创建、停顿、复办、二次创业、深化改革、两校合并、跨越发展等历史阶段,始终把教育教学质量作为发展的根本。2000年,广州市交通运输职业学校被评为“国家级重点中等职业学校”;2001-2010年,学校获评“首批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2020年,学校获评“广东省高水平中职学校建设单位”。在发展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工学结合的课程体系”,实现一体化教学,制定分层次、多形式的人才培养方案,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案例入选全国职业院校教学管理50强,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全国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先进集体等。2021年,广州交校被评为“广东省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试点学校”,是全广东唯一一所入选的中职院校。
在开展学生、教师评价方面,学校进行了积极探索。在学生学业方面实行“弹性学分制”,在校期间,若学生达到最低学分要求,同时拿到技能证书后即可毕业。除此之外,在专业技能强化上,学校开设了能获得专业资格证书的必修课与选修课,在增强能力的同时,帮助学生获取附加学分,助力学生顺利毕业。
在教师管理上,从2008年开始,学校改革人事制度,全面推进岗位聘用与管理制度,以“师德师风”为第一标准,以绩效分配为抓手,有效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在学校管理上,2014年导入质量管理体系,2016年全面推进教学工作的诊断与改进。作为广东省教学诊断与改进的试点校,我校积极建立目标任务链,明确工作职责,将日常督导与定期诊断相结合,以绩效考核为抓手,将整改情况与教师个人绩效挂钩,建立起良好的教育质量保障体系与自我监督评价机制,面向社会、行业、家长、学生、教职工,多层面综合评判学校的方方面面,及时发现不足,更好突出优势,将“立德树人”落实到整个教育教学实践中,为促进学校全面发展提供更加多元的评价方式。
在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我们学校做了哪些工作?“1+x”证书制度的实施给学校职业教育现有培养体系带来怎么样的变化?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广州交校的一大特色。学校一直以来紧贴区域经济发展需要设置专业,深度融合企业需求与课程建设,努力做到教学内容与企业要求一致,与区域行业的领军企业开展广泛的校企合作,构造企业与学校的“命运共同体”。如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学校组织行业与企业共建的订单班,与企业共同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实现教学内容与职业需求的对接;或与企业共建资源,将企业的需求对接到学校课程内。比如,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出现,学校新增了新能源、工业机器人应用、增材制造技术等专业,增强与广汽丰田、广汽本田等公司的合作,助力广州地区智能制造与新能源汽车支柱产业进一步发展。
目前,学校合作的领军企业有46个,校企合作订单班有23个,学校实习基地45个。在2020年12月与2021年12月,学校分别牵头成立了广东汽车改装产教联盟与粤港澳燃气产教联盟,以联盟章程作为共同的行动规范,按照平等自愿、互利互惠原则,充分发挥联盟群体优势与组合效应,推动标准共建、资源共享、人才共育,实现产业链与教育链之间的优势互补。学生通过学习与培训获得相关认证后,可在大湾区与香港、澳门等地就业,让技能人才获得有效流通。
2019年国家推出“1+X”证书考试后,学校进行了积极尝试,即针对具体专业,设置相应证书,为企业精准输送技能人才。到目前为止,学校已开展了五项“1+X”证书试点考试,与相关行业、企业进行合作,为学生提供培训与技能认定,积极承担起社会职业培训职责,服务于本地经济与产业发展。据悉,广州交校每年参与社会培训人员达到1.2万人次。
国家将打通职业学校毕业生在就业、落户、参加招聘、职称评审、晋升等方面的通道,对于想继续提升学历的在校生,学校有哪些举措?
一直以来,交校都在积极探索如何帮助学生实现自身价值,并打造出了一个成熟的分层次、多形式人才培养方案,该方案具体包括三大类型:以就业为导向的订单班、以升学为目标的文化班、以素养提升为核心的提升班。学生在一年级打下对专业技术的认识后,二年级时进行分层选课,可通过“走班”的形式,实现自己的多样化需求。
在深层次的校企合作背景下,学校每年能为学生提供大量优质就业岗位,就业是大多数学生的主要选择。随着社会的发展,学生、家长对于升学的需求愈发强烈,比例逐年上升,学校根据这一现状,积极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精准定位学生需求,培养出了一批优秀的学生,如汽车车身修复专业2018届优秀毕业生曾俊钦、燃气专业1991届毕业生冯锦德,两位同学均是“全国劳动模范”,还有一大批省市级职业技能大赛金奖获得者……可以看出,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学校为学生的成才提供了很大的帮助,响应了国家“技能改变人生”的号召。
学校培养出了许多基层和一线技术技能人才,比如“全国劳动模范”曾俊钦、冯锦德等,取得了非常优秀的成绩。那么,有哪些经验可以给大家分享、学习呢?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能工巧匠、大国工匠”。增强职业教育的适应性对职业教育十分重要。从学校的维度上看,需主动适应当地产业与经济的发展,契合当地的人才需求。
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在过去,人们普遍认为职业教育是普通教育的一种补充;自从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20条颁布以来,已经将职业教育提升为同等级教育。从学生的维度上看,就需要为他选择适合发展的道路。
每个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特色。只要能让孩子幸福快乐的成长,助力孩子全面发展,使其成才,这样的教育就是成功的。从老师的维度上看,需要适应不同的学生类型,仰望星空,在教育情怀上体现自己的价值,做深耕职业教育的“摆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