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发布会正式开始
姜恩来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
10月23日上午,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的第55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新闻发布会在学会秘书处开启,发布会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秘书长姜恩来主持。
王小梅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
王小梅副秘书长代表组委会介绍本届“高博会”的整体情况和特色亮点。她提到,今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之年,是“十三五”规划收官、“十四五”即将开局之年,也是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国内形势,党和国家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与此同时,高等教育也跨入了普及化的门槛,高等教育发展的环境在变、作用在变、结构在变、布局在变。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对科学知识和卓越人才的渴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强烈。王小梅副秘书长表示,在这一背景下召开以“服务新发展格局 开启高教新征程”为主题的第55届“高博会”意义更加深远。详细>>
宋 毅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一级巡视员
宋毅表示,高博会是高等教育领域交流的重要平台,是展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成就的重要窗口。今年的高博会主题鲜明,紧紧围绕打赢本科教育攻坚战的整体部署,设计了一系列的专题及活动,必将为推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增添新活力。
他同时对高博会提出了“两个希望”:一是希望高博会在变局中开新局。新冠疫情促进了高等教育教与学的变革,改变了高等教育的形态。云上高博会的启动顺应了后疫情时代高等教育发展改革的新趋势,要推进高博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以新理念、新技术、新模式立体化打造高博会这张“名片”。二是希望高博会在危机中育新机。要以更高远的站位、更宽广的视野、更优质的服务,完善会后跟踪链条,充分突出平台教改成果推介、科研成果转化、技术服务等功能,为推动高等教育强国建设做出更大贡献。详细>>
曾力勤
湖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处处长
会上,曾力勤就湖南省教育厅支持和参与高博会的情况做了详细介绍。据介绍,目前,湖南省共有普通高等学校115所,其中部属院校3所、本科院校38所(不含独立14所),高职高专77所,高校在校生196.85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2.41%。近年来,湖南高等教育坚持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教育部的关心指导下,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创建一流为目标,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服务需求为导向,以深化改革为动力,突出特色、争创一流,取得长足发展。详细>>
何 军
中南大学本科生院院长
据介绍,本届论坛有三个特色:一是主题新。论坛设置了“工医结合”、工程教育课程思政等主题,围绕新工科建设中面临的新形势、新情况、新问题进行研讨,为提升高等工程教育质量探索新途径。二是规格高。教育部、中国工程院、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湖南省人民政府多位领导和院士将出席大会并作发言。三是覆盖面广。论坛邀请了30多所“双一流”建设高校的专家学者,华为、腾讯等多家一流企业的高管近2000人参会。
何军介绍,论坛的创新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加快推进工医结合, (二)全面开展工程教育课程思政建设,(三)积极探索新工科人才培养模式。他表示,此次论坛上,与会专家将围绕工程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和质量评价进行研讨,为拓宽工程人才培养途径、完善质量评价机制、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供新思路。详细>>
彭文军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彭文军对“首届中国城市与高校发展论坛”的情况做了详细介绍。本次论坛选择了以“共生,共兴,共荣”为主题,以“城市与高校: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为总目标,建立持续的城市与高校协同指数研究体系,建立城市与高校协同发展与创新联盟,最终形成应对新发展格局的创新命运共同体。详细>>
黄开胜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实验室管理工作分会副理事长
据介绍,实验室管理工作分会和中国高等教育培训中心根据高博会总体设计,承办第三届高校实验室建设与发展论坛。论坛主题为“实验室建设在现代大学治理体系中的作用”,将分两个专题进行交流研讨:“新技术、新高职、新实训——‘双高计划’建设背景下实训基地建设”、“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建设”。
黄开胜表示,除了以上两方面,实验室分会关注的范围还包括实验室安全、大型仪器共享、国有资产采购与管理、实验技术队伍建设等目前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领域普遍关心的话题。他说,希望利用高博会这样一个开放的平台,大家交流经验,相互学习和促进,为全面提升高校实验室建设与管理的水平,为各高校的发展建设助力。详细>>
英 军
国药励展展览有限责任公司党委书记、副总经理
据英军介绍,根据《长沙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指挥部关于印发〈长沙市会议、培训、考试及现场活动疫情防控指引〉的通知》、《关于进一步加强重点环节常态化防控措施的通知》等文件指导意见,按照分区管控、三级排查、加强消毒、餐饮保障、应急有序的原则,制定了第55届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疫情防控工作方案。详细>>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高教司原司长张大良
张大良:“高博会”作为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两会一刊”品牌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既是实现学会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同时也是学会彰显优势、形成特色、发挥作用、提升影响力的重要支撑。特别是自2018年初,经教育部批准更名为“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后,学会大力强化服务理念,精心打造内涵品质,迎来了“高博会”跨越发展、更好服务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新阶段。
28年前,中国高等教育博览会的前身——全国高教仪器设备展示会,诞生在南京。伴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的大改革、大发展、大提高,“高博会”从初创时期的百余个展位、百余家厂商、数百位观众的教学仪器订货会,发展到今天高等教育领域内规模最大、影响力最广泛的,集教学科研设备展示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高端学术活动为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性、专业化品牌博览会,为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凝聚了力量、搭建了平台、发挥了作用。详细>>
中南大学本科生院院长何军
何军:第一,关于工医融合的背景,首先它是新工科、新医科、新文科、新农科“四新”的蓬勃发展。新工科和新农科、新医科是相互融合、相互支撑,而新文科注入了新理念,推动形成覆盖全部学科门类的一流本科专业群。
第二,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积极推动,以人工智能、大数据为代表的新兴产业要求多学科的交叉、多元素的协同、多系统的集成。现在人才培养不只是学科专业的精深,也需要多学科的交叉融合。
第三,新冠疫情的挑战。新冠疫情的影响非常深远,涉及到方方面面。为了应对这个挑战,我们需要加强“卡脖子”工程领域的自主研究,培养具有工医结合背景的高层次复合人才。
前期通过各类产业学院、学科交叉、校企合作已经产生了一批工医结合的成果,包括神工一号、二号,包括国内的手术医疗机器人,据我了解都进入了临床实验阶段。
未来的着力点在于主动参与国际竞争,瞄准国际前沿,对接精准医学、智能医学、转换医学,在人工智能、仿真再生、大型医疗设备等领域发力。据了解,部分高校正在规划建设未来技术学院,探索培养未来的领军创新人才,这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湖南大学建筑学院党委书记彭文军
彭文军:我们关注到自从2012年以来教育部的直属高校就安排了64所高校纳入了脱贫攻坚定点扶贫工作体系中。我们国家的高校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尤其是决战决胜之年,发挥了生力军的作用,在整个国家脱贫攻坚过程中是不可或缺的力量。总之来看,我们国家的高校与地方协同的脱贫攻坚主要体现在输血、造血相结合,扶智和扶志相结合。尤其是把学校的资源与地方的需求无缝地对接起来,把学校的科教优势与地方的资源和发展基础准确地对接。每一所高校参与扶贫攻坚过程中,都在结合自身的特色和所对接的扶贫点的特点在积极地探索共同构建校地合作新模式。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教育扶贫为地方脱贫奠定基础。高校把人才优势利用起来,增添地方发展的动力。比如支教、结对、捐赠、智慧校园的建设、联合授课、靶向培养、精准选送,很多措施能够为贫困地区教育奠定基础。
2、科技扶贫促进贫困地区产业发展。高校的学科优势转化为地方发展的引擎,主要体现在统筹学科力量,帮助开展技术攻关。比如湖南大学医学特别有特色,对口扶贫的江华县是瑶族区域中南大学把江华县的瑶医、瑶药充分进行技术攻关,进行帮扶。湖南大学利用生物科学的优势,在定点扶贫的龙葵县攻克羊肚菌的种植技术。这些学科优势为地方脱贫起到了很好的引擎作用。
3、文化扶贫。高校的专业优势能够助推解决区域贫困。像湖南的十八洞村,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十八洞村的时候首先提出了精准扶贫,也就是说这个村是精准扶贫的首创地。最后湖南省委托湖南大学建筑规划学科的力量,为十八洞村进行援建和设计。整个村的硬件设计、文化设计全部进行包装,形成了十八洞村脱贫攻坚的模式。这也是一种文化扶持的力量。
4、消费扶贫。高校的资源优势可以为对口的扶贫地提供推手和平台,包括农副产品的生产、加工、销售,可以起到很多助力作用。
总的来讲,校地结合、校地融合对于脱贫攻坚发挥了重大的支撑作用。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原司长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