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的使命是培养对国家、对未来、对世界负责任的人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大学的使命特别光荣,责任特别重大
本次世界大学校长论坛的主题是“时代变革与大学使命”,您觉得现在时代变在哪里?在目前的形势下,尤其是在美国围堵和科技脱钩的背景下,大学承担什么样的使命?作为高水平大学,如何回答“强国建设,大学何为”的时代命题?
从中国的角度来说,我们是站在自己国家民族富强、民族复兴的角度来考虑我们的问题,从世界的角度来说,实际上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我还是喜欢从世界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问题,或者从未来的角度来看中国的问题。这样看的话,方向可能更清楚,思路也会理得更顺。
我们说,目前我们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时代,什么叫“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实际上指的不仅仅是中国面临着一个大变局,应该说,整个人类正在面临着一场变革,这个变革将使人类迈向一个新的阶段。所以现在这个“乱”是规律使然,必须得有这个阶段,因为世界要从原来一个旧的秩序迈向一个新的秩序,这个过程当中它有一个调整期,这个调整期,我们把它叫做“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也叫做“博弈期”。所以出现了美国以及现在的西方国家,就是原来处在世界前沿的这些国家,或者叫发达国家,对“后来居上者”,我们叫发展中国家,产生了一种博弈。这种博弈有利益之争,也有心理的因素,当惯了老大,突然发现要被别人超过去了,心里不舒服,我们可以理解。
这是当前我们面临的一个局面。这个局面当中,对我们不利的就是恶性竞争,或者说是非理性的竞争,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面对竞争或者面对博弈,不能采取非公平的原则,也就是说我们需要在“共同命运”价值观的前提下,来友好地进行竞争,而不应该采取其他的手段。其实中国不想伤害任何人,但是你的崛起确实影响了别人,不光影响了心情,也影响了他们的发展,从这个角度来讲,他们维护自己的利益可以理解,但是我们反对的是采取不正常的手段,或者采取非道德的手段来恶性竞争,这是我们不愿意看到的。
新技术革命的来临,加剧了社会变革的剧烈性,我们称之为“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总的来说,我个人理解有三个因素:一是新技术革命的来临,使得人类即将进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第二就是大国博弈,整个世界秩序要重构,我们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第三,中国崛起,民族复兴。这都是百年未有之大事,在同一个时间节点上交织在一起。
那么,面对这个局面,高等教育做什么?
在这样一个变局当中,中国大学的使命特别光荣,责任特别重大,重大就在于:你要复兴,靠什么?就靠人才。习近平总书记说过:“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不管是发展还是创新,焦点都在人才,人才从哪儿来?大学。所以大学的使命在于培养对国家、对未来、乃至对世界负责任的这样一批杰出的人才,这是大学的使命。
从这个角度来讲,大学承担着特别重要的责任。但同时也应该看到,传统的大学人才培养模式,已经适应不了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因为那个时代已经过去了。第一次、第二次、第三次工业革命那种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满足不了第四次工业革命给人类社会所带来的巨大挑战,所以这个时候大学需要变革,知识体系需要重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创新,好多新技术都需要在大学这块土壤上去发现、去诞生,一系列的问题都需要大学去探索、去解决。
这次论坛的议题很好,“时代变革与大学使命”,让我们知道时代之变,变在什么地方,为什么这样变,未来将走向何处。大学应该想清楚这些问题,想清楚在这个变革当中,大学的作用是什么,大学自身需要有哪些变革,这是我们需要深度思考的问题,想清楚这些问题你才能知道自己的责任、自己的使命、自己的任务在什么地方。
有些人想清楚了走得快一些,有些人没想清楚就落伍了,所以这个时代既是挑战也是机会,对中国来说,是百年未有之机会,我们不能错过这个机会。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要依赖于教育中心、科技中心、人才中心,所以中国要想民族复兴,变成世界强国,前提是要成为人才强国、教育强国、科技强国,教育在其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所以党的二十大报告才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放在如此重要的位置上。
大学的人才培养模式需要变革,“挖潜”育才是大学使命所在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于我们的大学来说,也是一次百年难遇的发展机会。您刚才提到了人才培养,这是大学非常重要的使命,那您对于拔尖创新人才的选拔和培养,有什么建议?目前有哪些制度在制约拔尖人才的选拔和培养吗?是否需要给高校更多更大的自主权?
没有制约,是我们自己把自己限制了,我们陷在过去的模式当中没有跳出来。没有人说不让我们去培养拔尖人才,国家、政府、社会,方方面面从来都是期待、支持我们去培养拔尖人才,但是我们为什么没培养出来?是我们自己的问题,这个事情怪不得任何人。何为拔尖人才?实际上,每一个孩子都应该培养成人才,我们不应该把他们再分成三六九等,只是说培养的方式、培养的渠道不一样,或者培养的目标不一样而已。有的可能是创造型的应用人才,有的可能是偏技术型的科技人才、科学人才,只是一个基本的分类不同而已。他们之间没有优劣之分,也没有高低之分,理科当然要做基础研究,工科当然要研究应用,临床的要上手术台、要治病。所以,我们只是根据学科定性不同,或者未来事业发展不同而采取不同的、更有效的培养方式,这就是因材施教。
我是希望每一个赛道,都应该培养出类拔萃的拔尖人才,不是说只有进入“英才班”的才是拔尖人才,我不这样看。我希望每一个孩子将来都是非常出色的人才,一是培养基本素质,要德才兼备,二是要把他的兴趣点,或者他不同于他人之处的潜能给挖掘出来,这是高校的使命所在。
你们都上过大学,我们原来有点“批量化”生产,是不是?进入大学所有的学生都学习同样的课程,一个专业,课程是一样的,考试是一样的,就会同质化,按一个模式对所有的学生,反正最后考试达标了就可以毕业了,然后到社会上再寻求发展。我们把孩子成才的历程往后推延了好几年,没有在大学期间挖掘他的潜能,或者针对他的潜能制定更有效的培养方案。所以现在学校要改革,至少在西安交通大学,我们在制订和实践个性化的培养方案。
大学期间,既是人才培养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挖潜”的过程。
什么叫“挖潜”?就是让孩子们的潜能在校园内得到极大的释放,为他未来走向社会奠定坚实的基础,这是我们大学未来要变革的。不要把孩子看成是一个单纯的标准化的产品,他是一个可塑性极强,而且未来仍然在变化的一个活生生的人,他是有思想、有灵魂、有创造性的人,我们希望从这个角度来实现对孩子们个性化的培养。
现在我们也有条件了,数字化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使得我们有能力来实施个性化的培养,原来我们想这样做但没条件,因为我们没有这样的技术手段,一个老师对那么多学生,我们只能采取批量化的培养方式。但是现在不一样了,借助于数字化的赋能,我们完全可以实现人才的个性化培养,让孩子们的潜能得到更大的激发和释放,让更多的孩子都能成为人才。
每个人都可以成才,在不同的赛道。
对,是这样。
大学书记、校长首先要做好人,做诚实的人,做真实的人
书记和校长的默契配合,对于学校的发展来说至关重要,在这方面,您有什么经验可以分享?您与西安交大同行多年,离开王树国的西安交大会怎么样?
从历史上看,从来不会因为一个人的存在或消亡影响社会发展的进程,这是社会发展的规律。我只是一个普通的教育工作者。大家都在不断地探索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如何去有效地执行。实际上说起来特别简单,就是首先书记、校长要做好人,做诚实的人,做真实的人,只要不作假,就能配合得非常好。但是如果你有私心,有私欲,什么样的体制也满足不了你的私欲,再好的体制也阻碍不了你犯错误,所以我说一个真心想要犯错误的人神仙都挡不住他;一个想做好事的人,无论什么条件下他都是好人,他都能把事情做好,就这么简单。有时候我们把简单问题搞得太复杂了,实际上就一个标准,就看他是不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是不是真正用党员标准来要求自己。
所以这个事情特别简单,我建议大家活得更开放一点,活得更大度一点。人的一生很短暂,能做一点对社会有用的事情实际上是一个人的幸运。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