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副校长杨志刚
引企入校 真正做到校企协同育人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在产教深度融合、校企协同育人方面,取得了哪些突出成果?
重庆交通职业学院搭建了校企合作平台——两个中心。一个是协同创新中心,如联手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重庆金皇后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道简优行(重庆)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九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建立的“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创新中心”,另一个是跨企业培训中心,学校多个专业都建立了跨企业培训中心。协同创新中心即技术开发平台:学校与同类型企业进行技术开发、师资培养、学生复合型技术技能培养;跨企业培训中心即学生培养平台:跨企业同类型岗位人才协同培养的合作平台,如:自动驾驶技术人才跨企业培训中心为学生提供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现场工程师的实习实训条件,是实现职业教育与市场需求“双向对接”的重要创新。
1、提供了实习实训岗位,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高职学生,不少优秀学生留在企业从事技术技能工作。
2、校企共同研究开发了多种适应企业转型升级能力培养的先进实训设备,并应用于本校实训教学。
3、校企共同开发专业新课程、共同编写专业新教材3本:《工业机器人编程与操作》、《新能源汽车电池检测技术》、《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技术》,共同开发重庆市高校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电气控制与PLC》。
4、学徒制教育——校企双方结合“岗、课、赛、证”融通的新思路,联合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针对小型企业缺乏非标设计人员的困境,举办了多期“前程汽车非标准设计英才班”,为小型企业输送了急需人才。
5、强化标准引领,构建完善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体系,成立由中国焊接协会、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重庆金皇后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等行业、企业和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重庆市机械技师学院、重庆五一职业技术学院等中、高职业院校共同参与的高技能人才培训专家指导委员会。采用项目制形式、一企一案方式满足企业个性化的技能提升需求。
6、 我校与重庆金皇后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联合成立前程汽车数字制造产业学院,从项目成立开始,前程汽车数字制造产业学院开展了智能网联汽车传感器技术培训、“前程汽车杯”微视频大赛等活动,在2022年IVISTA智能网联汽车挑战赛中获特等奖。
学校在深化推进产教融合方面,采取过哪些措施?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是什么?
1、引企入校,真正做到校企协同育人。针对我校部分特色专业,引入重庆金皇后新能源汽车制造有限公司、道简优行(重庆)科技有限公司、重庆九洛汽车科技有限公司等近二十家“高、精、特、新”企业,把企业生产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融为一体。
2、部分专业教师实行“双元”制,除了在校承担教学任务外,还进入企业承担技术工作,提升技术技能水平;企业工程师、技师也试行“双岗”制,在学校承担部分课堂教学和实训任务,学校支付教学课酬。
3、建立技师工作室、教师培训企业流动站,提升教师高级技能。
4、学校联手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道简优行(重庆)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以前程汽车数字制造产业学院为载体,经过企业宣讲、自荐他荐、择优选拔的方式组建新能源及智能网联汽车现场工程师实验班(学徒班),探索学生培养模式创新实践。
5、校企合作探索“学工赛证标”人才培养模式。在校本育人的基础上让德技双馨的学生到企业去实习实训,接受企业文化熏陶。
下一步的发展规划是将这些产教融合模式推广到更多的专业和地处校外的企业,建立更加广泛的校企协同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平台。
在您看来,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面临着哪些机遇与挑战?
首先如何理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职业教育层次的提高,发展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条件;二是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能担当起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和数字经济发展的重任。
面临的机遇:
1、中国共产党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了“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职业教育发展方针,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定会欣欣向荣。
2、产业发展变革为职业教育高质量人才提供优质就业岗位,同时也提出了更高的能力与素质要求。
3、职业教育体系的改革为其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动力。遵循技术技能人才的成长规律,构建“中职—高职—本科—技术型研究生”的技术技能人才成长新体系,打破了以往职业教育只有专科层次教育的“天花板”,消除了技术技能人才继续成长的障碍。
面临的挑战:
1、必须突出职业教育内涵与特色。相对于普通教育,社会对职业教育的接受度、认可度仍显不够。突出特色和培养质量,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的社会地位,才能改变现有的社会观念。
2、产业转型升级对现有人才培养规格提出新要求。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仍需不断调整和改革。
3、不断创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形式。职业教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企业和学校共同努力,为职业教育发展创造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