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专家点评1月13日雅思考试 听力出现"三旧一新"

http://en.jybest.cn    任晓冬  2007-01-17    

 

  特别提醒:科学填报志愿比取得好成绩更加重要。考试结束了,尽快估分选大学、确定志愿吧。请点击这里,帮你解决!

  2007年1月13日,雅思考试迎来了第二次考试。本次考试对很多考生来说仿佛是一颗定心丸,考过的旧题大量出现更进一步地确定了雅思考试固定题库随机出题的这一命题规律依然是有效的。很多人对于2006年5月以后所涌现的大量新题记忆犹新,认为新题型的大量出现将是每年雅思的新趋势。其实不然,由于去年出现的雅思改革,取消了原本三个月内考生不能重复参加雅思考试的规定,为了防止因过多的重复考试而使题库被摸透,所以雅思考试委员会在改革后加入了大量的新题以应对考生的重复考试。而这一现象是可以理解的。现在,这已是2007年的第二次考试了,我们来看一看这次考试的特点是什么。

  首先,本次的听力部分出现了“三旧一新”的情况,这是令许多考生说本次考试听力部分简单的原因。其中SECTION 1两人对话是关于两个女生租房子的对话。涉及了住房条件、地理位置、出租形式、租金等问题。SECTION 2独白对话是关于澳大利亚墨尔本地区在淘金热期间巴拉瑞特金矿介绍及因工人领袖被杀所引起的罢工等历史问题的,最后,会问到导游提示游客的返程时间。SECTION 3是一男一女讨论一份ASSIGNMENT,题目是“Reading Habits”(注意题目中所有实词开头都要大写)。SECTION 4是一篇关于澳大利亚某学校对留学生的语言教学问题。从考生对本次听力考试部分的反应情况来看,有以下几个突出问题:1,由于本次题目是“三旧一新”,所以有些考生过于相信机经了,比如说本次考试中SECTION 1里的第二题选择题中,很多考生对答案有着不同的说法,因为他们没有先去听录音,而是在努力回忆机经,这就造成了很大的麻烦。所以希望考生对于考题不要本末倒置。2,在听取数字信息时,还有部分考生“TEEN”、“TY”混淆。3,审题不够细致,比如说,SECTION 3第31题中,题目问的是“THE TUTOR’S FAMILY NAME”,答案应是“WRIGHT”,而不是我们熟悉拼写方式的“JOHN”,同时注意录音中念的是“W-R-I-G-H-T”,而不是“double R-I-G-H-T”。

  阅读部分,此次的三篇文章中第一篇是关于交通堵塞的;第二篇是与广告有关的文章;第三篇是关于可振翅飞机的文章。根据考生的反应,本次考试中对于阅读的突出问题有以下几点:1,此次阅读考试中MATCHING和T/F/NG类考题的量较多。这里需要大家注意以下几点,1),如果题目要求是填写“T/F/NG”,那么就不能写成“Y/N/NG”。2),很多考生在区分“N”和“NG”上有很大的障碍,在这点上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练习。3),针对MATCHING类题型,相关信息词句定位及提取大意能力是极其重要的。2,部分考生对于所认知的题型过于模式化。例如第三篇文章中的SUMMARY题并不是要求我们对全文的内容进行摘要,而仅仅是最后几段而已。但很多考生在没有提前浏览一遍试题内容的前提下,理所当然的认为要边做边去考虑全文的摘要内容,这样就会影响其他题目的解答。所以,在开始之前,首先要浏览一遍试题内容以了解自己想要什么,做到在阅读中有的放矢。

  关于写作部分,这次无论从题型还是内容上都是我们所熟悉的。小作文部分是比较5个国家消费者的消费习惯。考生需要注意,与1月6日的小作文相比,这次的题目是有很大不同的。6号的作文是不同时间事物发展状况的动态图形,而这次的作文是同一时间内某一事物的静态分配(且总和并未达到100%)。所以这道题目不仅要注意词汇及句式的多样性和罗列数据与关系对比这两项要求,还应认识到,这道题目可以看作是几个饼状分配图的对比。这次大作文是一道老题,题目是:some people think universities should provide knowledge and skills related to future career, others think the true function of university is to give access to knowledge for its own sake. What’s your opinion of the main function of university? 对于这类讨论型命题,考生的观点可以是一边到型,也可以是中立型。但我建议尽量写出自己认为有把握,论据充足的观点。

如有相关问题,可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10-58443520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外语电子周刊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