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锤炼雅思口语语音语调的三个步骤

http://en.jybest.cn  中国教育在线  朗阁培训中心  2010-05-17    

 

  特别提醒:科学填报志愿比取得好成绩更加重要。考试结束了,尽快估分选大学、确定志愿吧。请点击这里,帮你解决!

  当雅思考试(IELTS, international language testing system, 国际英语(论坛)语言测试)于1989年登陆中国大陆时,当年全部考生57人。变化的速度远远超过人们的想象。2008年全中国大陆考生人数为26万人次。20年足够发生很多事情。但至少有一件事情还没有多少变化:中国学生的雅思口语分数。

  可以说这是一个多少让中国人脸上挂不住的问题。2008年中国大陆雅思考生口语部分平均分5.25分,荣幸地超越了卡塔尔考生的口语平均分(5.26分),登上了全球雅思口语平均分最低的宝座。全球的最高平均分被德国考生摘走,为7.24分。实际上,卡塔尔考生的分数非常值得我们反思:其考生除了口语外的听力、阅读、写作的分数均低于5分,只有口语为5.26分。而中国学生的其他几个分项的平均分为听力5.50分,阅读5.70分,写作5.12分。有趣的现象是,口语、写作明显低于阅读、听力。

  如果我们一定要用一个句子来形容英语口语之于中国学生的话,恐怕应该是“胸口永远的痛”。一直以来,中国的英语教学中总是在摸索中前进,寻找一线希望来解决中国孩子的英语口语问题。似乎自中国学校的课堂引入英文课以来,口语总是我们心头的一片阴霾。

  在英语培训界中多年的教学经验告诉我,英语口语的教学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化的工程。它需要结合教师、学生、教材、词汇、句法、语音、语调、心理训练等各方面因素。上个月我在悉尼大学的一个学生写信告诉我,很感激我当时课堂上讲的英语学习方法。当时理解不太多,但到了澳洲之后,发现这的确是与真实的学习、生活的语言需求结合在一起的。雅思口语的系统之庞大,与其在国外生活、学习所需的语言技能的实用性是密不可分的。在国外的课堂中,中国学生的口语方面比较弱,故而适应起来往往比较缓慢、曲折而痛苦。究其原因,主要还是在国内的学习中不得其法。

  如果一定要剖析雅思口语学习的结构,笔者建议,其准备应当分为三个阶段:

  语音语调的锤炼阶段

  如同小提琴手刚刚学琴时,拉空弦、拉音阶都要拉上好几个月一样,基本功的练习是必不可少的。语音语调在雅思口语中的重要性,不仅仅体现在它名列四大评分标准之一,更重要的是,一旦因为语音不清,语调不对而导致考官无法听懂,则其他三项评分标准也就变为一纸空谈。

  举例来说,中国学生常见的发音问题中,常有th音不咬舌的状况。比如,this这个单词念出来后,感觉像zis。虽说汉语中并没有咬舌的声音,但雅思考官的训练中自然包含这方面的针对训练,会很注意学生在这方面的欠缺。

  各位都在电视节目中看过各种各样的外国人讲中文,能把音发得特别纯正的是很少的,感觉很像“大舌头”。那些说不太准的外国友人,虽然能让我们理解其所说的中文,但往往让人听得很痛苦,很纠结,总想帮助他把下半句说完。同样的道理,当我们带有浓重的本土口音去到国外学习生活时,外国友人们也往往觉得,能听懂,但沟通起来费劲。实际上,在出国以后,中国学生在对话中往往不会语音差到对方完全不能理解,但总是带有一些口音,让人感觉到说话不舒服。

  忽视这个问题的代价是很大的。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有35%左右是通过纯粹的语言内容,而有超过65%是通过语音、语调、肢体语言来实现的。21世纪是强调交流的世纪,信息代替金钱成为这个时代的主题。倘若通过语言留给对方的是“未接受良好教育”的印象,将大大制约其人的学业及事业乃至生活的发展。我想任何一位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出国以后因为语音语调的问题受到别人的歧视。

  除参加专业的英语培训机构的口语课程以外,建议学生寻找带有原版配音的英语教材来进行模仿。如新概念就是很好的模仿对象。具体操作方法是:仅寻找一篇文章,在不断听读的操作中,将每个句子的语音、语调、语速、断句、重音、弱读以及背后的情绪都全部模仿,并且自己录音,自己监听,不断修正。在条件允许时也建议寻找外教进行纠正。不过大多数中国学生和家长都容易忽略的一个问题是,实际上模仿整句话远远比模仿单个单词重要的多。

如有相关问题,可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10-58443520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外语电子周刊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