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专家解读10月29日托福考试

http://en.jybest.cn      2006-10-31    

 

  特别提醒:科学填报志愿比取得好成绩更加重要。考试结束了,尽快估分选大学、确定志愿吧。请点击这里,帮你解决!

    10月份的最后两次托福考试终于落下了帷幕,在经过了短暂的平台区后,托福考试开始变脸。下面是对这次考试的一些解读。

    28,29日的阅读部分成了很多考生的滑铁卢。考了5篇文章,两篇人文类的文章,三篇科技类的文章。从考生的反映来看,对于科技类和社会发展类的文章仍然明显的不适应。尤其对于科技类和考古类的文章中所出现的大量专业词汇。其实这完全是不必要的,托福考试是面向所有准备去北美读书的学生的。其中专业知识并非考察的重点,考生完全没有必要要求自己熟读全部文章。

    本次考试的口语部分出现了以下几个题目:

    T1描述你觉得最重要的物品,并说明为什么。

    T2与新朋友交往,是第一印象重要还是长久了解重要。

    T3大学要建艺术教学楼,女生同意,因为新楼宽敞明亮,有助于创作;对教授的声誉又有好处,因为校外一楼的修建,导致人们纷纷去那个楼去学艺术。

    T4广告应该忠实于产品的功能,但是现在的广告为了达到吸引顾客的目的,纷纷引用名人说的话,这样可能会误导消费者。听力的例子是电影,电影开场前,打的广告是引用名人的话,但是电影播放后结果确实是很不好。

    T5男士做RESEARCH report,但是电脑突然死机,可是自己没保存,还要马上要交。女士提供3个解决方法:1致电电脑FRONT DESK;2打紧急电话;3请求报告延期上交。

    T6人类发明创造有2中可能:有目的性,无目的性。有目的性的举例是发明一种眼镜,可以不用让人在看远距离和近距离的时候频繁换眼镜。无目的性的例子是X-RAY的发明,是某个科学家在实验室里发现的物体影像,进而应用于人体医学。

    纵观这次口语部分其实T5、T6是相对简单的。往往同学们认为T1这类题目应该最好答,其实不然。由于题目中没有太多可借用的信息,所以构思起来相对困难,尤其在考场上加之紧张情绪,很多考生把握得不好。笔者将针对T1这一类问题详解。

    T1这一类问题的回答可以用我们熟悉的例子。这些例子可能不是直接针对这道题目但是只要做恰当的解释就可以很好的应用。比方说我们一定都准备过的“最喜欢的一本书”“最重要的一个人”这样的回答“套话”,就可以拿过来用,要解释的仅仅是“这个重要的object 就是一本我最喜欢的书”;“这个东西之所以重要的原因在于它是那个‘最重要的人’送我的”。用这样的思路其实可以解决很多类似的问题。比方说问题“你最喜欢的度假地点”等。这样的方法笔者称之为“万法归宗”。就是用我们准备好的“套话”加上“合理的解释”来回答一个陌生的问题。这种技巧在备考阶段要注意3个问题:1要多多利用“机经”,给以往考过的题目认真设计答案,因为经验告诉我们,口语题目的重复率相对较高,尤其集中体现在T1中;2要根据自身情况设计“套话”,而且要背熟;3经常练习用“套话”来应付问题。还是要提醒大家一点:严格遵守“T-S-T”战术,主题句要鲜明而且要在第一句话中体现!

    说到口语就不得不谈一下听力。听力六篇文章,两篇对话,四篇学术话题。举几个例子:1商科的学生希望老师告诉她一些在当地有名的商人的名字,因为她想去采访那些人可是有不知道有哪些,然后老师建议她去看某报纸,上面有个版块可以提供给她她需要的信息

    2关于calendar,里面介绍了很多种calendar,大概是根据不同文化来分的,还介绍了中国的,还说中国的CALENDAR跟木星有关

    3教授介绍了海豚三种交流用的声音,具体的不记得了

    4一个学生想参加一个教授的课,于是去办公室找她,但是教授上课去了,一个女的说那个教授的课很受欢迎,很多人去,所以很难再报名。题目难度有所增加,关于常规的技巧笔者不想多言,相关的东西大家早就烂熟于心。

    写作考试仍然沿袭着以往的传统,综合任务考了一个比较老的题目,教授是否应该上电视。至此29日的托福考试已经分别在阅读和写作中出现了以往考试中考到过的题目。可见虽然ETS号称题库在3年不可能出现重复的题目,也最多仅仅是不会是大范围出现重题。个别题目还是有重复的可能。独立任务,考到了青年人和老年人谁更能体会生活中的乐趣的问题。不是旧有的185个题目中的一个,但是仍然保持旧有托福考题的特点,不需要太多的思考,主要是对语言的考察。

    可见,对于广大考生,要想从容面对托福考试,还需要对考试有更为准确的把握,有针对性的准备考试,不要盲目备战。

     来源:国外部

    
如有相关问题,可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10-58443520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外语电子周刊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