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GMAT数学考试复习必备内容

http://en.jybest.cn  智课网    2016-05-17    

 

  特别提醒:科学填报志愿比取得好成绩更加重要。考试结束了,尽快估分选大学、确定志愿吧。请点击这里,帮你解决!

  接下来小编继续为大家介绍GMAT数学的GMAT考试介绍,虽然GMAT数学是GMAT考试中最简单的一部分,但还是需要大家在GMAT考试备考中多多注意,下面智课网留学小编就为大家详细介绍一下。

  1. 在GMAT数学备考中基础训练与错误点的寻找:OG

  1)OG review + DS和PS题目开始前的guide(DS是P273-276:了解出题规则),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百战百胜。

  2)OG DS和PS——DS160道,PS250道左右。分别把后面的100道做一遍,总结出自己的理解问题,这是基础积累过程;

  A)如果各做100道:一次做完;如果都做完,就分2次完成,两次的时间间隔不能太长,DS和PS搭配着来。

  B)错题总结:按照错误类型总结

  a)思维陷阱

  b)马虎问题

  c)理解问题:并把阻碍理解的表达积累起来。

  e)“DS的充分性”没有把握好

  2. 理解能力训练、pace训练和知识点遗忘的克服:PREP数学的破解

  (1) 资料:PREP破解 DS和PS——最接近实战的英文题

  (2) 怎么练:

  A) 每天37道,自己组合成套题配合着语文和作文来做,计时。

  B) 每天做完以后:总结错题,猜的但猜对了的不管。

  按照错误类型进行总结:马虎问题、思维陷阱、理解问题、知识点遗忘。

  在GMAT考试中尤其是知识点遗忘部分,建议把相应知识点的题目放在一起,积累到一定程度以后,会发现这一类知识点的出题思路和解题思路,希望大家对这些GMAT考试介绍多多了解一下.

  C) 定时复习。

  (3) 练到什么程度:当发现3个标准的题感有了,就可以酌量减少,一周做2套什么的维持下感觉,根据自己的模考计划而定。

  哪部分差做哪部分,时间紧的建议做完DS 2个practice,PS practice1。

  3. 思维训练:机经

  (1) 资料:当月JJ;if没有,就用上月JJ

  (2) 对待JJ的心态:

  不是背答案,因为考场压力可能迫使你完全忘记了答案。平时反复整理JJ的目的是让你实现以下几个方面:

  A)找到自己知识点的漏洞:练习方法我下面会讲。

  B)熟悉GMAC近期出题的思路方向:JJ的趋势较红书时代有所变化,这就是为什么用JJ的参考价值更大。以这个出题方向为纲引导你形成一种思想套路之类的东西,也就是:看到这类题就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个思考的方向,且这个方向90%以上是准确的。

  【经验】:考场上,特别是有JJ时,很可能做得比较好,此时会遇到一些新的难题,这些题虽然陌生,一定逃不出你整理过的某个知识点,运用做JJ时给你的感觉和思路,一定可以激发平时没有的考场灵感,这就是数学和语文最大的不同。

  C)提高考场效率:一定是建立在水到渠成的基础上。不是直接背了就去,除非心态极佳不怕变体或记忆力超群且识别变体的能力超群。

  (3)目标:最后上考场的感觉是JJ的思路已经进入了骨髓,觉得是不上51都难的感觉。

  (4)如何使用相应月份的JJ:

  1)自己先做一遍:这一遍就是找出自己的错题,同时按如下两条线进行分类。

  2)无需按照PS或DS来分。

  两条线——

  A)错误类型:

  a)马虎问题和理解问题:

  前者:如果时间不够充裕的,就按我后面说的方式进行,我后面会专门讲数学的备考。

  后者:基础不好且有时间的可以看看红书;没有时间的就按照我说的备考进行——积累和熟练为主。

  b)思维陷阱:

  c)知识点遗忘:单独一部分进行

  d)DS充分性把握不好

  e)悬而未决:有争议的;大家都搞不定的难题。

  f)记住答案的:有些题目需要大量计算的,可以先用计算器算好了,直接背,不是刻意,多看几遍一定就印象深刻了。

  B)知识点类型:我在10.16的答疑部分的讲义有所演示如何进行这部分分类。

如有相关问题,可拨打免费咨询热线:010-58443520

考试培训小助手

本科留学qq:436560382

研究生留学qq:437946603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外语电子周刊

推荐阅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