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届傅雷翻译出版奖将于11月20、21日在上海举行。2009年,在以董强教授为代表的中国法语界学者的合作支持下,法国驻华大使馆设立了傅雷翻译出版奖,旨在促进法语文学及学术作品在中国的翻译和传播。
自创立以来,傅雷奖得到了以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勒克莱齐奥、莫言为代表的众多文化界名人的支持。在法中两国文化交流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傅雷奖奖励译者们作为语言摆渡人所做出的重要工作。每年,傅雷奖评选出两部译自法语的最佳中文译作,文学类和社科类各一部;2013年起设立了新人奖,以鼓励年轻译者。
今年傅雷奖的入围作品包括社会学家兼哲学家迪迪埃·埃里蓬的人类学著作《回归故里》、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的短篇小说集《奥斯坦德的梦想家》以及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的《精神分析私人词典》,再次证明了中国当代法语译界的多样活力。
Une référence dans le monde franco-chinois du livre
法译汉图书的标杆
本届傅雷奖共收到参评作品47部,其中社科类35部,文学类12部。2021年9月9日,初评会议在北京举行,评委会从中选出了10部入围作品。入围名单将在9月24日北京新闻发布会上正式公布。10月29日,第二场新闻发布会将在法国驻上海总领事官邸巴赛别墅举办。
今年的评委会主席由吴佳霖担任。吴佳霖是作家和中国古典诗词专家。除了常任评委,上届傅雷奖的两位获奖者也将参与终评,更有两名中方特邀嘉宾助阵,他们分别是作家孙甘露和政治学专家刘擎。
最终获奖作品将于11月20日在上海浦东新区周浦镇傅雷图书馆举办的颁奖典礼上揭晓。11月21日在上海中心大厦的朵云书院·旗舰店也将举办多场精彩活动:面向广大读者的文学讲座以及入围译者见面会。
Traducteur,un maillon essentiel pour la diffusion de la littérature francophone
译者:法语文学和学术的传播使者
中国是法语图书的引进大国,八年来,中文一直高居法国出版界版权转让语种榜首。2020年,双方签订的转让合同高达1 266份。这些作品在国内的出版离不开译者们的辛勤工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加入到了译者的队伍当中。值得一提的是,在报名今年傅雷奖的译者中,最年轻的译者只有24岁。
Ils tmoignent获奖者说
Mme Ning Chunyan宁春艳
Lauréate 2020 et membre du jury 2021 2020年傅雷奖获得者,2021年傅雷奖特邀评委
“我在2005年开始翻译法国古典及当代戏剧作品时,翻译对我来说是我导演专业的一种需求,也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在翻译出版了二十余部法国剧本(其中一部分已在中国首演)之后,我发现翻译对于我来说已成为一种真正的酷爱,她令我更加靠近写作,这是先于导演的最初的创作。”
M.Wang Wei汪炜
Lauréat 2020 et membre du jury 2021 2020年傅雷奖获得者,2021年傅雷奖特邀评委
“翻译,即言说不可言说之物;译者永远透过活的误解,去理解、生成意义,他在这无止境的活动中享受着唯有译者才能享有的特权:逃离单一语言的自恋。”
入围作品
社科类
《汉代墓葬艺术——中华考古记(1914)》谢阁兰、奥古斯都·吉尔贝·德·瓦赞、让·拉尔蒂格著,秦臻、李海艳译,文物出版社
本书第一、二部分按时间和地域顺序进行描述。涵盖从秦始皇陵到西汉各帝陵的综合考察,对霍去病墓前石雕艺术,四川地区的墓葬石阙、石碑及墓前石兽,以及汉代崖墓建筑和墓中各类陪葬器物等,运用考古学方式进行测绘、记录与分析。第三部分则是对汉代墓葬艺术的整体研究以及丧葬观念等内容。
《异域的考验: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文化与翻译》安托瓦纳·贝尔曼著,章文译,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有限公司
本书以施莱格尔兄弟等耶拿浪漫派代表人物的译著为素材,针对德国浪漫主义时期的翻译实践进行了考古式的发掘。在同时代的法国译者仍热衷出产不忠的美人之时,聚集于《雅典娜神殿》周围的德国浪漫主义者却选择了一种忠于原文、符合当代伦理且对此时正处于形成阶段的日耳曼文化极有补益的翻译策略,而此种忠于他者的翻译倾向也在他们的前后辈(路德、赫尔德、歌德、荷尔德林等)的身上数次闪现。简言之,贝尔曼借助对他们理论概念及范例的解读,成功将翻译从之前仆从化的境地中解救了出来:翻译行为可以借助他者来丰富自身,值得建立一门以翻译为唯一认知对象的科学。
《精神分析私人词典》伊丽莎白·卢迪内斯库著,罗琛岑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精神分析私人词典》是私人词典系列中一种,由普隆出版社出版。作者运用归纳的风格分类、思考、辨析和命名,向读者阐述精神分析如何从文学、电影、戏剧、旅行和神话中汲取营养,最终成为一种普遍传播的文化。围绕89个关键词,剖解与精神分析相关的人物、城市、文学、电影、文化现象、政治风潮,带领读者在意识镜像的彼岸遨游。《精神分析私人词典》文风轻快,笔法活泼不失严谨,兼具知识性、批判性与趣味性。
《回归故里》迪迪埃·埃里蓬著,王献译,上海文化出版社/后浪出版公司
父亲去世后,作者迪迪埃·埃里蓬决定回到自己的出生地兰斯,回到他最初诞生的社会阶层,那群他已经告别三十年的人。他重返过去,回顾家族的历史,回忆童年时身处的工人阶层,回溯他如何从工人家庭的穷孩子成为法国著名的知识分子……在这场极为内在又颠覆的心灵之旅中,作者思考了社会阶层、学校教育、身份建立等一系列主题,通过梳理集体决定论中不同个体的命运轨迹,剖析了不同社会环境下,人的个人选择是如何被影响和被决定的。
《作为一种法律渊源的学说——法国法学的历程》菲利普·热斯塔茨、克里斯托弗·雅曼著,朱明哲译,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直到1850年左右,法国法学才开始使用学说一词。这一概念的出现最早是直觉的产物,随后则由科学学派构建,后者把学说推崇至教义学之巅。从20世纪20年代起,学说某种程度上等同于一种法国方式。法国学说构成了一个重要共同体,这一共同体大部分成员都是具有批判性的大学教师,却往往以整理实在法为己任。这种任务赋予法律秩序和学说自身以正当性。
文学类
《问题之书》(上下册)埃德蒙·雅贝斯著,刘楠祺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民说
《问题之书》是一部回忆之书、漂泊之书和聆听之书。这部多卷本的作品围绕着萨拉和于凯尔那质朴而悲伤的田园牧歌而展开,向生命、自由、死亡等发出执着的追问,而这些追问又激发出虚构的智者们的问题与思索,激发出对书的权威性解读。这曲爱与哀之歌,首先是一部字里行间充溢着希望的书。它企图让我们去见证一个已被预先判决的诺言,见证它的诞生和它的最后时刻,亦让我们旁观苦痛在遭受迫害的群体中是如何层层加码的,他们当中的受害者一代接着一代地抗诉。这是一则关于不朽之书的故事,时间在此打下了它的烙印。
《朝着海的方向》让-克劳德·穆勒瓦著,王秀慧译,湖南文艺出版社
小说讲述了一户穷苦人家的第七个也是最后一个孩子,侏儒小子扬带着哥哥们逃离家暴的冒险之旅。一天晚上,扬意外听到父母要把他们七个统统杀掉的对话。扬立即说服六个哥哥连夜朝着海的方向逃跑。社工、长途车司机、面包师、乃至食人魔……每个与七名孩子有过交集的人,从不同角度讲述了各自所目睹的一切。
《男孩》马库斯·马尔特著,黄雅琴译,浙江文艺出版社
《男孩》是法国作家马库斯•马尔特的长篇小说,荣获2016年费米娜文学奖。男孩没有名字,在法国南部的森林里长大。母亲死后,男孩在天性驱使下踏上旅途。他遇到了很多人:丧失爱人后心灰意冷的约瑟夫、行走江湖的艺人布拉贝茨、文采飞扬的断臂侠士,还有爱玛——男孩如姐如母的爱人。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男孩经历了人类的极度疯狂、大屠杀和所谓的文明。这是年轻灵魂的一段旅程;在懵懂间,男孩经历了铸就历史的大小事件,并开始觉醒……
《奥斯坦德的梦想家》埃里克-埃马纽埃尔·施米特著,徐晓雁译,中信出版集团
为了疗愈情伤,一个男人逃遁到比利时北海之滨沉闷的城市奥斯坦德。他在那里遇到女房东爱玛女士,后者向他讲述了不可思议的炽热的爱情故事。是故弄玄虚的哄骗还是她真的是一位独一无二的女性?本书收录的五个短篇——《奥斯坦德的梦想家》、《完美谋杀》、《痊愈》、《误读》和《手捧花束的女人》——正是由秘密贯穿,每个角色都在秘密的漩涡中挣扎。他们是我们的镜像,讲述我们被秘密包裹的人生。
《温柔的存储》保罗·莫朗著,段慧敏译,南京大学出版社
《温柔的存储》以一战时期的伦敦为背景,塑造了三位个性独特的女性形象,她们的故事如三折美人图,使我们看到了至今仍未彻底改变的女性命运:克拉丽斯有着艺术家的品味和居于核心的主导力量,却无法拥有完美的爱情;德尔菲娜在寡居后一步步走向毁灭,拒绝了回归的可能;奥萝尔最终在世俗生活与自然天性的冲突中孤独地逃离。此书向我们展现了女性内心深处对于快乐、智慧与爱情的永恒渴望。此外,普鲁斯特为本书所撰的长篇序言亦成为有关文学风格的经典论述。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