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用创新理念打通“五育”并举重要一环,用劳动教育筑牢立德树人基石

   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2020-06-17

  不久前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新时代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为进一步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实践,落实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育人目标,福建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简称福建水院)紧扣党中央和国务院的文件要求,迅速部署,精心安排,从培植艰苦奋斗基因、推进劳动教育课程改革、开展劳动思政三个方面入手,打通“五育”并举的重要一环。
  以劳创业,办校历程培植艰苦奋斗基因
  以工匠精神引领劳动教育,用劳动素养夯实技术技能本领,是高职人才未来安身立命的底色,将其与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也是高职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福建水院在近百年的职业教育办学历史中,始终不忘“立足水利电力行业,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办学初心,按照“坚守山区艰苦创业、坚定服务行业办学、坚持提高内涵质量”的理念,一代代水院教职工秉承“精求技能,崇尚文明”的校训精神,辛勤耕耘在职教领域,把“立德树人”贯穿教育全过程,在艰苦奋斗中发扬水利精神、淬炼办学特色,至今已为社会培养了6万多名毕业生,许多学子继承和发扬了艰苦奋斗基因,成为当地水利、电力等行业的技术骨干或领头人,被誉为“福建水电人才的摇篮”。
2018届学子卢佳成荣获河南省总工会五一劳动奖章及中铁隧道局集团“青年岗位能手”
  以劳育人,创新理念推动劳动教育改革
  福建水院在推动劳动教育上花了心思、做了改革。学院规划在路港建设工程实训馆北侧闲置场地,建设师生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便于开展丰富多彩的劳动教育实践课。在设计实践基地时,提出了把设计和建设交给学生的思路,发挥学生青春和灵动的创新创意,镌刻属于青年大学生的时代烙印,很好地激起学生的兴趣。
  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劳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后,福建水院在劳动教育实践的设计中把劳动教育和专业紧密结合起来,突破“做个卫生,除个草”义务劳动的传统思维,注重实践形式创新。首先,将水利精神和鲁班工匠精神融入劳动教育,实现生产劳作与专业实训相结合,达到专业技能和劳动技能双提升的育人目标。第二,将自主创新意识培养融入劳动教育。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的设计和建设是在专业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自主开展。在建设过程中提升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吃苦耐劳能力,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职业成就感。第三,将劳动教育实践纳入选修课程。以课程为导向,建立劳动教育安全预案,健全劳动教育评价和考核机制,使劳动教育规范化和系统化,实现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建立不断培养学生劳动实践兴趣和劳动生产技能的长效机制。
原老校区礼堂由当时全校师生自主设计和建设而成
  以劳树德,劳动实践成为思政第二课堂
  高校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承担社会服务职能的载体与结合点,要培育新时代大学生的劳动情怀,须要以劳树德、以劳增智、以劳强体、以劳促创新,打造具有劳动教育特色的校园文化。福建水院在近百年的办学历程中始终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目标,秉持“精求技能,崇尚文明”校训精神,围绕“上善若水,厚德载物”水文化精髓,形成了一批以具有鲜明职业特色的“大禹”“鲁班”“匠芯”“6S”“O2O”等为代表的校园文化精品。近年来,还大力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充分发挥课堂育人主渠道作用。
  福建水院把劳动教育实践、工匠精神培育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把劳动教育与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公民意识、服务意识、环境意识联系起来,通过公益劳动锻炼和培养学生的品行习惯、生活技能、交往艺术和团队精神。在劳动实践中,福建水院学生发扬团队精神,自主规划设计、测量放样、砌筑围挡、铺设园路、翻土施肥、播种插苗等,动手实践、出力流汗,锻炼了身体、磨炼了意志,不仅增强了劳动技能和专业技能,还在劳动实践中进一步领会劳动内涵、树立劳动观念,懂劳动、会劳动、爱劳动,养成良好的劳动风尚,感受劳动的艰辛和快乐。同时,这也在师生之间建立起深厚的友谊,留下团结协作、共同进退的深刻回忆。
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规划效果图
  目前福建水院已初步完成劳动教育实践基地A区四季果蔬园的建设。学院领导多次前往基地建设现场参观指导工作,与学生联手参加劳动实践,鼓励学生传承和发扬艰苦奋斗基因,丰富人生阅历、提升综合素养,用奋斗诠释青春。
学生参加劳动,现场火热朝天
  据了解,福建水院业已完成劳动实践基地B区园艺作品展示区设计稿初选,下一步将进行放样施工。C区绿植休闲区的建设方案也在论证中,很快就可以开始施工建设。在不久的将来,这个融入了学生创新创意的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不仅会成为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还将以改革先行者的身份在劳动教育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内容推荐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招聘信息 | 京ICP证140769号 |京ICP备12045350号| 京网文[2017]10376-118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赛尔互联(北京)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CERNET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cernet.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