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约诏安 助力振兴:福建农大学子三下乡实践活动
中国教育在线讯 7月19日—21日,福建农林大学“巩固脱贫成果,接力乡村振兴”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队在讲师杨志坚和副教授冯金玲带领下深入漳州市诏安县,开展为期3天的水土保持相关调研活动。
诏安县地处福建南端,是省内22个水土流失重点县中5个一类县之一。从“火焰山”到“常青山”,一路走来,诏安水土保持工作扎实推进,步履不停。如今,诏安已基本完成水保要求,成为水保基地、青梅之乡。学习诏安经验,水土保持人当先行。
抵芗城林场 学水保经验
19日,实践队员来到漳州圆山林下林场和其碳汇教育基地,并提供建议。期间,队员们检测了林分情况和河流PH值,杨志坚和冯金玲老师共同进行种植技术指导。冯金玲老师提出发展意见,其一可以结合科研理论实践“森林康养”模式,其二可打造水保示范园,其三可建成青少年生态科普中心,推广林木知识,获得经济效益。
在漳州市水利局,队员与总工程师蔡志伟等负责人进行交流,了解漳州全市水土保持工作开展情况,即主要以“进党校、进学校、进机关”等为特色,坡改梯工程、崩岗治理为主要治理手段开展工作,成效十分显著。这些资料为队员提供了参考方向,在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入青梅之乡 助产业升级
在诏安,队员与水保办主任许一驹交流,并进入龙头企业福益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了解现况。彼时,许主任介绍了水保措施,即“山顶戴绿帽、山腰绑果带、山脚穿竹鞋”,并开展小流域综合治理维护成果。
同时,队员们在福益食品有限公司尝试全身消毒,在车间内用机器封装湿梅。虽是第一次体验,但队员们都感慨万分,体会到青梅加工的不易。杨志坚老师介绍了学校相关的科研活动,建议可与高校达成合作,启用半机械化种植模式,提高效率。
寻红色足迹 续历史篇章
在诏安县红星乡,队员一路上山,见到了“水保第一碑”和昔日“火焰山”。如今山头树木已郁郁葱葱、枝繁叶茂。见者无不感叹这些年来水保工作者兢兢业业、迎难而上的精神。随后,队员继续前行,来到乌山红色历史展览馆。馆内众多关于当年解放诏安等介绍引得队员驻足观看,深深思索,纷纷感叹要以史为鉴,接受红色教育的同时,更要保护好诏安红色资源,赓续红色基因。
本次活动使队员深刻了解基层水保工作现状,实现“科技下乡”,感悟颇深。今后,实践队员也会继续扎根于水保宣传第一线,以青春之名筑起红色梦想,助力乡村振兴。(编辑:李小霞 通讯员:辛尚铮 蔡欣彤)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