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三明学院:探索新时期人才强校之路
2021-11-18 16:41:00
三明学院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论述和中央人才工作会议精神,11月16日,三明学院人才工作会议召开,推进新时代人才强校工作,吹响了新一轮发展的冲锋号。
  “抓人才就是抓发展,有人才才会有发展,有什么样的人才才能有什么样的发展。”基于这样的认识,从2017年开始,三明学院坚持党管人才的引育用荐一体化工作机制,坚持“同气相求、用好用活、创造贡献”人才工作“三步曲”,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矢志不渝地探索地方应用型高校的人才强校新路。
  着力实施“金凤凰人才计划”
  “木有所养,则根本固而枝叶茂,栋梁之材成。”近年来,三明学院不断优化以高层次人才培养和引进为核心的资源配置机制,以美丽中国发展研究院为主要平台,探索推进“人才特区”建设工作,形成更为灵活和充满活力的人才服务和管理机制。坚持面向地方主导产业和学校特色发展需要,以高端引领整体开发,突出“高精尖缺”导向,发挥高端人才的骨干和核心作用,以“头雁效应”带动人才队伍整体素质跃升,打造“金凤凰”人才工作品牌。
  如何把集聚“高精尖缺”人才的带动作用?三明学院聚合资源,重点资助,倾力打造,遴选一批具有正高级职称的教师作为“金凤凰领军学者”,打造学术“领头雁”,指引学校本科领域发展方向,培育具有辐射效应的学科团队,培养学科增长点;选拔一批具有博士学位的“金凤凰青年学者”,打造学术“顶梁柱”,面向区域社会经济发展需求,承担重要的教学科研项目,提升学科研究的地位;扶持一批青年骨干作为“金凤凰培育学者”,打造学术“生力军”,建立充实的人才库,发挥“人才蓄水池”的作用,实现各学科发力、协调发展的新局面。
  “金凤凰”人才培育过程中,三明学院积极落实“减负”行动,创新教学与科研工作量互抵机制,让人才“有所为有所不为”,腾出手来重点突破。金凤凰领军学者高浩带领团队深耕产教融合,服务地方发展,近三年获4项省级科学技术二等奖,跑出了科技创新的“加速度”,并引领本团队陈礼炜、王春荣、任雯等博士,成长为“金凤凰青年学者”,切实彰显了“头雁”风范。
  同样得益于“金凤凰人才计划”,青年教师余高峰用五年时间由讲师成长为教授,由“生力军”蜕变为“领军者”。这是党爱人才、党兴人才的生动体现,也是党管人才的落脚点。人才要留得住、用得好,首先要注重培育,三明学院始终严格抓好发展人才工作关键步骤,突出发展重点,放手使用人才,在全校营造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包容创新的良好氛围,为高层次人才提供更加广阔的天地,让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用有所长,确保新聚集的人才胸怀大局,与学校发展大局同心同向、同力同行,真正做到政治上靠得住、事业中做得好。
  着力打造三支人才队伍
  “桐高凤必至,花香蝶自来。”热情、开放、包容的三明学院不断探索完善人才服务机制,以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活力,以重大人才工程带动提升,突出抓好学术带头人、科研引进生、台湾高层次人才三支队伍。
  学术带头人的队伍建设关系着学科的发展方向和水平,如何把这支队伍建好?三明学院的内部培养与外部引进相结合的队伍建设机制做出了很好的回答。内部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作为学科带头人,外部柔性引进“学术院长”、“科研组长”、“团队导师”,在每个学科遴选培育1-2名学术带头人,凝聚校内外优秀人才,形成人才高地。充分发挥学术带头人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快提升学科影响力和竞争力,目前学校已经获批新文科、新工科研究与改革实践项目,省级项目3项,国家级项目2项。
  紧抓省委引进生政策机遇,主动作为,主动对接,为他们创造良好的干事创业环境和提供全方位的服务。“求贤若渴”式地寻觅人才,近几年共引进清华、北大等科研类引进生28名。来校的科研类引进生纷纷表示,三明学院服务人才发展的机制是吸引人的,这是一方干事创业的热土。的确,这得益于三明学院为引进生们制定的一些列服务的措施,也得益于三明学院善于用才、敢于用才的大气魄。学校直面苏区老区的客观事实,不等不靠、主动出击、揽才留才,把劣势变成特色。
  深化闽台办学合作,柔性引进累计百余名具有行业背景的台湾博士,在福建同类高校中处于领先。落实“惠台66条”,积极推荐符合条件的台湾高层次人才申报国家“千人计划”“万人计划”和省引才“百人计划”等项目,同时在职称评审上单列,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开展“寻缘研学”主题活动,组织他们主动对接苏区老区美丽乡村建设,开展工程实践和应用服务,为他们量身定制教学型、科研型、服务地方型等不同岗位,台湾高层次人才学有所用、学而能用,明台创新性合作让他们在这里找到了“第一家园”的归属感。
  着力创新“三大人才机制”
  人才兴,则学校兴;人才强,则学校强,三明学院党委知道其中的重要性。面对实际困难和问题,学院没有选择回避,而是注重发挥典型示范作用,努力形成“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校园风尚。
  “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致高校发展者也在人才。三明学院建立宽口径人才引进机制,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坚持引才与引智并举,刚性与柔性结合,强化学校、学院、学科联动,不求所有,但求所用,“不拘一格降人才”,初步形成具有三明苏区老区特色、具有三明学院优势的人才梯队。
  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分类评价体系,落实“破五唯”要求,注重师德涵养融入教书育人,专业技术职务评聘、“一院一策”、人事绩效、地方服务机制等改革有序推进。推进“放管服”改革力度,甘当“店小二”,提供“五星级服务”,用管理的“减法”换取人才发展的“乘法”,用服务的“加法”换取人才力量的“魔法”。完善人才发展机制,畅通各类教师与干部专业成长的良性渠道,分层分类精准养育,增强育人强校的能力本领,不断提升教师、管理、服务三支队伍合力协同的结构效能,让教职员工的育人才志尽情施展、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担当动能充分释放。
  鱼不激不跃,人不激不奋。三明学院建立灵活的人才激励机制,将“能干事、敢干事、干成事”作为人才评价与使用标准,健全“军令状”“赛马制”等制度,赋予各类人才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经费支配权、资源调度权,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人才引领发展效应不断显现。近四年,以高层次人才为主导的科技创新工作增势明显,省级及以上科研立项年均增长40.54%,省级及以上科技成果奖年均增长16.67%,纵向科研经费年均增长12.56%,科研平台增至39个,平台数在全省同类高校排名前列。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
SRC-621005729 2021-11-02 17:07
SRC-621005729 2021-09-23 17: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