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在线
阳光学院打出“组合拳”助力学子做好阅读“深呼吸”
2022-04-29 17:47:00
阳光学院
  “好久没有像今天这样了,大家一起放下手机,心无旁骛地沉浸到文字中,尽情享受阅读带来的美好。”近日,在阳光学院举办的“静读一小时”活动中,该校2021级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学子陈怡彤和同学一早来到学校图书馆,开启了与长篇小说《云边有个小卖部》独有的一场“浪漫之旅”。
  为充分发挥学校阅读主阵地引领作用,培养学生自觉阅读、常态阅读的良好习惯,阳光学院于近期开展“阳光悦读”系列活动,构建了涵盖三大类型、十四个主题的阅读活动,通过建立校、院、班三级联动、线上线下齐发力等方式,引导学生拓展阅读广度、提升阅读体验、延伸阅读深度,完成阅读“深呼吸”,从而在校内真正形成读书、品书、相互交流的良好氛围,助力学子不断提升学习能力和自身文化素质。
  广泛开展 营造全民“悦读”良好氛围
  “一个人最高贵的气质,是书香气。”阳光学院校长乔海曙希望,从阳光学院走出的学生,都能拥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能力,在不同层次的阅读经历中,不断汲取生活的智慧和面对挑战的勇气。
  为了营造全民“悦读”的良好氛围,阳光学院在“形式”在下功夫,以“阅读推广”“阅读展示交流”“阅读嘉年华”三大类型为主,设置了“早安阳光”晨读、午夜轻读、“全民阅读,我要荐书”短视频大赛、“最美读书笔记”评选、“寻找身边的读书博主”、真人图书馆、换书集市、“书库寻宝”大赛、静读一小时等十四项主题活动,全方位、多形式开展阅读活动。
“书库寻宝”大赛活动现场
“阅读嘉年华”活动现场
  为维持和强化阅读“热度”,阳光学院在“平台”上下功夫,构建“校、院、班”三级联动体系开展动员宣传,打造“1+N”个宣传短视频,在线上、线下各类平台滚动播放,营造热度,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进一步激发其阅读兴趣。
  据了解,“阳光悦读”系列活动将持续至今年12月。目前,“阳光悦读”系列活动参与人数近万人,发布作品数6000余件,其中,“阳光学院读书博主争霸赛”作品浏览量最高达10万+。
  搭建平台 为学生打造全方位“愉阅”体验
  这两天,2021级会计学专业学生王鑫敏一口气读完了日前在学校“换书集市”活动中换来的书籍《认知天性》,并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相关笔记和书评。“我很喜欢纸质版书籍给我带来的美好享受,但是成本太高,且携带不便,‘换书集市’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换书集市”活动现场
  阳光学院以学生兴趣和发展为出发点,采取“线上+线下”灵活组合方式,设置了音视频荐书、最美笔记分享、阅读挑战赛、创意创作、分享交流会等多样化平台。
  “喜欢安静阅读的学生,可以加入‘静读一小时’活动;渴望交流分享的,可以参加各类分享交流会或阅读挑战赛;喜欢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的,可以选择“午夜轻读”音频等。”阳光学院校团委副书记郭策表示,学校因人制宜开展活动,为学子提供多样化的服务,让不同类型、有不同喜好的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阅读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阳光学院“静读一小时”活动现场
  为了和更多的同学分享《瓦尔登湖》这本书,2021级人工智能专业学生毛鑫宇第一次尝试用短视频拍摄故事的形式,生动展现了阅读给自己带来的乐趣和收获。“我结合自身经历,把从书中获得的力量分享给同学们,希望他们也能找到自己的‘瓦尔登湖’。”毛鑫宇表示,自己的视频发出后,受到了不少同学的关注,在班级内引发了一阵“视频荐书”和“晨读”“分享书评笔记”热潮。
  活动中,学校还将定期开展“好书推荐官”“借阅达人”“悦读之星”“书香班级”、“书香学院”等先进集体个人的评选表彰活动,进一步强化学子的“愉阅”体验和阅读成就感。
  聚焦深度 培养学生“呼吸式”阅读
  为了进一步培养学生阳光学院聚焦深度阅读,借助“21天阅读打卡挑战赛”“用书之名表 我之情”告白等活动,鼓励学生多做“深呼吸”式阅读习惯,助力其养成系统化、结构化思考能力。
  近日,阳光学院2019级日语专业学生郑燕萍引用近期阅读过的三本书——《感恩》《脊梁》《青春》的书名和内容,写了一封表白情书交给自己的父母。“阅读是需要‘呼吸’的,只有大量摄入,才能有效输出。”郑燕萍表示,平时感恩父母,却不知道如何表达,近来努力阅读量提高后,写文章也变得容易了许多。
  参加了阳光学院“21天阅读打卡挑战赛”的2021级土木工程专业学生许俊杰,刚刚完成了自己第“30”天的打卡任务和2千字的手写书评。同时作为该活动的策划组织者和参赛者,他对此次活动取得的成效十分满意。“当你用心阅读一本书,吸取其精华后,就会渴望分享出去,分享过程中,信息组织和语言表达能力都会得到相应提升。”许俊杰说道。
  (通讯员 林洛羽 李梦斌 张佳梅 王丽莹/文 蔡理昕 薄英杰 陈天博 吕志超 沈栩慧/图)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