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斩获第二届甘肃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
日前,第二届甘肃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获奖结果揭晓,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斩获“优秀学校奖”。
据了解,“黄炎培职业教育奖”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项审核通过的职业教育领域唯一保留的国家级奖。第二届甘肃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由甘肃中华职业教育社、甘肃省教育厅、甘肃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联合主办,旨在弘扬黄炎培职业教育思想,不断推动职业教育改革与创新发展。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是教育部批准设立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高校和甘肃省首批应用大学转型发展试点院校、全国应用型实力高校,前身为兰州理工大学技术工程学院。该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遵循“以父母之心育人,帮助学生成就梦想”的办学宗旨,践行“因材施教、学以致用”的育人理念,秉承“求是、砺志、笃行”的校训精神,聚焦“最以学生为中心”,肩负“让每一位学生获得职业成就和人生幸福”的使命,瞄准“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建设目标,面向“智能+”新工科和“数字+”新文科,着力打造信息特色学科专业体系,逐步形成“2+1+1”的校企协同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具有创新发展意识和可持续成长能力的应用型人才。
培养应用型人才,助推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充分发挥自身专业优势、聚焦区域发展需要,主动对接地方政府部门和企业,建立校政企合作基地及产业学院,累计输送了4万余名高水平应用型人才。
该校紧扣西北产业布局人才需求,积极与区域、行业及企业深入对接合作,共同培育契合产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与此同时,把培养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技术研究,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及产业发展当作应用型大学的重要使命,密切协同甘肃省机械工程学会、甘肃省物流行业协会等行业组织,建立了机械设计工程师、电子设计工程师、软件工程师等职业资格和技能培训认证中心,2017年以来培训和认证工程技术人员一万余人次,为区域内工程技术人员的技能提升做出了贡献。2009届毕业生刘锦帆,毕业后入职中材科技(酒泉)风电叶片有限公司,从事风力发电新能源建设工作。十多年来,她从一名技术员、质量主管一步步成长为开发改进工程师、型号团队负责人等,用智慧和汗水攻克了与风电叶片相关的国家难题,被誉为“西北风电的戈壁铁娘子”,先后被授予“甘肃省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在全国众多产业领域,都不乏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学子的身影,他们秉承“求是、砺志、笃行”的校训精神,以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为使命,在校期间练就的实践动手能力、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其在工作中多了一份从容和自信。
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坚持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定位,以主动适应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为导向,统筹和共享就业资源,面向重点地区、重点行业和重点企业重点规划和布局,借助产教融合、校企协同优势,加快推进各专业在培养模式、课程设置、实训实践及质量评价方面的综合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践行“学生中心、成果导向、持续改进”OBE教育教学理念,着力建设一流课程、精彩课堂,深度推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持续深化“产学研创”一体化特色育人模式,分层分类建设实践教学基地、产教融合基地、产业学院和工程训练中心,形成了“专业基础知识、技术实践能力和工程应用素质”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体系。该校先后荣获甘肃省级教学团队、甘肃省级教学示范中心、甘肃省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2023年获批教育部门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立项82项,总数位居全国第四;当选全国人工智能+安全(数字安全)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全国智能检测与先进制造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甘肃人工智能产教融合共同体副理事长单位。
特别是近几年,该校重点面向数字信息、智能工业、智能建造、新经济产业等国家急需人才的领域,联合中船、中铁、中软、华为、京东等世界500强企业深化产教融合、协同育人,通过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共建实验实训基地、就业基地等,为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奠定了基石。现拥有华为ICT、中软国际人工智能、360网络安全、中科工业智能、华天电子、优必选机器人等11个现代产业学院,更是探索“引企入校”新模式,打造陇创堂健康食品产业学院,促进课程内容与技术发展衔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链接;学校建立有中建、中粮、吉利汽车、金石机器人、宝工等232家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形成了学生认知实践、专业实习、就业实习与就业发展的主阵地,并与南方测绘、中科苏州机器视觉技术研究院、新凤鸣集团、华天科技集团深化科教融汇,面向智能测绘、智能制造、集成电路及新材料产业共建有4个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尤其是紧盯高端产业聚集区域,发挥特色学科优势,在高端装备、机器人、新能源、新经济等产业领域,与头部企业共同建立7个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另外,学校高度重视各类学科竞赛,通过“赛教融合、以赛促教、以赛促学”培养拔尖人才。学生在各类赛事中斩获佳绩,2023年在大学生“挑战杯”、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国机器人及人工智能大赛等国赛中获得一等奖10多项,在教育部认可的84项大赛中累计获国家级奖项1000余项、省级奖项2000余项。
坚持就业导向,助力区域发展
“在多年的办学历程中,兰州信息科技学院践行‘高质量就业是立校之本,高质量育人是生命线’发展战略,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科专业特色更加凸显,办学环境得到较大改善,综合办学实力不断增强。”该校执行校长黄炜说,目前学校设有42个本科专业,其中5个省级一流专业、4个省级特色专业,覆盖工学、管理学、经济学、理学、文学和艺术学6个学科门类。
兰州信息科技学院紧扣产业行业人才和区域地方经济发展需求,全面启动访企拓岗问需专项行动,安排专任教师、辅导员,带着岗位供需问题奔赴新疆地区以及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就业市场,走访调研众多行业企业,现场交流人才需求、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等关键事项。在拓展就业岗位基础上,该校还深度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要求,更加明确岗位供需要求以及未来专业人才培养方向。根据用人单位实际和学生成长特点,做实个性化的职业规划和指导,重点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就业服务等方面做出调整,并紧盯结果导向反向设计专业课程体系,聚焦产业发展需求、特点及方向,梳理与产业对接的项目化教学体系,支持共建产教融合应用型课程及产业学院,持续推动校企协同育人,有针对性地培养适应行业、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应用型人才,有力支撑和服务地方产业经济高质量发展,毕业生遍布全国众多高精尖前沿科技产业领域。
该校获得“甘肃省非师范普通大中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普通院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甘肃省大学生就业工作示范性高校”等荣誉称号。据统计,近五年来,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保持在97%以上,入职中石油、中石化、国家电网等央企、国企占46.3%,入职中泰集团、特斯拉、吉利汽车等世界500强企业占20.52%,入职甘肃电投、甘肃城投、三一重工等中国500强企业占41.95%,每2名毕业生中就有1人入职央企、国企,每5名学生中就有1人入职世界500强企业。该校高度重视高质量就业工作,先后与中国核工业、吉利汽车、海亮新能源材料、华天电子等知名企业共建英才班,打造500强卓越人才培养计划,推动实现学生毕业即高薪就业。另有众多毕业生考入中国科学院大学、国防科技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等国内“双一流”大学以及英国剑桥大学、英国利物浦大学、美国特洛伊大学等海外名校攻读硕士、博士学位。同时,学校与北京信息科技大学展开对口支援合作,并与国内多所高校建立合作,打造研学游学项目,特别是与白俄罗斯国立技术大学、白俄罗斯国立经济大学、白俄罗斯国立师范大学以及英国北安普顿大学、西苏格兰大学等众多大学深度合作,助推学子一站式直通海内外知名学府。
“针对当前职场‘00后’新生力量而言,自主择业意识更强、职业选择更加多元,需要持续完善就业服务保障体系,有效衔接人才培养和毕业生就业全过程,多维度拓展需求、匹配实习、就业机会,搭好岗位供需‘连心桥’,让更多的优质岗位直达每一个毕业生。”黄炜说。
校园环境宜学,体验令人羡慕
该校校园占地面积1026亩,拥有书院制特色建筑群、标志性建筑“西北第一校门”,配套有星级标准体育馆、综合田径运动场、灯光篮球场、智慧健身房、考研自习室和24小时联网布控安全系统。学生公寓设有高层电梯、独立卫浴、上床下桌,全校园WIFI覆盖、全天候热水直达,并配置全自动洗衣机、吹风机、电冰箱、微波炉以及共享客厅、自习室,满足多元化的大学生活需求。特别是15000平米校园商业综合体,设有5大主题特色人气餐厅,汇集百余家美食档口、热门品牌连锁店(瑞幸咖啡、沪上阿姨、张有德牛肉面、京穆兰牛肉面等)、全省高校唯一肯德基店和网红小吃,在校生足不出校便可畅享五湖四海美食。
(王靖雯领衔演唱校园音乐节)
现有的50多个社团涵盖科创类、文化类、艺术类、体育类、公益类等,构建了“团、学、社”三位一体的青春活力舞台。各专业学生借力社团平台不断挑战自我,接连在全国及省内各类大赛中斩获大奖,来这里的同学都能找到适合自己个性与兴趣发展的新天地。值得一提的是该校高度重视学生体验,打造了“我的校园我做主”主题活动,首创学生体验官还可参与校园建设和重大发展决策;策划落地的青年歌手王靖雯领衔的校园音乐节以及灯光烟花秀、毕业大典、艺术节、运动会、军训拉练等品牌特色文娱和峰值体验活动,更是亮点纷呈、精彩吸睛、体验满满。该校因此获评全国活力团支部TOP100以及全国青少年美育成果展演最高奖,被授予全国优秀美育教育示范基地。
黄炜表示,兰州信息科技学院会充分借助第二届甘肃省黄炎培职业教育奖“优秀学校奖”契机,聚焦“就业质量好、育人质量高、师资力量强、校园环境美、服务体验佳”的青年发展型大学目标,深入践行“最以学生为中心”理念,打造一流师资平台、建强一流学科专业、培养一流应用人才,坚定不移地推动高质量发展,全面建设青年发展型大学,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优秀人才。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