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2政法干警行测冲刺:常识判断之经济常识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2-09-05    

经济常识是政法干警考试常识判断部分的常考内容,主要热衷于考查当年的经济热点、一些具体的宏观调控政策以及经济领域的重要概念。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为大家作具体的介绍。

● 201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1.2012年经济工作的总体要求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增强调控的针对性、灵活性、前瞻性,继续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管理通胀预期的关系,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结构调整,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着力加强自主创新和节能减排,着力深化改革开放,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总水平基本稳定,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以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2.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财政政策要继续完善结构性减税政策,加大民生领域投入,积极促进经济结构调整,严格财政收支管理,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货币政策要根据经济运行情况,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微调,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保持货币信贷总量合理增长,优化信贷结构,发挥好资本市场的积极作用,有效防范和及时化解潜在金融风险。

财政政策和信贷政策都要注重加强与产业政策的协调和配合,充分体现分类指导、有扶有控,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支持欠发达地区、科技创新、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重大基础设施在建和续建项目、企业技术改造等。要加强预算管理,严格控制“三公”等一般性财政支出。

3.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

要调整财政转移支付结构,加强县级基本财力保障。要推进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和房产税改革试点,合理调整消费税范围和税率结构,全面改革资源税制度,研究推进环境保护税改革。要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

● 国家宏观调控政策

1.gif

● 重要概念

1.CPI(消费者价格指数)

CPI是指通过计算城市居民日常的社会用品和劳务的价格水平变动而得到的指数。消费品的价格变化能及时反映消费品供给与需求的对比关系,直接与公众的日常生活相联系,在分析通货膨胀效应方面,具有其他指标难以比拟的优点。

1.gif

2.财政收入

财政收入是指政府为满足公共支出的需要,依法通过国家财政集中一定数量的货币或实物收入。财政收入主要包括四个部分:税、利、债、费。

3.财政支出

1.gif

购买支出对整个社会总支出水平具有十分重要的调节作用。在总支出水平过低时,政府可以提高购买支出,如举办公共工程,增加社会整体需求水平,以此同经济衰退进行斗争。反之,政府则可以采取减少购买支出的政策,降低社会总体需求,以此来抑制通货膨胀。

4.存款准备金率

存款准备金是指金融机构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后,必须按照法定的比率保留规定数额的准备金(法定准备金),这一部分是一个风险准备金,是不能够用于发放贷款的。中央银行通过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影响金融机构的信贷扩张能力,从而间接调控货币供应量。

5.再贴现政策

再贴现是指商业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将贴现所获得的未到期票据,向中央银行转让。对中央银行来说,再贴现是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票据,流出现实货币,扩大货币供应量。对商业银行来说,再贴现是出让已贴现的票据,解决一时资金短缺。整个再贴现过程,实际上就是商业银行和中央银行之间的票据买卖和资金让渡的过程。

再贴现政策包括:一是“抑制政策”,即中央银行较长期地采取再贴现率高于市场利率的政策,提高再贴现成本,从而抑制资金需求,收缩银根,减少市场的货币供应量。二是“扶持政策”,即中央银行较长期地采取再贴现率低于市场利率的政策,以放宽贴现条件,降低再贴现成本,从而刺激资金需求,放松银根,增加市场的货币供应量。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