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安徽省公务员考试历年申论考试情况及趋势分析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0-05-20    

  2010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即将于5月30日进行,值此考前的关键时刻,申论专家组依托自身深厚的研究成果,针对安徽省历年申论考试情况及趋势进行分析,科学地提出备考建议,力求为广大考生提供一个高效率的学习思路,供考生复习时借鉴。

  一、安徽省申论题材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一)安徽申论题材的基本内容

  十七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一体五面”,即:经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按照申论命题导向与党和政府大政方针相一致的原则,安徽省申论考试所有的命题题材都没有超出这五个方面。具体的命题方式上,中公教育专家认为安徽省公务员申论体现出两个明显特点:偏重微观层次和社会热点。

  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从2003年至2009年,总共经历了7次申论命题,梳理历年试题题材内容的主题并分类,我们可以判断:社会建设主题出现6次;文化建设主体出现1次。

  由此可见,社会建设主题是安徽省申论考试最为常用的题材,也是最“重”主题。同时,从另一个角度看,广义上所有的申论命题都可归结到政治问题,都可与履行政府职责、建设服务型政府联系起来,其主要考查考生对政治理论的掌握水平、对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能力,通过经济、民生、环保等问题与政治的联系点来切入,运用政府建设、行政管理、公共服务等方面的理论来分析和解决,可以更具体、更精确地测试出考生的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

  (二)安徽省申论题材的特点

  安徽省申论考试在遵循申论命题普遍规律的同时,也遵循着本省命题的特殊规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  尤其着重于社会问题的考查

  从前一部分的分析可以看出,安徽省在7年的申论考试中,共考查了6次社会问题,可见安徽省对社会问题的关注,也表明了政府对解决好社会问题的殷切心态。同时,千变万变,申论考试最终要落足于政府职能,以及政府应对和处理社会事件、经济事务的能力和作用,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要坚持从政府职能的角度出发,联系近期社会热点,进行申论的应试准备。

  ●  选材多注重于微观、具体问题

  安徽省的申论考试一般都是从一些具体的、特定领域的某一方面来命题。如2009年涉及的是“城管与摊贩矛盾”问题,2008年涉及的是“手机短信文化”问题等等。

  ●  集中反映当前社会热点问题

  反映当前社会热点几乎是所有申论命题最大的特点,安徽省申论考试也是如此,在选取材料时倾向于选取最新的资源,如2009年安徽省申论第一个材料则选取了东天网2009年5月8日的消息(安徽省2009年公务员考试在6月14日举行)。更为重要的是,申论主题的选取都是当年最为“热辣”的社会热点,仍然以2009年的申论试题为例,2008年以来,城管暴力执法、摊贩暴力对抗的事例频频现于报端,甚至闹出人命,城管与摊贩的矛盾重重纠结,已经到了必须解决的时候,而安徽省2009年申论的主题就是“城管与摊贩矛盾”问题

  (三)安徽申论试题的选题趋势

  ●  更加关注民生

  重视民生,是事关改革发展全局的大问题,是当今中国的主题。相应地,若反映到申论考试命题中,选题更加关注民生话题,或以“民生”问题直接考查考生,如2009年的“城管与摊贩的矛盾”问题,就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低收入人群生存权的问题。这也就预示着:政府重视民生,申论关注民生,考生在备考时必须把“民生”作为应考申论,准备题材的重要方向。

  ●  淡化省情色彩

  安徽省公务员申论命题并不突出本省实有问题,本省经验、本省经济社会和政府工作情况只作为给定资料的部分题材,作为试题所要求解决问题的背景,不是考试主题,也不要求结合本省的实际情况分析当前的社会形势或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思路,因此,安徽申论的本省色彩较淡,地域性不强。考生准备考试的过程中应把握宏观政策,适当地关注本省的大政方针。

  ●  命题思路具有普遍性

  申论题材反映的往往是全国各地、各领域、各行业、各阶层普遍存在的问题,蕴含的对策思路也是全国共同遵守的指导思想或原则。城管与小摊贩之间的冲突是全国各级各地政府普遍面临的问题,因此,2009年安徽省的申论考试就以“城管与摊贩的矛盾”为主题,努力寻求解决矛盾的办法。

  ●  社会类问题依旧为重点

  社会类的问题是安徽省申论的重要命题方向,中公教育专家提示考生在准备时要继续关注。另外,同样要重视一些政府的职能问题。如准确界定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与企业的关系、政府与民众的关系,正确履行政府职责,充分落实政府在公共服务、市场监管、维护公共安全、保障和改善民生等方面的责任,接受各界监督,规范行政权力,建立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服务型政府。备考安徽省申论考试,只有把握这一切入点,才不会偏离正确方向。

  二、安徽省申论题型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一)安徽省申论题型的特点

  ●  2008年之前的特点

  (1)题目数量基本控制在3道以内,难度不大,以基础的概括、分析、对策、写作题型为主。

  (2)作答要求字数不高,最高的年份为2008年和2006年,字数也控制在1500字左右。

  ●  2009年的试题的特点

  2009年安徽省申论试题体现出了全新的特色,主要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1)首度推出“撰写编者按”的新题型,突破原有的试题套路,丰富了试题种类。

  (2)概括类题型问法新颖,对概括的要点提示更为清晰明确

  (二)安徽省申论题型的规律和发展趋势

  ●  抛掉旧命题思维

  在2009年的申论考试中,考生面对的是从来未曾见过的申论题目和作答要求,过去的那种3题模式已被取代为5题模式;过去那种单纯的概括、分析、对策、写作型试题也不复存在,新的提问方式将让考生面对新的挑战。

  ●  紧跟申论最近命题趋势

  从2008年开始,上至国考申论,下至省考申论,都在努力寻求改变,而这种趋势到了2009年开始大规模展开,2009年安徽省紧跟最新命题趋势,不受过去模式的束缚,将命题重点转移到了考生多种能力的考查上,是一次成功的尝试。

  ●  难度稳定,形式出新

  从2009年的试题来看,题目共有5道,作答字数虽不确定,但保守估计应该在2000字左右(200+200+200+250+1000),这样的难度基本上和其他省市的难度保持一致,在未来的申论考试中,应该不会有更为苛刻的试题出现。

  专家认为命题形式依旧会保持2009年多变的特点,力求新奇,考生应当多接触国考和其他省考的题目,对最新的试题心中有数,并不断提升自己的各项基础能力。

  三、 安徽省申论考试的备考策略

  考生在准备安徽省申论的复习时,重中之重就要认清申论考试与高考作文、机关文书不同,考生在备考时主要把握以下几点:

  注重公务员能力的培养

  申论考试考查的是作为一名公务员的各项能力,主要是综合分析能力、对社会的认知能力、阅读理解能力、分析与概括材料的能力、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与写作能力。这些能力能否得以提高,如何提高,是考生准备申论所面对的首要难题。中公教育专家提示考生应多读书,多读那些反映社会热点同时又包含公共管理思想和政治精神的文章。

  关注社会热点

  申论考试考的就是热点,因此考生应该关注热点。首先,看《人民日报》的评论员文章。其次,看政府文件和领导讲话稿。这些材料可以给考生提供一种参考和启示:政府要解决一个问题,会从哪些方面进行思考。要注意,只看政府文件是不够的,还要找一些政府领导人的讲话稿,因为政府文件只告诉你怎么做,政府领导人的讲话稿则会进行论证。再次,广大考生可以到人民网和新华网等政府官方网站看一些时政热点。在阅读的过程中,一方面获得对社会热点的整体认知,另一方面可以记住一些好的词语、句子,并在申论写作的时候灵活运用。

  大量练笔

  一般考生容易犯的错误是看的多写的少,重视热点但不重视练笔,重视观点而不重视文字表达。练笔时可以利用往年试题中题目进行练笔,写好后按照申论理论自行修改多遍,也可以找老师批阅。在修改过程中,消化申论理论,提高写作水平,形成自己的写作套路和写作风格。在考试过程中,把平时的积累发挥出来,就可以获得较为理想的成绩。

  选择好的辅导资料

  好的辅导资料可以给考生良好的借鉴和启示。一是选择好的教材,二是选择好的试题解析,三是选择好的模拟试卷。辨别辅导资料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看教材的作者是否明确。有很多教材打着“国家公务员命题研究中心”等名义,其实其机构根本不存在。另一个方法是看教材作者是否授课。只有授课的作者才是真正对公务员考试有深入研究的作者。

  选择好的辅导班

  好的辅导班的老师往往具有丰富的经验,可以让考生少走很多弯路。辨别辅导班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看其是否有固定的核心师资。有很多辅导机构本身并无核心师资,到处请授课教师。授课老师并不会深入地研究公务员考试,其授课质量就相当一般。还有一个方法就是看其存在的时间。存在时间越长的辅导机构,经过市场的检验,其授课质量就相对可靠。

  最后,距离安徽省公务员考试还有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备考也到了十分紧张的时候,中公教育专家建议考生冲刺阶段要注意备考节奏,在大量练习的同时,也要讲究备考的方法,祝考生考试顺利!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