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在线 中国教育网 加入收藏 设为首页

2013公务员申论范文:发展实体经济

http://gongwuyuan.eol.cn  来源:  作者:中公教育  2013-06-18    

  【背景材料】

  人大代表北方重工集团总经理蔺建成说,当前实体经济的发展遇到“瓶颈”期。政府要做好顶层设计,保持各行业产能适度过剩,防止无序竞争。当产业达到一定的饱和度后,政府就要加强宏观调控,不能无限制上马。只有适度、有序、科学的竞争,才能使市场经济逐步趋于成熟。市场经济就像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的汽车,政府的职能是要把公路修好,同时做好管理维护,保证行驶有序,从而使实体经济可以低成本高效率地运行。

  对于2013年的信贷投放,银监会的总体思路依然是“有扶有控、区别对待”。将引导银行业积极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正确引导信贷投向,重点加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信贷支持,规范贷款资金使用,确保信贷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中去。积极支持产业升级、绿色环保和消费、外贸等重点领域。银行业金融机构要做好城镇化配套金融服务。

  【习题】

  围绕背景材料主旨,联系实际,自拟题目,自选角度,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

  1.观点正确、结构完整;

  2.论述深刻、条理清晰;

  3.总字数1000~1200字。

  【中公范文】

  固本强源

  ——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打牢经济发展基础

  纵观中国近代史,先后掀起过三次兴办实业高潮,从“师夷长技以治夷”的洋务运动到辛亥革命时期的“实业救国”,再到一战期间资本主义的短暂春天,造就了诸多家喻户晓的民族品牌,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帝国主义经济侵略,为促进近代民族经济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反观现代,不论4年前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还是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或是日本经济泡沫破裂而陷入的“失落的10年”,乃至现在仍扑朔迷离的欧债危机,共同的根本原因在于过度膨胀的虚拟经济严重脱离实体经济。

  连连危机频发愈加凸显实体经济的重要性。它不仅是直接创造物质财富的动力,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重要意义,更是一个国家应对外部冲击、巍然屹立的关键。只有壮大实体经济,筑牢经济的根基,才有可能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物价总水平稳定和大局稳定这一系列“稳”的目标;只有不断做强实体经济,提升经济质量,才有可能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上取得新进展,在改善民生上取得新突破。故此,发展实体经济是应然之举。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要积极促进各类生产要素,特别是人才和资金更多地向实体经济领域聚集。政府要制定出台有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大对实体经济的财政和金融支持力度,切实减轻实体经济负担,不断改善和健全政府服务,为实体经济创造良好的运营环境,增强实体经济的吸引力,让人们对做实业有兴趣、有信心。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要注意发挥民营经济的作用。民营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最具活力的经济组成成份,实体经济的发展无疑离不开民营经济的支撑。应加快放开民营企业的行业准入限制,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可适当鼓励民营资本进入金融、铁路、电信、电力等垄断行业,同时积极引导民营资本投入新能源、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新兴产业等领域。此外,还应加大金融创新力度,缓解民营企业所受到的信贷规模歧视和所有制歧视,打破民营企业发展的资金瓶颈。

  发展壮大实体经济,要努力营造鼓励实业致富的社会氛围。要进一步调整、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显著提高劳动报酬在收入分配中的份额,充分运用财政、税收等利益杠杆,让从事实业的人感到致富有望,促进社会公平。同时,要改变个别领域一段时间以来投机资本轻易获取暴利的状况,遏制投机炒作,阻止资金从实体经济中抽逃。

  “水有源,故其流不穷;木有根,故其生不穷。”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发展,我国已形成较为完备的实业体系,并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和国际竞争力。只要牢牢把握住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不断壮大实体经济,就一定能够巩固和延续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良好势头,开创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推荐给好友    我要收藏    我要纠错    我要打印
中国教育在线公务员APP

免责声明:

① 凡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稿件,版权均属本网所有,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本网协议授权不得转载、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已经本站协议授权的媒体、网站,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国教育在线”,违者本站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 本站注明稿件来源为其他媒体的文/图等稿件均为转载稿,本站转载出于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作者在两周内速来电或来函联系。

内容推荐

公务员电子周刊

滚动新闻
eol.cn简介 | 联系方式 | 网站声明 | 京ICP证140769号 | 京ICP备12045350号 |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0236号
版权所有 北京中教双元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EOL Corporation
Mail to: webmaster@eol.cn